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文青 我出生在太行山東麓一個貧窮的家庭,父母養(yǎng)了我們6個孩子,我最小,記得我童年剛懂事,父親便帶著我去生產(chǎn)隊 看大騾子和大馬。吃大鍋飯年代,父親在生產(chǎn)隊里趕馬車,他腰間纏著一條灰色布腰帶,頭上裹著一條白色毛巾,為人忠厚老實,勤勞能干,身體健壯,手掌粗大能夠一口氣扛起200多斤的麻包,是生產(chǎn)隊里的大紅人,在那個年代生產(chǎn)隊選派趕馬車的人時,條件就很高,那時廣大農(nóng)村唯一的交通工具就屬大馬車了,如果趕上一輛很時髦的馬車,無論走到哪里都覺得自豪。 父親當了馬車倌,整天不在家,常年在外奔波拉物資,送糞拉土,趕著一條大黃騾子拉轅,一白一紅二馬拉梢。人常說:“一騾二馬不用鞭打,父親手握長鞭坐在車轅子上,向天空拋出一個響鞭,馬車就會快速在大街上飛奔,我們兄弟姐妹坐在馬車里比趕大集吃糖瓜還甜,尤其是馬車行駛在縣城里的街道上,有很多鄉(xiāng)親大人小孩投來羨慕的目光。在我們眼里父親趕馬車是個美差,我們這些孩子也跟著沾光,有一次父親給騾馬炒黑豆喂它們,我們兄弟悄悄抓了一把偷著吃,被父親發(fā)現(xiàn),他黑著臉說:“回家讓你娘給你們做飯去,怎么給牲口搶著吃,生產(chǎn)隊全靠它們出力,無論哪一樣活兒,全都離不開?!备赣H很耿直,公私分明,做人清白,他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被人尊敬,就得有骨氣,不能貪小便宜,偷吃一把黑豆,就好比你偷了人家一根針。” 故鄉(xiāng)的清晨 自從父親趕馬車開始,整天風里來雨里去, 有時大半夜回家,用熱水燙燙發(fā)漲的下肢,就合著衣服休息了,天不亮頂著星星就又出去了。其實父親趕馬車的勞累和風險,無法用以言表,常聽鄉(xiāng)間老人們說:趕馬車的人,前面是馬王爺(牲畜),后面是閻王爺(車輪),不知道哪一天,就把人送進閻王廟。父親趕馬車,也非常小心,只要出門駕車送貨,從來不喝酒。但是他隨身帶著酒,口袋里裝著一盒玉蘭煙和一盒便宜的卷煙,碰到鄉(xiāng)親、領(lǐng)導也遞上一根,父親站在一邊樂呵呵地看他們抽煙,父親沒有吸煙嗜好,沒見他在家、在外抽過煙,或許因為母親有肺病的原因,怕熏著母親加重病情。父親說,勤勞是一個人的本分,在外要團結(jié)鄉(xiāng)鄰,在家要對得起親人。 在生產(chǎn)隊里父親工分最高,外出還有4毛錢差旅補助,任何活計都享受不到,因為馬車經(jīng)常跑外,過些時間父親就積攢五六塊錢,如數(shù)交給我母親維持家用,也叮囑母親給家里孩子們買點吃的。父親出門在外不舍得花錢,出門時叫母親給烀一鍋紅薯曬干,帶些玉米面餅子和一個盛水的大茶缸,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從來也舍不得花錢,就捎著干糧在供銷社大食堂里要口水喝填飽肚子。實在靠不住就花上4分錢下飯店吃一碗燴餅。記著有一天中午父親回家后帶著我到供銷社旁邊的小飯館,切了一盤烤腸,點了兩大碗燴餅,花了2毛錢,父親說,人活著,要知足,節(jié)儉省用,求人不如求己。 落日夕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