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成語,叫蕭規(guī)曹隨。 這個成語所說的內(nèi)容,乍一聽好像很有道理,細(xì)一品卻是荒謬絕倫。 蕭何死后,曹參成為相國??刹芟鄧觳桓烧?,就想著吃喝玩樂。漢惠帝實在看過去了,就希望曹參的兒子(曹窋)能夠勸說一下曹參。 若歸,試私從容問而父曰:“高帝新棄群臣,帝富於春秋,君為相,日飲,無所請事,何以憂天下乎?”然無言吾告若也?!妒酚洝贰ぞ砦迨摹げ芟鄧兰业诙?/strong> 而曹參聽到兒子來勸自己好好工作,當(dāng)場就發(fā)火了:老子要做什么,還用你這個兔崽子多話嗎?然后命人把曹窋按倒在地,打了兩百鞭。 窋既洗沐歸,窋侍,自從其所諫參。參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dāng)言也?!薄妒酚洝贰ぞ砦迨摹げ芟鄧兰业诙?/strong> 到了上朝的時候,漢惠帝責(zé)備曹參:“你為什么要打曹窋呢?是我讓曹窋去勸你的?!毖酝庵饩褪钦f:你這是不給我面子啊!再想想你自己的所作所為,對得起相國這個職務(wù)嗎? 曹參見皇帝生氣了,就摘下帽子謝罪說:“請問陛下,您與先帝相比,誰的治國才能更高呢?”漢惠帝說:“當(dāng)然是先帝啊!”曹參又說:“我與蕭何相比,誰的治國能力更高呢?”漢惠帝說:“你好像比不上蕭何?!辈軈⒄f:“陛下說得非常正確。先帝和蕭何平定天下,把一切都已安頓好了,現(xiàn)在我們還有什么事可干呢?”漢惠帝說:“好,你歇著去吧?!?/p> 參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大家來評評理,如果曹參這番話都不是胡說八道,那什么話才是胡說八道呢? 我在寫李斯之死的時候就說過:難道就因為秦始皇英明神武,所以繼任者就可以躺在秦始皇的成就上睡大覺嗎?這是什么歪理? 再者,如果曹窋只是說錯了話,曹參干嘛上手就是兩百鞭呢?這也太狠了吧,難道曹窋是隔壁老王的孩子? 其實,只要我們能夠睜眼看世界,老實地還原漢初的情形,自然會讀懂這個成語背后的故事。 漢惠帝繼位之后,也想建立嫡系班底,獲得真正的權(quán)力。但面對那些如虎如狼的外戚和功臣,誰還敢跟皇帝走得太近呢? 最初,漢惠帝試圖憑借劉氏諸侯王的力量,打破外戚集團和功臣集團一統(tǒng)中央政府的格局。結(jié)果呢?外戚集團和功臣集團聯(lián)手,直接把劉肥打得狼狽而逃。 以劉肥的實力和地位,尚且輸?shù)萌绱穗y看。其它人如果真敢站在漢惠帝身后,恐怕死也不知是怎么死的。 漢惠帝眼看自己的謀劃失敗,就試圖拉攏功臣子弟。這一次,漢惠帝差點就能成功,因為某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功臣子弟,真的站在了漢惠帝身后。 漢惠帝命曹窋傳話給曹參,曹窋立刻感受到了漢惠帝的重視,當(dāng)時就得意得忘乎所以了。 其實,這只是漢惠帝希望借助曹參的力量和影響,削弱太后的權(quán)力。這種舉動翻譯過來就是:你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太后,就縮手縮腳不敢工作。我非常看好你,希望你能大刀闊斧的進(jìn)行改革。 只要曹參聽了兒子的話,一定會有所舉動。屆時,呂后的權(quán)力就會在無形中被削弱。 如果呂后不甘心,也一定會做出種種反擊。只要外戚集團和功臣集團大打出手,漢惠帝就可以尋機擴張權(quán)力,建立屬于自己的嫡系班底。 可問題在于:曹參不是傻子,現(xiàn)在劉氏諸侯王、外戚集團和功臣集團三足鼎立,曹參哪敢隨便打破這種平衡呢? 曹窋受到漢惠帝的重視,立刻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他忘記了一點:現(xiàn)在是太后執(zhí)政。 如果漢惠帝只是對現(xiàn)在的政府工作不滿意,完全可以找太后反應(yīng)啊。曹參失職,該負(fù)責(zé)的應(yīng)該是首席執(zhí)政官! 可漢惠帝不跟太后反應(yīng),卻盯著曹參找茬,這算什么事呢?顯然是希望曹參以后直接聽從自己的領(lǐng)導(dǎo)啊! 如果曹參直接聽從了皇帝的領(lǐng)導(dǎo),那太后應(yīng)該做何反應(yīng)呢? 曹參重責(zé)曹窋,就是為了讓漢惠帝明白:你千萬不要打我兒子的主意,不要指望通過我兒子來影響我!這次打他兩百鞭,只是一個小小的教訓(xùn)。要是再有下次,我直接打斷他的腿! 當(dāng)然了,還有一種推論是:曹窋大智若愚,早就洞悉了漢惠帝的計謀,曹家父子倆只是配合著演了一出苦肉計,堵住了漢惠帝的嘴。 這樣一來,曹窋面見漢惠帝也有說辭了:不是我不想幫您拉攏我爹,但我爹那種人油鹽不進(jìn)!我隨便說了幾句話,就被他打得死去活來,如果再多說幾句,恐怕我當(dāng)時就要被他打成殘廢了。 到底是曹窋不知天高地厚,還是曹窋大智若愚,我們無法確定。 但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漢惠帝試圖拉攏功臣集團,以對抗外戚集團的謀劃,又失敗了。 現(xiàn)在的漢帝國中央政府,是外戚集團與功臣集團平分秋色的格局。 既然外戚集團愿意給功臣集團留下足夠的利益,功臣集團自然缺乏死磕外戚集團的動力。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接受皇帝的拉攏,去打破這種平衡,恐怕最后只會讓皇帝得利。 漢惠帝繼位后繞了兩個彎,終于發(fā)現(xiàn)找不到一個擺脫呂后控制的突破口。于是,只好呆在后宮混吃等死了。 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史記》·呂太后本紀(j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