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2010-26】朱熹誕生八百八十周年

 木訥叟齋 2019-02-16

【2010-26】朱熹誕生八百八十周年

2010.10.22發(fā)行                全套2             發(fā)行量1071萬套

(2-1)J       1.20  朱熹像    (1071萬枚)

(2-2)J       1.20  游學傳道(1071萬枚)

郵票規(guī)格:30×50毫米                                 齒孔度數(shù):13.5

整張規(guī)格:150×240毫米(2版)                     版別:膠雕

整張枚數(shù):16枚(4×4)                                  責任編輯:王靜

雕刻者:閻炳武                                            印章作者:王玉忠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設計者:范增                                                印制廠:北京郵票廠

       朱熹(1130-1200),中國古代偉大的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和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人。宋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11301022)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尤溪縣)鄭氏草堂,后隨母遷居建陽崇安縣,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晚年定居建陽考亭。紹興十八年(1148)19歲進士及第,紹興二十一年授任泉州同安主簿,紹興二十二年到任。任滿后,請求為辭官,潛心理學研究,四處講學,成為程(指程顥、程頤)朱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淳熙二年(1175),與陸九淵為首的另一學派在信州(今上饒)鵝湖寺相聚,就兩學派之間的哲學分歧展開辯論(史稱鵝湖之辯)。淳熙五年(1178),出任南康(今江西星子縣)知軍。后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慶元六年(1200)三月初九,在建陽家里憂憤而死,享年71歲。嘉定二年(1207)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世稱朱文公。

       朱熹的一生,從政時間前后共計才七年六個月,立朝僅四十余日,在政治上并無多大建樹。朱熹所以能名重一時并影響后人,在于他對當時所有的學說進行了分析研究,綜合擴充,從而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成為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孔子集唐虞三代以來學術之大成,鄭玄集漢學之大成,朱熹則是集宋學之大成者,成為一代著名的理學大師。朱熹認為在超現(xiàn)實、超社會之上存在一種標準,它是人們一切行為的標準,即“天理”。只有去發(fā)現(xiàn)(格物窮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壞這種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在道德修養(yǎng)上,朱熹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這也朱熹客觀唯心主義思想的核心所在。

       朱熹的哲學思想主要包括有:一是理氣論。他認為理比氣更根本,邏輯上理先于氣;同時,氣有變化的能動性,理不能離開氣。每一個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為它存在的根據(jù),每一個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天下萬物都是理和質(zhì)料相統(tǒng)一的產(chǎn)物,理生氣并寓于氣中,理為主,氣為客。二是動靜觀。朱熹主張理依氣而生物,并從氣展開了一分為二、動靜不息的生物運動,由對立統(tǒng)一,而使事物變化無窮,把運動和靜止看成是一個無限連續(xù)的過程,且相互統(tǒng)一、滲透著頓變。三是格物致知論。在認識的來源問題上,朱熹既講人生而有知的先驗論,也不否認見聞之知,知先行后,行重知輕。四是心性理欲論。在人性論上,朱熹認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并提出“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張。五是美學思想。朱熹認為美是給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善的統(tǒng)一,文與質(zhì)、文與道和諧統(tǒng)一才是完美的。

       他一生從事教育五十余年,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變化氣質(zhì)之性,恢復本然之性使青年部以圣賢自任,從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業(yè)。他提出教育必須誘導學生實現(xiàn)五項步驟:立志、堅毅、用敬、求知、踐實。他曾修復和創(chuàng)建白鹿洞、岳麓、武夷、云谷、同文、考亭等書院,授徒無數(shù)。朱熹研究涉及經(jīng)學、理學、佛學史學、文學、教育乃至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他對各種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觀察、研究更加仔細、深入。因而朱熹成為繼孔子之后最偉大的教育家,成為孔子以后一個承前啟后,綜羅百代的大學者。

       他生平著書極豐,據(jù)《四庫全書》的著錄統(tǒng)計,朱子現(xiàn)存著作共25種,600余卷,總字數(shù)在2000萬字左右,如《四書章句集注《四書或問》《詩集傳》《文公家禮》《朱晦庵集》《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等,后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中國封建時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學術思想,在中國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朱熹的學術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響。199912月,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決定將武夷山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名錄》,認為“武夷山是后孔子主義的搖籃,作為一種學說,后孔子主義(朱子理學)在東亞和東南亞及歐美中一些國家中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曾達多個世紀,并在哲學和政治方面影響了世界很大部分?!辫b于朱熹對中國文化、東亞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所做的杰出貢獻,19997月朱熹入選“世界千禧人物”。

       20101022日,為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朱熹誕生880周年,中國郵政發(fā)行了《朱熹誕生八百八十周年》紀念郵票,全套2枚。

       (2-1)為“朱熹像”。主圖描繪了頭戴儒巾、氣宇軒昂的朱熹像,背景為朱熹名著《四書章句集注》封面和內(nèi)頁。畫面不僅刻畫了朱熹的瀟灑形象,同時也展現(xiàn)了朱熹著書立說的成就。

       “朱熹像”取材現(xiàn)藏于福建建甌市博物館的朱熹對鏡自畫像(畫于紹熙元年,即1190年,朱子61歲)石刻版,該“朱子對鏡自畫像”碑刻,據(jù)傳是明代朱氏十六代孫依舊本重鐫。高93厘米、寬50厘米、厚35厘米的黑色頁石畫像碑上。碑首題刻“徽國公遺像”,上端有朱熹親筆行書,后注明:“從容乎禮法之場,沉潛乎仁義之府,是予蓋將有意焉,而力莫能與也。佩先師之格言,奉前烈之遺矩,惟然而日修,或庶幾乎斯語。紹熙元年孟春良日,熹對鏡寫真,題以自警?!北杏幸淮髨A,中央為朱熹半身像。只見朱子兩手端拱于腹前,神態(tài)端莊,須發(fā)右頰眼耳間的七顆黑痣清晰可見,栩栩如生。是目前朱子后裔共同認可的一幅朱熹像。

       《四書章句集注》是繼漢代《五經(jīng)合集》、唐代《五經(jīng)正義》之后出現(xiàn)的又一部儒家經(jīng)典群集,亦是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全集共26卷,包括《大學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論語集注》十卷,《孟子集注》十四卷。朱熹認為“四書”完整地代表了由孔子經(jīng)過曾參、子思傳到孟子的儒家道統(tǒng),因此,他耗費半生精力為四書分別作了注釋,給《大學》區(qū)分了經(jīng)傳并重新編排了章節(jié),還將四書作為一部“套書”刊行,“四書”之名由此始定。朱熹吸收并借鑒前賢的研究成果,分別運用章句和集注兩種詮釋書體對《論語》、《孟子》和《大學》、《中庸》通加注釋,內(nèi)在地建構起了以四書本文為詮釋對象、章句集注為詮釋本體的四書系統(tǒng)。《四書章句集注》是朱熹傾注畢生心血之作,是儒家文化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對后世乃至世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南宋紹熙元年(1190年),朱熹知漳州,首次刊印該書,后又多次修改,定本在朱熹去世后刊刻于江西興國,今均已不見?,F(xiàn)存較好的版本有《四部備要》本(1957年中華書局重新排?。骷尉改觊g廣東崇正堂刊本,清嘉慶十六年(1811)吳縣吳英、吳志忠父子??北?。

       (2-1)為“游學傳道”。主圖描繪了身穿儒服的朱熹與弟子牽馬行進在松柏小道的情景,背景描繪了武夷精舍和武夷山局部景觀。

       武夷精舍,又稱紫陽書院、朱文公祠、武夷書院,位于武夷山隱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所建,為其著書立說、倡道講學之所。有仁智堂、隱求室、止宿寮、石門塢、觀善齋、寒棲館、晚對亭、鐵笛亭等建筑,時人稱之為武夷之巨觀。武夷精舍是朱熹完成《四書集注》和以它為教材實行完好的教育實踐的一所成功的私立大學,慕名而來求學的學子絡繹不絕。朱熹逝世之后,歷代都曾加以修建。南宋末,經(jīng)擴建后改為紫陽書院。至正二十五年(1365),武夷精舍毀于兵災。明正統(tǒng)十三年(1448),朱熹八世孫朱洵、朱澍出資重建后,又改稱“朱文公祠”,崇祀朱熹。明正德十三年(1518)重葺修,前豎牌坊,匾上鐫刻“武夷書院”。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賜予“學達性天”匾額,再度大興土木加以修葺。至今殘留的精舍遺址,則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08),閩浙總督常見羅滿保“捐俸倡修”的,僅留存兩廡。2001年全面復建。武夷精舍是朱熹理學思想發(fā)展中的重要標志之一,在中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內(nèi)方圓60平方公里,盤曲山中的長約9公里的九曲溪和夾崖森列的36構成一幅碧水舟山的天然美景。朱熹長期生活在武夷山,秀美的武夷山川,成就了朱熹理學思想的建立。朱熹也寄情于武夷山的靈山秀水,留下了《九曲棹歌》等許多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還有以六曲響聲巖朱熹親筆題刻的擘窠大字“逝者如斯”為代表的九曲溪摩崖石刻。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

       本套郵票由著名國畫大師范曾全部采用武夷山元素設計,以全新的藝術造型詮釋了朱熹開放的胸襟和博大的情懷,把理學大師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學說成就展現(xiàn)在世人眼前。郵票兩邊齒孔中間一個為橢圓形齒孔。

?2-1版票
?2-2版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