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腎炎及腎病綜合癥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成藥,尤其是關(guān)于一種治療腎炎及腎病綜合癥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shù): 腎病是臨床的常見病、難治病,其癥狀復(fù)雜,危害性大,病程遷延時間長,常被人們稱之為慢性癌癥,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從全球范圍看,世界每年腎病患者正以驚人的速度遞增,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1996年腎病發(fā)病率人數(shù)高達1.5-1.8億人,預(yù)測2000年至2005年將達到2.8-3億人。在我國,腎病發(fā)病率已在各種疾病中位于前10名,且呈逐年上升趨勢,死亡率也隨之遞增。腎病病種多,其中慢性腎炎及腎病綜合癥更是臨床上的疑難頑疾,易反復(fù)發(fā)作,難以控制。其預(yù)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導致患者發(fā)病的易感因素;此外則與是否及時、有效而又恰當?shù)闹委熡嘘P(guān)。故如誘發(fā)因素不被根除,則常復(fù)發(fā),且影響腎功能而預(yù)后不良。因此,及時而有效的對癥治療,對維護腎功能的穩(wěn)定性具有重要意義。 面對腎病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全世界每年都投以數(shù)億計美元的經(jīng)費加以研究(這主要指西醫(yī)方面)。雖然如此,但到目前為止,尚無確切的根治療法。因而現(xiàn)臨床常用治療腎病方法大多未盡適用,例如腎病綜合癥目前臨床上治療多單用激素治療,療效較差,復(fù)發(fā)率高,且副作用發(fā)生率高,不是理想的治療方法;透析療法費用驚人,且只能維持暫時效果;腎移植成功率低,排異現(xiàn)象暫時很難解決,且費用昂貴,使眾多患者望而卻步。因此,研制一種治療慢性腎炎及腎病綜合癥的中藥新藥,以提供市場上用藥需求,是有很重大意義的。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腎炎及腎病綜合癥的中藥制劑,該中藥制劑是按中醫(yī)理論,結(jié)合臨床實踐經(jīng)驗,運用現(xiàn)代制藥技術(shù)加工制成的一種具有健脾益氣、補腎扶正、活血化瘀、清熱利水的治療腎炎及腎病綜合癥的新藥。該中藥制劑可用于治療慢性腎炎、腎盂腎炎、腎病綜合癥等。 慢性腎炎屬中醫(yī)“水腫”、“腰痛”、“虛勞”、“血尿”的范疇。以本虛為主,兼夾水濕、濕熱、瘀血、痰濁等。治療應(yīng)扶正祛邪、標本兼顧。其中血瘀是病變持續(xù)發(fā)展和腎功能進行性減退的重要原因;濕毒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因素。而腎病綜合癥系病久水濕、濕熱內(nèi)結(jié)、氣滯不行、血行不暢而成瘀血,與水濕之邪互結(jié)留滯體內(nèi)。水濕不化,聚于體內(nèi),泛溢肌膚,故見尿少水腫、瘀血阻滯、血行不暢,面部及肢體皮膚失于營養(yǎng),瘀血阻滯或有斑瘀點。 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在補氣扶正基礎(chǔ)上使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清利水濕等方法,對控制病情,維護腎功能的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中藥制劑根據(jù)中醫(yī)組方原理科學配伍,經(jīng)過現(xiàn)代化創(chuàng)新制藥技術(shù)工藝精制而成,能補腎益脾、活血化瘀,改善和增加腎臟的血流量,從而使腎小球和腎小管得到修復(fù)再生,使纖維化逆轉(zhuǎn),以消除炎癥、病變和尿中蛋白,抗纖維化恢復(fù)腎功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發(fā)展和維護腎功能的穩(wěn)定。 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包含下列4類中藥藥材的活性成份健脾益氣藥,活血化瘀藥,清熱利水藥,祛濕益腎藥。中藥藥材活性成分與藥用載體按任意比例組成,其中活性成份占重量比可以為0.1~99.9%,藥用載體占重量比可以為99.9~0.1%。藥用載體可以是淀粉、糊精、蛋白糖、蔗糖、微粉硅膠、煉密或其它常用載體。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包含的4類中藥藥材的活性成份是由以下列配比的中藥藥材制成1、健脾益氣藥選自人參皂甙(以含8%人參總皂甙量的人參皂甙計算)1-5份或黃芪4-12份中的一種或它們的混合物;2、活血化瘀藥選自益母草4-12份,三七1-6份、紅花2-5份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混合物;3、清熱利水藥選自半枝蓮4-15份,生大黃0.5-4份,車前子3-15份或玉米須10-20份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混合物;4、祛濕益腎藥選自鹿含草5-15份或千年健4-12份中的一種或它們的混合物。 本發(fā)明治療腎炎及腎病綜合癥的中藥制劑包含上述中藥藥材的活性成份,由于合適的配合,產(chǎn)生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使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有很好的療效,這些中藥組份的治療作用如下所述人參皂甙、黃芪為主藥。人參皂甙為大補元氣要藥,有補肺益脾,生津安神功效。正如《本草綱目》記載“治男婦一切虛證?!秉S芪為常用補氣藥,《大明本草》記載'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黃芪不僅常與補養(yǎng)藥同用,以補虛益氣,且常與祛邪藥同用,以扶正祛邪。人參皂甙與黃芪同用,以加強其補氣作用,故為本中藥制劑的君藥。根據(jù)實驗研究證明人參皂甙、黃芪有調(diào)節(jié)免疫作用。益母草、三七、紅花。益母草具有活血調(diào)經(jīng)利尿作用?!侗静菥V目》記載“活血,破血,調(diào)經(jīng)解毒,治……尿血瀉血,……打撲內(nèi)傷瘀血,大便小便不通?!睂嶒炑芯颗c臨床實踐證明益母草是通過活血化瘀,達到改善和增加腎臟的血流量,從而使腎小球和腎小管得修復(fù)再生,使纖維化逆轉(zhuǎn),以消除炎癥病變和尿中蛋白,抗纖維化恢復(fù)腎功能。三七有活血祛瘀,止血功效,且又能補虛強壯。臨床應(yīng)用于血尿有一定療效,有“止血而不留瘀”特點。紅花能活血通經(jīng)消腫,具“善通利”特點,故三者同用,目的是增強其活血化瘀作用,而對血尿又有一定止血功效。中藥制劑中人參皂甙、黃芪配益母草、三七、紅花,以達到益氣活血功效。鹿含草、千年健、半枝蓮、生大黃。鹿含草、千年健為常用祛風濕藥,有補腎,壯腰,止血功效。研究證明鹿含草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臨床上對尿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助黃芪可用于腎炎蛋白尿,助大黃以降血肌酐,尿素氮。半枝蓮為一味清熱解毒中藥。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功效。實驗證明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生大黃具有攻積導滯,瀉火涼血,行瘀通經(jīng)功效。是一味性寒、苦泄瀉火,破積行瘀的要藥。實驗證明大黃具有抗凝血及降粘作用,配益母草以加強活血化瘀作用。生大黃又為泄?jié)嵋?,能抑止蛋白質(zhì)分解,有降血肌酐尿素氮作用。鹿含草、半枝蓮、生大黃同用,起清熱解毒,泄?jié)崂造钚?。配以主藥人參皂甙、黃芪以達扶正祛邪目的。車前子、玉米須。車前子,甘寒滑利,性專降泄,有通利小便,滲濕泄熱功效。研究證明,車前子有顯著利尿作用,不僅增加水分的排泄,而且使尿素、氯化物及尿酸的排泄量也同時增加。車前子配黃芪,益母草同用以加強其利尿消腫之力。車前子與鹿含草、半枝蓮、生大黃同用,以加強其降血肌酐,尿素氮,起泄?jié)崤哦咀饔谩S衩醉?,能利尿消腫。研究證明玉米須具有持久平緩的利尿作用,并有一定抗感染作用。 本發(fā)明治療腎炎及腎病綜合癥的中藥制劑運用現(xiàn)代化創(chuàng)新制藥技術(shù)工藝制備成膠囊劑,其制備方法簡述如下按上述配方(除人參皂甙)稱取中藥藥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小時,濾過,二次濾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35(80℃)提取液。加2倍量的95%乙醇沉降24小時,取上清液備用。另外取人參皂甙水煎,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2小時,得到人參皂甙提取液,與前述上清液合并,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5左右(80℃)的清膏,加入適量糊精混勻干燥,粉碎,加入潤滑劑適量,制粒后裝入膠囊,即得。 (注配方中的人參皂甙是以含8%的人參總皂甙的人參皂甙計算。一般提供的人參皂甙原料的人參總皂甙含量為80%左右,因此要按所提供的人參總皂甙含量作相應(yīng)的折算。)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藥理作用本發(fā)明中藥制劑通過活血化瘀改善和增加腎臟的血流量,從而使腎小球和腎小管得到修復(fù)再生,使纖維化逆轉(zhuǎn),以消除炎癥病變和尿中蛋白,抗纖維化恢復(fù)腎功能。 1、利尿作用利尿消腫,用于濕熱雍盛的小便不利,對急性腎小球腎炎及慢性腎炎有效,對肝腎功能無損害。對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可降低血中尿素氨、肌酐的含量,還可顯著增加尿中尿素、尿酸、氯化物、氮素肌酐的排泄。 2、治療蛋白尿、血尿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泄?jié)崤哦究捎糜谥委熌I炎蛋白尿。 對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均有增強作用,可提高NK細胞的活性,巨噬細胞的活性,減輕血栓形成及出血程度,改善腎臟微循環(huán),消除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的作用。具有抗菌及抗炎作用,對泌尿系統(tǒng)感染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并對滲血、尿血和小血管出血有效,促進凝血過程,縮短凝血時間,促進凝血酶的生成,使局部血管收縮,增加血小板數(shù),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治療效果,無不良反應(yīng)。 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治療腎病綜合癥的治療效果病人資料原發(fā)性腎病綜合癥是根據(jù)文獻標準進行診斷。隨機分為治療組(本中藥制劑組)和對照組(單純西藥治療組)。治療組35例,對照組33例。病人資料見表1。 表1兩組病人情況比較 由表1可見,兩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具可比性。 給藥方式對照組強的松每天1~1.5mg/kg,口服6~8周,然后逐漸減量,每7天減量5mg,最后隔日口服10~30mg,維持6個月,配合低鹽高優(yōu)質(zhì)蛋白飲食,適當使用抗生素、利尿劑、潘生丁。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給予“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治療,每日三次,每次2~3粒,自激素減量起服用6個月。 試驗結(jié)果1、療效判斷完全緩解癥狀消失,多次測尿蛋白陰性,尿蛋白定量<0.3/24h,血漿白蛋白>35g/L,血脂正常,腎功能正常。 部分緩解尿蛋白為(0.3~0.2)g/24h,連續(xù)3次以上,癥狀消失,腎功能好轉(zhuǎn)。 無效尿蛋白無減少,癥狀未消失,腎功能無好轉(zhuǎn)或惡化。 復(fù)發(fā)臨床緩解后復(fù)發(fā)。 2、治療組和對照組療效比較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為35例和33例,經(jīng)治療6個月,兩組療效結(jié)果比較如表2所示表2治療組和對照組療效比較 表2顯示,治療組完全緩解率為57.2%,顯著高于對照組(21.2%);總有效率為88.6%,也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8.5%)。復(fù)發(fā)率為5.7%(2/35例),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6.4%(12/33例)。兩組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可提高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療效,并能減少復(fù)發(fā)。 3、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過程中副作用及并發(fā)癥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過程中副作用及并發(fā)癥比較 表3顯示對照組發(fā)生各種副作用或并發(fā)癥明顯高于治療組。部分患者有兩種以上副作用或并發(fā)癥,對照組為17例,治療組為5例,各占51.5%和14.3%,具有顯著性差異。提示本制劑的副作用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 4、兩組治療8周前后血漿白蛋白等指標變化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8周前后血白蛋白、肌酐比較(x±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P<0.01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1表4顯示,治療組血漿白蛋白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1),而膽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P<0.01)。且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P<0.01)。表明本中藥制劑可促進血漿白蛋白及腎功能的恢復(fù)。 5、兩組治療8周前后血液流變學改變及脂質(zhì)過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變化 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8周后血液流變學及LPO及SOD比較(x±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P<0.01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1表5顯示,治療組治療8周后全血粘度、血漿粘度、LPO,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1),SOD則升高(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0.01)。可見,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LPO、SOD無明顯變化(P>0.05)。治療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明顯改善,LPO明顯降低,SOD明顯提高。表明本中藥可明顯改善腎病綜合征患者的血液流變學狀況,糾正高粘血癥,提高SOD活性、加速自由基的清除,降低LPO,減輕脂質(zhì)過氧化物對生物膜的損傷。 本發(fā)明中藥制劑主要是一種具有健脾益氣、補腎扶正、活血化瘀、清熱利水作用的治療腎炎及腎病綜合癥的新藥,可用于治療慢性腎炎、腎盂腎炎、腎病綜合癥等。臨床應(yīng)用證明,該藥安全、長期服用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總有效率為88.6%。在激素并非易事維持階段,運用本發(fā)明中藥制劑能促進自身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少撤藥反跳和幫助鞏固療效,增強細胞免疫調(diào)整腎病綜合征的免疫系統(tǒng),同時也起到預(yù)防感染的作用。因此本發(fā)明治療腎炎及腎病綜合癥的研制開發(fā),為臨床腎病治療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新藥,填補了市場上此類中成藥的空缺,具有很大的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稱取黃芪439克、益母草436克、三七76克、紅花146克、鹿含草186克、千年健367克、半枝蓮362克、生大黃108克、車前子183克、玉米須588克。生藥總量3000克左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2小時,第二次加6倍量水1小時,濾過,二次濾液合并,濃縮成相對密度1.35提取液,加2倍量95%乙醇沉降24小時,取上清液備用。另外將含80%人參總皂甙的人參皂甙原料11克(相當于含8%人參總皂甙的人參皂甙110克)水煎,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2小時,得到人參皂甙提取液,與前述上清液合并,濃縮成相對密度1.35左右(80℃)的清膏,和適量糊精混勻干燥,粉碎,加入適量硬脂酸鎂,制成1000粒膠囊,每粒膠囊0.3g,含生藥量3.0克左右。 服用方法口服,每日三次,每次2-3粒,每日劑量相當于生藥18-27克。 實施例2 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稱取黃芪500克、益母草600克、三七128克、鹿含草592克、半枝蓮300克、生大黃116克、車前子606克。生藥總量3000克左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2小時,第二次加6倍量水1小時,濾過,二次濾液合并,濃縮成相對密度1.35提取液,加2倍量95%乙醇沉降24小時,取上清液備用。另外將含80%人參總皂甙的人參皂甙原料16克(相當于含8%人參總皂甙的人參皂甙160克)水煎,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2小時,得到人參皂甙提取液,與前述上清液合并,濃縮成相對密度1.35左右(80℃)的清膏,和適量糊精混勻干燥,粉碎,加入適量硬脂酸鎂,制成1000粒膠囊,每粒膠囊0.3g,含生藥量3.0克左右。 服用方法口服,每日三次,每次2-3粒,每日劑量相當于生藥18-27克。 實施例3 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稱取黃芪490克、益母草324克、三七405克、紅花162克、半枝蓮328克、生大黃81克、玉米須798克、千年健331克。生藥總量3000克左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2小時,第二次加6倍量水1小時,濾過,二次濾液合并,濃縮成相對密度1.35提取液,加2倍量95%乙醇沉降24小時,取上清液備用。另外將含80%人參總皂甙的人參皂甙原料8.1克(相當于含8%人參總皂甙的人參皂甙81克)水煎,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2小時,得到人參皂甙提取液,與前述上清液合并,濃縮成相對密度1.35左右(80℃)的清膏,和適量糊精混勻干燥,粉碎,加入適量硬脂酸鎂,制成1000粒膠囊,每粒膠囊0.3g,含生藥量3.0克左右。 服用方法口服,每日三次,每次2-3粒,每日劑量相當于生藥18-27克。 實施例4 治療病例一36歲男性患者,2001年1月突然兩眼腫如臥蠶,尿短赤,繼而全身浮腫,在某醫(yī)院診斷為急性腎炎,經(jīng)西藥治療浮腫消退,以后每因受涼感冒而復(fù)發(fā),曾因全身浮腫、尿少在湖南某醫(yī)院診治2月余。近2個月來,顏面及全身浮腫,按之如泥,納呆,常自汗出,面色晄白,大便稀溏,小便少,色稍黃,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細,尿蛋白保持在++~+++之間。來診時,查得尿常規(guī)蛋白+++,顆粒管型0~3,紅細胞0~5,白細胞2~7,診斷為慢性腎炎。給予低鹽飲食等基礎(chǔ)治療,結(jié)合服用本發(fā)明膠囊,每日三次,每次2粒,服用一個月后,浮腫消退,飲食增加,查得尿常規(guī)蛋白+,白細胞0~1,管型消失。治療3個月而痊愈,查得尿常規(guī)蛋白連續(xù)3次陰性,隨訪1年未復(fù)發(fā)。 實施例5 治療病例一46歲男性患者,全身反復(fù)浮腫4月余,加重半月。初病無特殊誘因,僅頭面浮腫,以后逐漸加重,發(fā)展為全身腫,腰脹痛,惡心嘔吐。查體血壓145/100mmHg,蛙狀腹,腹圍93厘米,腹水征陽性,下肢腫甚。實驗室檢查蛋白尿++++,膽固醇737毫克%,總蛋白4.02克%,白蛋白1.55克%。符合腎病綜合癥診斷。經(jīng)西藥抗感染、降壓、利尿、激素等治療后效果不明顯,血壓維持在130/90mmHg左右,尿量由每日500增加到1200ml左右,但腹圍仍不減一般維持在98厘米左右,最高達101厘米,全身浮腫消退不理想。后服用本發(fā)明中藥膠囊制劑,每日三次,每次3粒,第二日起尿量顯著增加,每日高達2600~2800ml,腹圍在一周內(nèi)降至77厘米,且無不良反應(yīng)。后逐步撤用激素,繼續(xù)治療半年,患者全身浮腫消失,尿量每日1000ml左右,血壓恢復(fù)正常,腹圍70厘米,尿常規(guī)基本正常,膽固醇256毫克%,唯血漿白蛋白仍低。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腎炎及腎病綜合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包含下列4類中藥的活性成分健脾益氣藥,活血化瘀藥,清熱利水藥及祛濕益腎藥,所述的活性成分是由以下列配比中藥藥材制成①健脾益氣藥選自人參皂甙1-5份或黃芪4-12份中的一種或它們的混合物,其中人參皂甙是以含8%人參總皂甙量的人參皂甙計算;②活血化瘀藥選自益母草4-12份,三七1-6份、紅花2-5份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混合物;③清熱利水藥選自半枝蓮4-15份,生大黃0.5-4份,車前子3-15份或玉米須10-20份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混合物;④祛溫益腎藥選自鹿含草5-15份或千年健4-12份中的一種或它們的混合物。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為膠囊劑型。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腎炎及腎病綜合癥的中藥制劑,包含下列4類中藥的活性成分健脾益氣藥,活血化瘀藥,清熱利水藥及祛濕益腎藥。該中藥制劑為膠囊劑型,它是一種具有健脾益氣、補腎扶正、活血化瘀、清熱利水作用的治療腎炎及腎病綜合癥的新藥,可用于治療慢性腎炎、腎盂腎炎、腎病綜合癥等。臨床應(yīng)用證明,該藥安全,無毒副作用,總有效率達88.6%。該中藥制劑填補了市場上此類中成藥的空缺。 文檔編號A61P13/12GK1781538SQ20041008904 公開日2006年6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4年12月2日 發(fā)明者張昕, 張鼎樑 申請人:上海方心科技研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