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院線沒啥新片,就琢磨著補補片兒,看了幾部奧斯卡提名,昨晚上看到這部去年金馬大熱的臺灣本土制作,非常喜歡,忍不住要聊一聊。 片名有點怪,叫《誰先愛上他的》。 海報上那個打電話的男人是邱澤,我打眼一看以為是戴立忍(還有同學(xué)看成張震),邱澤這個名字已經(jīng)好久沒聽到了,我知道他是在多年前的一部臺灣偶像劇里,叫《雪地里的星星》,他年紀和我差不多,當年的小鮮肉,如今也奔四了。 除了邱澤之外,電影中其他人都是生臉,這是一部“家庭作坊式”的作品,你看海報上寫的“一起導(dǎo)演”“一起主演”“一起編劇”就特別合家歡,電影的預(yù)算一共只有3500萬臺幣,折合人民幣700萬多一點。 現(xiàn)在臺灣本土電影工業(yè)極度萎縮,我那天看到一個數(shù)字,2018年臺灣所有的本土電影票房加起來,一共只有不到2億人民幣,還不及內(nèi)陸熱門國產(chǎn)片一天的票房,這個市場實在是太小了,無法帶動起大制作,所以只能走文藝生活化的小成本路線。 不過大制作上的不給力,卻催生了一批本土年輕創(chuàng)作者,他們在劇本與表演上下功夫,出現(xiàn)了如《大佛普拉斯》、《血觀音》等杰作,現(xiàn)在這個名單又要加上《誰先愛上他的》,聯(lián)合導(dǎo)演編劇徐譽庭和許智彥之前聽都沒聽過,一出手就如此驚艷。 可能是編排的實在太出色,我看的過程中竟然忘了這是一部同性戀電影,驚訝于這個題材竟然還可以這么拍,一點兒也不矯情造作,前半段甚至有很多爆笑的橋段。 這篇推文的標題就是整個故事的起點。 家住臺灣的宋正遠先生在三個月前因肝癌去世,他生前上了人壽保險,有大幾百萬的保費,但離奇的是受益人一覽寫的是個叫阿杰的男人。 由于故事一開始宋正遠就死了,所以下面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宋正遠前妻劉三蓮與男小三阿杰身上,絕大多數(shù)的同性戀電影都比較虐心沉重,但《誰先愛上他的》卻用的是喜劇手法。 電影的第一幕,宋正遠的妻子劉三蓮帶著兒子宋呈希到男小三阿杰家興師問罪,阿杰說我不是小三,我是小王,因為我多了一條東西。 很別致的一點,故事的前半段是由兒子宋呈??谑龀鰜淼模莻€初中生,所以會經(jīng)常在畫面上出現(xiàn)簡筆涂鴉,比如下面這種: 不過這種方式好像并不是事先設(shè)計好的,兩位導(dǎo)演說因為預(yù)算有限拍攝周期短,很多地方做的太粗,之所以加入涂鴉是為了轉(zhuǎn)移觀眾注意力....我只能說忽悠的不錯,反而增強了電影的清新感。 我記得之前李銀河教授統(tǒng)計出一個大致數(shù)字,說80%以上的同性戀會選擇傳統(tǒng)的婚姻,這就出現(xiàn)一個“同妻”群體,她們很多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真相,但那些知道的會異常痛苦。我身邊就發(fā)生過一次類似的事,幫忙處理的過程我記憶猶新,與異性戀矛盾不是一個層面的。 劉三蓮知道老公是彎的已經(jīng)很崩潰,現(xiàn)在竟然連死后的保險受益人填的也是別人,這已經(jīng)是公開打臉了,所以她無論如何要打贏這場戰(zhàn)役。 這位叫謝盈萱的女演員我之前不熟,這次的演技表現(xiàn)只能用爆表來形容,金馬影后實至名歸。有的同學(xué)跟我反饋說她某些橋段用力過猛,我倒是沒有這種感覺,因為她的人設(shè)就是偏癲狂的。 我生活中真見過類似性格的大嬸,渾身是刺兒,每天風風火火,無限熱愛自己的老公與孩子,同時也想最大限度的占有他們,覺得所以人都欠自己的。現(xiàn)在孩子叛逆的把自己當仇人,老公又是個Gay,不抓狂才怪。 這是個三角人物戲(阿杰、宋呈希、劉三蓮),編排的極巧,我來給你分析一下其中的妙處。 阿杰在故事中其實并沒有太多心理曲線變化,他的職責是通過不斷的“披露”自己,讓觀眾與劇中人將他看的更清楚,也就是說,他是一塊兒拼圖。 宋呈希一開始認為阿杰是“壞人”,是他搶走了父親,把老媽氣的半死進而連累到自己,對于父親的死,阿杰看上去也并不傷心。但通過與他同住的幾天,他逐漸知道阿杰對于父親的意義。 宋正遠在十多年前與阿杰分手,選擇了正常的婚姻生活,阿杰對找上門來的兒子宋呈希說“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么?就是他離開后的每一天”。 但當?shù)弥约旱昧税┌Y,宋正遠決定要死前做一回自己,他在阿杰身邊度過了最后的歲月。電影中出現(xiàn)了數(shù)次閃回,追憶他們的感情,但這種閃回沒有清晰邊界,好幾次講著講著,那個“死人”宋正遠就入畫了,非常有意思的安排。 直到宋正遠去世前,阿杰給劉三蓮打電話,讓她來見丈夫最后一面,這時候他才把自己的性格拼圖拼合完整,宋呈希也明白了為啥父親死后阿杰顯得沒那么傷心,是因為在之前,他的心已經(jīng)被掏空了。邱澤表現(xiàn)的非常棒,真是對他刮目相看。 當最終阿杰與母親和解,相信所有觀眾都會哭的像鬼一樣。阿杰自始至終沒有變,只是我們看待他的眼光變了。 相對應(yīng)的,劉三蓮的心理曲線振幅極為劇烈。 劉三蓮剛開始與阿杰是完全的水火不容,她這時確信自己一點兒錯沒有,都是你們這幫狼心狗肺的對不起我,每天小宇宙都得爆炸幾次。 當故事進行到1個小時左右,她這種怨氣積聚到頂點,都不喜歡我,那我就壞給你們看。 她做了一件傷害阿杰的事情,隨后心理曲線開始爬升。到了與心理醫(yī)生對談,她迎來自己的反省時刻,觀眾這時會對她產(chǎn)生同情,原來她最在乎的,也并不是錢,而是愛。 這場戲演的實在是太太太好了!! 此時,還需要一個小物件再壓她一下,就是那個風鈴。至此,她完全理解了阿杰為什么會如此執(zhí)著的去演那場沒什么人看的話劇。 作為一個演員,這輩子能碰到一個“靈魂合體”般的角色真是太幸運了,多少人窮其一生都沒有這樣的機會,謝盈萱真是幸福??! 至于兒子宋呈希,更像是觀眾在劇里的化身,大部分時間都是旁觀者立場,后來也因為知道了真相而成長,并與母親同步和解。 這種人物設(shè)計、敘事節(jié)奏與編排,應(yīng)該是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打磨,據(jù)說電影剪了40多版才呈現(xiàn)出現(xiàn)在的樣子,特別是后30分鐘,把人物命運與小劇場演出相結(jié)合的手法,很難把控,但兩位新手導(dǎo)演完成的非常好。 哪有什么天才般的一蹴而就,好戲,都是這么一場場磨出來的啊! 除了劇作與表演上的成功,電影的色調(diào)非??季?,錢少活不粗,大家注意到其中有多次冷暖交織,在阿杰與宋正遠纏綿時,是濃重的暖色。 當宋正遠崩潰時,切成青藍色的冷調(diào),展現(xiàn)人物的痛苦掙扎。 我有個猜測,會不會是因為現(xiàn)在臺灣電影工業(yè)萎縮,造成了一種“反向篩選”,賺不到錢的電影圈反而把那些投機者給擠壓了出去,留下來的都是真正熱愛電影,并愿意沉下心來搞創(chuàng)作的同學(xué),才會產(chǎn)出這種杰作。 所以說,市場火熱是把雙刃劍,錢太好掙也不是件好事。 《誰先愛上他的》雖然是部Gay片,但里面并沒有太多理念方面的大聲疾呼,導(dǎo)演自始至終沒有表明自己的立場,一切都潛藏在敘事中,讓觀眾自己去評判。沒錯,宋正遠是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渣男,但塑造的并不惹人討厭,他在道德層面上有瑕疵,但我能感受到他的痛苦,甚至有些同情他。 我有幾個同性戀的朋友,聚會的時候,只要他們不主動提出,我從不會主動聊性取向這個話題,并不是回避什么,而是對彼此的尊重。我喜歡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過自己的日子就好,至于不接受同性的人,遠離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我從未聽說他們想要說服誰去接受,根本沒必要。 現(xiàn)在網(wǎng)上經(jīng)常因為性取向的事吵得不可開交,這是技術(shù)發(fā)展決定的。放到十幾二十年前,同性戀等亞文化都有自己的圈子,他們與大眾主流人群井水不犯河水,現(xiàn)在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小圈子被打破,啥事兒都要來個公眾大討論,反而弄的一地雞毛,這事兒有啥好討論的?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 《誰先愛上他的》出色到讓我根本沒意識到它是同性片,它是部悲中有暖的愛情電影,阿杰與劉三蓮最終都從自己的執(zhí)念中走出來,積極面對人生。 愛,不止一種形式,它可以有比“占有”更廣大的寬度。 套用之前平權(quán)運動的一句口號:Love Wins. 我會推薦所有的朋友去看這部電影,無論你的性取向是什么,這部電影都將打動你,我很有信心。 |
|
來自: 昵稱50737480 > 《電影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