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的山水畫,筆墨純熟,功力相當深厚,他早年畫風筆墨繁縟、工整秀麗,學之者眾,受其影響者統(tǒng)稱為“虞山派”。晚年則開始重視觀察自然,風格轉(zhuǎn)向蒼勁渾厚。其畫風影響畫壇數(shù)百年之久,更被尊為清代集傳統(tǒng)筆墨之大成者。 王翚 虞山楓林圖
本幅上有小楷自題:“戊申小春既望,伊人道長見過虞山看楓葉,枉駕荒齋,述勝游之樂,臨行並囑余圖其景,因成此幅奉寄,時長至后三日也。虞山弟王翚?!毕骡j“王翚之印”。其右為吳偉業(yè)行書題七絕一首:“初冬景物未蕭條,紅葉青山色尚嬌。一幅天然圖畫里,維摩僧寺破山樵。戊申嘉平為伊人社長題畫。吳偉業(yè)?!毕骡j“吳偉業(yè)”印一及引首印“梅花庵”。另有鑒賞印三方:“致遠堂珍賞”、“鶴舟所藏”、“紫雪山房鑒藏書畫印”。 《虞山楓林圖》是王翚早期以臨仿為主時的代表作,也是他描繪家鄉(xiāng)美景的寫生精品,山水法取黃公望筆意,略作變化,有平淡天真之趣。以古人筆法,寫眼前勝景,格調(diào)明快生動,形神必備,獨具自然天趣。 王翚?巖棲高士圖
該圖以高遠式構(gòu)圖,畫高巖幽壑,長松平湖,巖崖間古木盤虬,雜草叢生,山徑盤陀,疊疊山泉涌出峽谷,流入湖中。峽谷間山館水榭或半隱于崖畔,或橫架于流泉之上。近岸平坡松蔭下一人仰坐,似在欣賞幽雅的湖光山色。此畫結(jié)構(gòu)嚴謹,意境清幽。據(jù)記載明代唐寅曾有之,畫家雖未言仿唐寅畫法,然所畫山石用元人干筆皴擦,參用宋人斧劈皴法,蒼勁秀潤,用墨干濕相濟,變化多端,極富逸趣與韻味,似應是畫家早期精研唐寅畫法后的變化所得,體現(xiàn)了畫家這一時期山水畫的典型風貌。 本幅另有鑒藏印七方:“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tǒng)御覽之寶”等。 《石渠寶笈·初編》著錄。 王翚?秋山萬重圖
本幅左上方畫家自題七言絕句一首,“遠近秋山千萬重,醉來吾欲采芙蓉。峰頭何處歌招隱,如此丹丘不易逢?!笨钭R:“仿黃子久秋山筆意,庚辰八月,海虞王翚。中秋日重加點染,寄贈帝錫道翁。翚又識?!扁j“王翚之印”、“時年六十有九”、“耕煙外史”、“清暉老人”、“澄懷”印五方。 王翚?九華秀色圖
圖繪崇山峻嶺,林木蔥郁。從款題得知,畫中山石的皴法和樹木用筆系仿“元四家”之一王蒙的遺韻,然筆法更加靈活多變,有自家的面貌。此圖表現(xiàn)了作者晚年山水畫的特色及其追求古意的筆墨情趣。 本幅款署:“癸未長至后三日,仿黃鶴山樵筆,呈眉翁老父臺先生清玩,海虞耕煙散人王翚?!贝稳沼謺欢?,鈐“海虞”朱文印、“滄江白發(fā)”白文印、“王翚之印” 白文印、“石谷子”朱文印、“石谷”白文印?!肮镂础笔强滴跛氖辏?703年),王翚時年72歲。 王翚?秋樹昏鴉圖
此圖系根據(jù)明代唐寅詩意繪制的秋林小景。構(gòu)圖虛實互映,擴展了畫面的空間層次,得平穩(wěn)淡遠之勢。筆法嫻熟勁健,畫風清麗典雅,深得江南山水渾潤沉郁之趣。畫中振翅盤飛的寒鴉,表現(xiàn)了群鴉歸巢時的喧鬧景象,成為秋林萬籟歸于沉寂的前奏,具有“鳥鳴山更幽”的藝術(shù)效果。此圖作為王翚晚年的代表作,不僅顯示了畫家深厚的筆墨功底,還展現(xiàn)出其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和清淡質(zhì)樸的文人畫風。 本幅自題七言詩一首并款署:“小閣臨溪晚更嘉,繞檐秋樹集昏鴉。何時再借西窗榻,相對寒燈細品茶。補唐解元詩。壬辰正月望前二日,耕煙學人王翚?!扁j“王翚之印”、“澄懷”、“不二法”、“來青閣”朱文印,“清暉老人時年八十有一” 白文印。 |
|
來自: 昵稱3293762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