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路梨花 1.課文寫了哪些人?這些人為路邊小茅屋做了些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我”和老余發(fā)現(xiàn)小茅屋——瑤族老人為小屋送米——“我們”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說十多年前解放軍路過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修建小木屋、照料小木屋、回報小木屋,只是為了方便后來人,讓這片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得以傳遞。作者描寫小木屋,則是為了讓這種淳樸的民風,樂于助人的精神、善良的美德被更多的人知曉、學習。 2.文中有幾處描寫梨花的語句?這些描寫起什么作用? (1)白色梨花開滿枝頭,多么美麗的一片梨樹林??! (2)一彎新月升起了,我們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樹林里走著。山間的夜風吹得人臉上涼涼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 (3)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夢中恍惚在那香氣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還看見一個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叢中歌唱…… (4)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 小結(jié):以梨花美景來襯托美麗的梨花姑娘,以花寫人,以花映人,寫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達出對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的贊美之情。 1.細讀課文8-12段,看作者是怎樣對小屋進行細致描寫的?為何要這樣寫呢? 對小屋的描是由遠而近,由外及里的。 外部:草頂、竹篾泥墻(遠看);門從外扣著,白木門板上用黑炭寫著兩個字:“請進”(近視) 內(nèi)部:先寫火塘(室內(nèi)陸上挖的小坑,四周壘上磚石,中間生火取暖),灰是冷的;再寫大竹床,雖然簡陋,卻鋪著厚厚的稻草;又寫倚在墻邊的大竹筒,里面裝滿了水,接著寫自己的感受,“嘗了一口” “清涼可口”;又借著電筒光發(fā)現(xiàn)墻上幾行粗大的字:“屋后邊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鹽巴,有辣子。”屋內(nèi)的描寫,就像電影鏡頭的推移,最后停在那幾行粗大的字上,猶如電影中的特寫鏡頭。 這些,都表明草屋主人很熱心,想得細致周到。草屋應(yīng)有盡有,準備周全,安排妥當。過路人怎能不“對小茅房的主人有說不盡的感激”呢?作者對小屋作如此細致的描繪,正是為了表現(xiàn)小屋主人善良赤誠之心,火一般的熱情以及他的細心體貼。 2.“我”和老余發(fā)現(xiàn)小茅屋后,圍繞著小茅屋的主人是誰設(shè)置了幾次懸念,發(fā)生了幾次誤會? 有什么作用? 設(shè)置了三次懸念。 第一次懸念:“我們”正焦急時發(fā)現(xiàn)小茅屋,卻沒有人,沒有燈?!拔覀儭碑a(chǎn)生這樣的疑問:“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二次懸念:“我們”認為瑤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說:“我不是主人”。到底誰是主人呢? 第三次懸念:當“我們”要感謝哈尼小姑娘時,她說:“不要謝我們!不要謝我們!房子是解放軍叔叔蓋的?!苯夥跑娛迨鍨槭彩裁瓷w房子呢? 兩次誤會:第一次:“我們”認為瑤族老人是“主人”時,他說不是。第二次:“我們”和瑤族老人認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懸念作用:在結(jié)構(gòu)安排上,采用一連串的布疑,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地設(shè)懸與釋念,以形成一股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的文勢。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上,帶有濃郁的撲朔迷離、波譎云詭的神秘色彩。在讀者心理上,造成疑團頓生、捉摸不定而非尋根究底不可的情緒。 誤會作用:兩個誤會都帶有喜劇色彩,而且又是人物交替誤會,波瀾迭起,別有情趣。在這雙重誤會中,迸發(fā)出雷鋒精神的燦爛光輝。 總之,作者巧妙地設(shè)置懸念和誤會,使情節(jié)富有戲劇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卻形成了路轉(zhuǎn)峰回,跌宕起伏之勢,讀來很有味道。 1.結(jié)合全文,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寫此文是為了贊美木屋主人,可在行文中卻時時突出“梨花”,作者為何要這樣安排呢?“梨花”到底是指什么呢? 文中所寫的“梨花”共有三種含義。 課文開頭寫:“同行老余是在邊境地區(qū)生活過多年的人。正走著,他突然指著前面叫了起來:‘看,梨花!’”這里的“梨花”指自然界中梨樹上開的梨花。 課文中間寫:“原來對門山頭上有個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 边@里的“梨花”指哈尼族小姑娘。 閱讀本文后,從內(nèi)容和寫法上,你有哪些收獲? 本篇不是從解放軍蓋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寫起,順敘出十多年的時間跨度、直接描寫解放軍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個夜晚和早晨,按“我們”宿在小屋得解除饑餓疲勞和見聞順序,組織材料,結(jié)構(gòu)篇章,間接描寫解放軍和梨花姑娘,敘中融情,敘后抒情,抒情結(jié)尾;其中兩段具有插敘作用的人物語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敘寫所見所聞當中,先設(shè)置出一個懸念,穿插兩個誤會,步步深化懸念,最后徹底解開懸念;從而體現(xiàn)出了作者構(gòu)思謀篇的匠心,構(gòu)成了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和回環(huán)遞進的結(jié)構(gòu)形式,有力地表達了贊美青年一代學習雷鋒、心靈純美的主題。 本篇以“驛路梨花”為題,一語雙關(guān),譬喻恰切,形象鮮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 課文結(jié)尾寫:“驛路梨花處處開。”這里的“梨花”指善良、熱心、文明,樂于助人的精神,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小說的主人公未出場,但課文借潔白美麗的梨花賦予他們以鮮明美好的形象,花即是人,人即是花,人花自然結(jié)合,作者正是用潔白如雪,不虛浮、不艷麗的梨花的具體形象,象征助人為樂的美好精神,把本來抽象的精神品質(zhì)具體地表現(xiàn)出來了。 篇末作者引用詩句的用意? 1、照應(yīng)標題。 2、贊揚助人為樂的精神。 3、雷鋒精神在祖國大地到處開花結(jié)果。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1.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緣由是什么? 葉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內(nèi)心無比悲哀,寫此文以示紀念。 2.本文記述了葉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別用了哪些事例來體現(xiàn)? 待人寬和律己嚴兩方面品德。 待人寬:(第3段)修改文章;(第4段)送客;(第5段)復(fù)信; 律己嚴:(第6段)寫話重風格;(第7段)文風重簡潔;(第8段)寫作求完美。 3.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積累下來,并說說它們的意思,小組中進行交流。 (1).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那我還沒有做到。 (2).學而不厭,誨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時也要使別人站得?。蛔约阂率滦械猛?,同時也要使別人事事行得通。 4.本文記敘的都是葉圣陶先生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卻給予極高的評價,找出文中評價性的語句,對照所記敘的事情,談?wù)勀愕目捶ā?/strong> (1)“我常常跟別人說:‘葉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所以確是人之師表?!边@句話是對葉老過人品行的高度贊揚。在作者眼中,葉圣陶先生是待人厚的,作者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葉圣陶先生的這一品質(zhì)。例如,呂叔湘先生說,有一天到葉先生屋里去,見葉先生伏案執(zhí)筆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標點。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寫文章,文字標點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還有就是葉先生對普通話生疏,但也不恥下問,讓“我”給他修潤。有人到他家去探望他,告別時,他鞠躬,口說謝謝,看著來人上路才轉(zhuǎn)身回去。晚年,記得有兩次是已經(jīng)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問候,告辭,他總是舉手打拱,還是不斷地說謝謝。這都體現(xiàn)了他的待人厚。 (2)“以上說待人厚,是葉圣陶先生為人的寬的一面。他還有嚴的一面,是律己,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边@句話在文中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承接了上文葉老為人寬厚的一面,引出下文葉老嚴于律己的另一方面,使文章語意連貫,銜接自然。 (3)“凡是拿筆的人,尤其或有意或無意而寫得不像話的人,都要常常想想葉圣陶先生的寫話的主張,以及提出這種主張的深重的苦心?!比~老雖然不在了,但他對寫話風格的嚴格,對文風簡潔的要求,對寫作的監(jiān)督執(zhí)行,以及對這種主張貫徹堅持的苦心,一直是我們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5.作者在第一段說“心里立即罩上雙層的悲哀”。這“雙層的悲哀”的含義是什么?文中還有類似這樣含義豐富的語句,請找出來并品析。 “雙層的悲哀”的含義:大處說,中國的文學界和教育界,失去了一位堅守語文主張的著名語文學家;小處說,“我”失去了一位相交多年、感情深厚的老師及朋友。表達了張中行對葉老的尊敬與愛戴。 示例:(1)“我看了信,也很悲傷,不是為自己的顛沛流離,是想到十年來的社會現(xiàn)象,像葉圣陶先生這樣的人竟越來越少了。”通過葉老給“我”回信這件事,“我”明白了十年的浩劫改變了很多人,但葉老始終堅守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黑暗的日子里依舊保持著為人寬厚的一面。 (2)“像這樣的廢字,刪去不只是意思沒變,而且是變拖沓無理為簡潔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刪,也就無怪乎葉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在當時文風應(yīng)簡偏繁的現(xiàn)實中,葉老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主張,希望大家做到文風簡潔,規(guī)范寫話等,其實是反對浮夸的文風。 6.作者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葉圣陶先生的語文主張?這種風格具體講是什么?書話 “寫話”。平易自然,鮮明簡潔,細致懇切,念,順口,聽,悅耳,說像話還不夠,就是話。還特別重視“簡潔”。 7.因作者并非空泛地敘議,而是通過一件件具體事例來再現(xiàn)人物,所以仍有鮮明的形象性和動人的情感力量。說說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 (1).在感情表達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顯其真摯。 (2).在人物刻畫方面:用具體的典型事例進行記敘,以小見大,凸顯出人物的精神風貌。 (3).在文風方面:態(tài)度誠懇,敘述平實,語言樸素,所寫是簡明而有條理的口頭語,卻又不失其深致。 本文的文字轉(zhuǎn)換之處,下筆至簡,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樣是一以貫之,寬厚待人”。又如“以上說待人厚,是葉圣陶先生為人的寬的一面。他還有嚴的一面,是律己”。這些地方都是文意轉(zhuǎn)換的地方,而張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話就完成了轉(zhuǎn)換,簡潔有力,深顯功力。 葉圣陶先生說“寫成文章,在這間房里念,要讓那間房里的人聽著,是說話,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痹鯓永斫膺@種寫話的主張?本文具有這樣的“寫話”風格嗎?舉例說說。 這是葉老的寫話風格,平易自然,鮮明簡潔,細致懇切,念,順口,聽,悅耳,說像話還不夠,就是話。在文風方面,葉先生還特別重視“簡潔”,也就是不累贅,不寫廢話。本文就有這樣的“寫話”風格,如:作者在列舉葉老的生活小事時就用這種口語化的、娓娓道來的語言風格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躬行君子、堪為師表的忠厚長者獨具而可貴的精神風貌,葉老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的過人品德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8.葉圣陶先生關(guān)于寫文章要簡潔的觀點,對你有啟發(fā)嗎?拿出自己剛寫過的作文,看看有沒有累贅的地方,做些修改。 (1).標點符號方面; (2).書面語和口語的運用方面; (3).用語的簡潔準確方面; (4).是否順口悅耳平易懇切; (5).用字用詞是否準確。 9.作者重點塑造了葉先生的兩種過人品行: (1) 待人厚。 體現(xiàn)葉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過人之處。 (2)律己嚴。 通過葉先生有關(guān)自己無法當他人短處的一次發(fā)言,表現(xiàn)“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10.葉圣陶先生的語文主張,簡而言之就是——“寫話”。 葉圣陶先生就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的:一旦所寫的不像“話”,就堅決改。 寫話的風格:平易自然,鮮明簡潔,細致懇切,念著順口,聽著悅耳,說像話還不夠,其實就是“話”。此外,還特別重視“簡潔”。 張中行在文章回答了為什么葉先生的語文主張應(yīng)該受到高度重視: 從歷史來看,用白話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勢所趨,是從理論到實踐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說是“不成問題”。 而從現(xiàn)實看,葉先生“寫話”主張,是切中時癥的。時癥是:脫離口語甚至有意遠離口語的文風,正在制造“新文言”。所以,葉先生“寫話”主張的本質(zhì)是堅決反對這種文風。 主張的核心 “寫話”與“簡潔”,是我們每一個學習和使用語文的人都應(yīng)高度重視的問題,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指導(dǎo)性。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敘議,而是通過一件件具體事例來再現(xiàn)人物,所以仍有鮮明的形象性和動人的情感力量。 《紫藤蘿瀑布》 1、文章是從哪些角度怎樣描繪紫藤蘿的?試加以分析。(可從文章中找出有關(guān)語句,并從修辭方法及表達作用上去分析) (1)花形:像一條瀑布、大條幅、帆、船艙、笑容 (比喻、擬人) (2)花色:輝煌的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 (擬人) (3)花香:淺紫色 (通感人的感覺互相溝通,修辭上叫做“通感”。) 賞花前:焦慮、悲痛;賞花時:寧靜、喜悅;賞花后:振作、感悟 請思考課文的寫作線索是怎樣的? 全文圍繞“花”抒發(fā)感情,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賞花(1—6) 繁花似錦 第二部分:憶花(7—9) 思緒萬千 第三部分:悟花(10—11)振奮精神 由于家庭遭受文革迫害,小弟也因身患絕癥而死,所以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頭。當她面對生機勃勃的紫藤蘿花時,作者深受啟發(fā)和鼓舞,從而產(chǎn)生了精神的寧靜和生的鼓舞。 五、試從文中找出中心句。這篇文章表達了怎樣的中心思想? 盡管家庭,人生以至國家,民族等都象紫藤蘿花一樣,有著不幸的過去,但畢竟事過境遷?,F(xiàn)在一切都象紫藤蘿花一樣好起來了。作者看到了紫藤蘿花后睹物思情,由花的衰落到盛開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面對紫藤蘿瀑布,作者的感情為什么會有那樣的變化,對生命會有那樣的感悟呢? 一、寫作時間—1982年 文章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蘿被拆掉花架,改種果樹,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文革十年,極左論調(diào)泛濫,直到粉碎“四人幫”,神州大地才重發(fā)生機。聯(lián)系背景,紫藤蘿的命運,從花兒稀落到毀掉,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國家十幾年命運的寫照和象征。作者親歷十年浩劫,看到這樣充滿生機的社會自然有感而發(fā)。 二、“生死謎,手足情”(生死未卜,手足情深) 作者小弟當時正身患絕癥,生命垂危,姐姐在焦慮悲痛之際看到這么昂然生氣的一大樹紫藤蘿,心中受到鼓舞振奮。紫藤蘿的枯木逢春似乎讓人看透生死,看到希望。 第9自然段“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币罁?jù)上題的提示,你怎樣理解作者得出的這個結(jié)論?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遭遇不幸時不能被厄運擊倒,要對生命保持長久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后,不要讓悲痛長壓心頭,要面對新生活,振奮精神,投身新事業(yè)。 第10自然段“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的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闭埪?lián)系寫作背景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 每個人都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建設(shè)中的一份子,只有每個人都奮發(fā)有力,四化大業(yè)才能燦爛輝煌,也就能明白作者為什么“加快了腳步?!?/p> 通過以上的討論分析,大家能談?wù)勥@篇文章的寫作方法嗎?怎樣寫好這類文章?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1、寫景是前提基礎(chǔ),抒情是自然升華。 2、從不同角度仔細觀察,合理安排寫作 順序,例如整體—局部—整體。 3、富于表現(xiàn)力的句子,多種修辭手法。 本文在寫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謂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種事物,賦以某種象征意義,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寫景狀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礎(chǔ),首先要把景物寫好,在寫景狀物中要飽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議論。 這是一種對比手法,用十多年前紫藤蘿花的不幸遭遇反襯眼前這片紫藤蘿花的生逢其時,從中曲折地反映出時代的發(fā)展變化、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軌跡,這樣寫為引出作者的深入思考作了鋪墊。 二、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盛開的紫藤蘿花的? 先寫花瀑----次寫花穗----再寫花朵 (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 三、作者是從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花? ⑴色:一片輝煌的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 ⑵形: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ǘ鋬阂淮ぶ淮?,一朵挨著一朵。 ⑶態(tài):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成長。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彼此推著擠著。 結(jié)合課后練習二分析以下句子寫景的妙處何在? 1、“從未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象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 運用比喻,將一樹盛開的紫藤蘿比作瀑布,顯得氣勢非凡,燦爛輝煌,也形象地表現(xiàn)了紫藤蘿的繁茂。 2、“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比喻手法,“銀光”是紫花最淺淡的部分,由深而淺,可見作者觀察非常仔細,筆觸細膩。 “挑逗”一詞是擬人用法,更顯紫藤蘿亮麗可愛,玲瓏剔透,既富動感又充滿情趣。 “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比喻 將盛開的紫藤蘿比喻成帆和船,顯得生機勃勃;又比喻成笑容,更顯美好可愛,是作者喜悅心情的表現(xiàn)。 擬人 “忍俊不禁的笑容 ” 4、“紫色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不斷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物我交融,既寫出一樹繁花的壯麗,又抒發(fā)愉快歡暢的心情。 小結(jié):人們往往賦予一些花木以某種象征意義。 發(fā)現(xiàn)——觀察——思考——感悟 (關(guān)注生活,熱愛生活,體味生活的真善美) 1.用心感受畫面美,并思考文章圍繞什么事物來抒發(fā)感情?由哪幾部分組成? (1)紫藤蘿。(2)全文由看花(1-6)、憶花(7-9)和思花(10-11)三部分組成。 眼前的紫藤蘿樹的特點: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①色:一片輝煌的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 ②形: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ǘ鋬阂淮ぶ淮?,一朵接著一朵。 ③態(tài):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彼此推著擠著。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紫藤蘿花的? 先整體再局部,即先寫花瀑,再寫花穗,最后寫花朵。 (3)作者是怎樣描寫紫藤蘿花的? 先寫每一穗花,再寫每一朵花。先寫花穗的色彩:“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然后寫花的形狀:“……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保ㄗ詈髮懟ǖ南阄叮骸啊姆枷?,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段) 3.分小組朗讀“憶花”(7-9),思考:十多年前家門前的紫藤蘿怎樣?面對這樣的紫藤蘿作者的心情怎樣? 蕭條、冷落;作者的心情:疑惑、痛楚、遺憾。 4.齊讀“思花”(10-11),找出文章的點睛之筆,體會此時的作者心情又怎樣? 點睛之筆:“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毙那椋簩庫o、喜悅、振奮。 1.“我”為什么會“焦慮”和“悲痛”? 可結(jié)合背景理解?!拔摇钡摹敖箲]”和“悲痛”是因為我深受“文化大革命”的摧殘,雖已過去多年,但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仍無法愈合。而且弟弟當時正處于癌癥晚期,命在旦夕,面對弟弟的英年不幸,雄才未展而深感悲痛。 2.文中為什么要插入一段對十多年前家門外的一大株紫藤蘿的描寫? 用十多年前紫藤蘿花的稀落與現(xiàn)在花開的繁盛形成對比,突出現(xiàn)在花的生機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與人的不幸遭遇形成類比,說明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 3.怎樣理解“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作者在回顧了花和人的命運后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也就是說,遭遇到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后,不讓悲痛長壓心頭,要面對新生活,振奮精神,投身到事業(yè)中去。作者對生命有了這樣的感悟后,心情便豁然開朗,所以“加快了腳步”。 結(jié)合全文說說作者是怎樣由紫藤蘿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義的? 面對眼前盛開的“紫藤蘿瀑布”,作者觸景生情:盡管家庭、人生以至國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蘿一樣,有著不幸的過去,但畢竟事過境遷,一切都會像紫藤蘿一樣好起來的。展現(xiàn)在她面前的紫藤蘿花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富有生命的活力。在這些跳動的生命的感染下,作者獲得了面對不幸的勇氣,她內(nèi)心深處的焦慮和悲痛慢慢地被“紫藤蘿瀑布”的力量帶走了,她已經(jīng)能夠平靜地看待這些不幸,將焦慮和悲痛轉(zhuǎn)化為精神的寧靜?!拔页两谶@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說明了這些花長得很茂盛,很有活力,體現(xiàn)出了生命的可愛,正是在這些富有生命氣息的花面前,她深深地思考了生和死的關(guān)系,最終她領(lǐng)悟到了一種生的喜悅。 請你仔細觀察你喜歡的某一種植物,發(fā)揮聯(lián)想,看會產(chǎn)生哪些感悟? 如:向日葵、爬山虎、串串紅、喇叭花 向日葵終日面相陽光,它的生命總是充滿希望。 串串紅生來滿面喜色,它的生命總是充滿激情。 喇叭花不停努力攀爬,它的生命總是不斷進取。 1.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 將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比作瀑布,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紫藤蘿氣勢非凡,燦爛輝煌。不僅形象地表現(xiàn)了花之繁茂,也隱含了生命的綿延長遠。 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 “流動”“歡笑”“生長”等動詞的使用,將花瀑擬人化,使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寫出了花的生機與活力,如盛裝少女歡歌笑語。 3.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泛著”“迸濺”“挑逗”等詞語,將花瀑擬人化,并將花瀑的顏色、形態(tài)動態(tài)化,把陽光照耀下的花的顏色寫成人的動作行為,生動形象地寫出花色的耀眼與生機。 4.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運用擬人的手法,以動態(tài)寫花的靜態(tài),生動地寫出花開的繁盛。 5.“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nèi)氯隆?/strong> 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寫出花開之鬧,突出花的勃勃生機。 6.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 運用通感手法使無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顏色,具體表現(xiàn)花香帶給作者那種飄渺輕柔的感受。 7.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用“帆”與“艙”比喻花朵的外形,細致地描寫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tài),顯得生機勃勃。比做“笑容”且用“忍俊不禁”擬花朵含苞欲放的情態(tài),生動形象地表達出花朵美麗妖媚的特征,更顯美好可愛,也抒發(fā)了喜悅的心情。 小結(jié):品析語句要注意結(jié)合文章的具體語境,從字詞的凝練、傳神、修辭手法的使用、語言富含的哲理等方面品析感悟。 本文在寫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和借景抒情(見語言品析)的表現(xiàn)手法。所謂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種事物,賦予某種象征意義,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1.試分析本文是如何運用這種手法的。 本文作者借對紫藤蘿花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態(tài)進行描寫,說明了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人生應(yīng)該豁達、樂觀、奮發(fā)進取。不同時期的紫藤蘿花,象征了不同時期人們的不同命運。 2.人們往往賦予花木以某種象征意義,試搜集幾種說法,或搜集一些詠花的詩句。 (1)[象征]①蓮:象征純潔,高尚。②牡丹:象征富貴。③梅:象征隱逸淡泊,堅貞自守。④蘭:象征高尚。 (2)[吟詠花木詩句]①竹: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已到凌云仍虛心?!嵃鍢?②梅: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③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嵃鍢?④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請你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景物描寫方法,描寫一段你熟悉的風景。(200字以內(nèi)) 范文:天山不僅給人一種稀有美麗的感覺,而且更給人一種無限溫柔的感情。它有豐饒的水草,有綠發(fā)似的森林。當它披著薄薄云紗的時候,它像少女似的含羞;當它被陽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時候,又像年輕母親飽滿的胸膛。人們會同時用兩種甜蜜的感情交織著去愛它,既像嬰兒喜愛母親的懷抱,又像男子依偎自己的戀人。 《偉大的悲劇》 1.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 斯科特探險隊五人,精疲力盡又滿懷希望奔向南極點,卻悲哀地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頭喪氣地踏上歸途,由于遇到惡劣的天氣,最后一個個悲壯地死去。 2.用四字短語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按時間順序) 奔向南極→絕望而歸→帶信作證→歸途遇險→悲壯覆滅 3.文中哪句話是作者對整個事件的評價?它有什么作用? 評價: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作用:揭示文章的主旨。 魯迅先生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彼箍铺匾恍心蠘O之旅的悲劇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注意文中的細節(jié)) (1)角逐失敗之悲:“變得不安起來……”“緊緊盯著無垠雪地上的一個小小的黑點”“他們的心在戰(zhàn)栗”“雖然昔日逝去的光陰數(shù)以幾百萬個月計,但現(xiàn)在遲到的這一個月,卻顯得太晚太晚了——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他們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悶悶不樂地繼續(xù)走著……”“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揚揚得意地在這被人類沖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大量的對心情的描寫,表達了五位勇士角逐失敗后的極度沮喪,悲哀。 (2)全體覆沒之悲:失望的勇士們在歸途中,因為南極寒冷天氣的突然提前到來,饑寒交迫,體力不支,燃料告罄,在返回的路上與嚴寒搏斗了兩個多月,最后長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全部壯烈犧牲。 (3)親歷死亡之悲:第一位死亡者是埃文斯。第二位死亡者是奧茨。在日記中,一個團隊的領(lǐng)頭人不斷記錄自己的伙伴如何離自己而去,心里該是如何地悲哀。他還在最后寫下自己的遺囑,演完悲劇的最后一幕。斯科特在臨終之際,用已經(jīng)凍傷的手指給他所愛的一切人寫了書信,表達了對親人的眷戀之情?!半S后又悲傷地、堅決地畫去了‘我的妻子’這幾個字,在它們上面補寫了可怕的‘我的遺孀’。”在冰天雪地中,一位為夢想付出一切的勇士,用這種方式向他的親人們告別,其中的痛苦與決絕,讓人不禁潸然淚下。 千百年來,在人類征服自然界的各個領(lǐng)域中,都涌現(xiàn)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失敗英雄”。你能列舉幾個代表人物嗎? 1.“壯士一去兮不復(fù)返”刺殺秦王失敗的荊軻; 2.一腔熱情乘氫氣球橫渡海峽葬身大海的羅澤爾; 3.一葉輕舟,漂流長江而翻船身亡的堯茂書; 4.“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毀于一旦,7名宇航員全部罹難。 斯科特之旅是個悲劇,但卻給人以震感的力量,它也是偉大的。請小組交流探討其“偉大”表現(xiàn)在哪里? 1.到達極點的成功。南極極點本身就是一個空間極限,地球最南端。它是一個未知點,而且是一個充滿兇險的未知點。它本身就是造就偉大之所,登上這個極點就意味著偉大,使“未知”開始成為人類的“所知”。1912年斯科特等人抵達南極極點,這就意味著大約在一百年前人類就已完成了挑戰(zhàn)南極的事業(yè)。當時的科研和物質(zhì)條件應(yīng)該相當落后,而斯科特一行人就是在那樣艱苦和簡陋的探險條件下實現(xiàn)了抵達南極的夢想,這就是偉大的體現(xiàn)。 2.探索未知的信念?!八麄儫崆楦邼q地行走在荒無人跡的白色雪原上……”“當初,他們一想到自己所進行的探險是人類的不朽事業(yè)時,就有超人的力量”,這些語句表明斯科特他們對探險事業(yè)深深的熱愛。探險隊員們所遭受的艱難困苦非常人所能想象,尤其是經(jīng)受著心理煎熬和肉體折磨的雙重打擊,更是讓每個人為之動容。但是面對種種厄運和不幸,他們沒有退縮,沒有怨天尤人,仍然以堅毅的精神,執(zhí)著于崇高的事業(yè),他們勇于探索的豪情給人以心靈的強烈震撼。斯科特等人是以第二的身份登上南極點的。雖然斯科特等人為遲到一個月而沮喪,但是,正如文中所說,那位第一個登上南極極點的挪威人阿蒙森在“等待著這個不相識的第二名的到來,他相信這第二名一定會隨他之后到達這里”。這種“相信”里面蘊涵著對人類探求未知本性之信任,斯科特等人的行動使阿蒙森的“相信”變成了現(xiàn)實。同樣,斯科特等人也“相信”隨他之后會有第三批、第四批……來南極探險的人到來。他自己寫信、寫日記留給后人,就是這一信念的佐證。南極極點充滿“未知”和“兇險”,但人類會前仆后繼來此探索,斯科特等人就是這支隊伍的前驅(qū),并且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繼往開來,給后人留下寶貴的探索經(jīng)驗和精神鼓勵。 3.崇高人格的體現(xiàn)。為科學獻身的氣概,誠實守信的風度,集體主義精神,對他人無私的愛,這些都體現(xiàn)了斯科特等人人格的偉大。 1.作者為什么給失敗者作傳? 這可以從課文的最后兩句話中找到答案:“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弊鳛橐晃粋ゴ蟮淖骷遥耐裣氲降慕^不主要是事業(yè)的成功者,而是許多歷史事件背后給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啟迪。按照這個價值標準,茨威格當然認為給斯科特作傳會更有意義,會給人長久的思考。 2.斯科特一行人此次探險的意義是什么? 從斯科特南極探險的悲壯之旅所折射出的人類精神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活動本身和那個時代,成為全人類跨時代、跨地域的寶貴精神財富。即認識自然,挑戰(zhàn)人類自我,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給后人以精神鼓舞。 1.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你怎樣理解這句話?作者同意在這個觀點嗎?) 在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達了角逐失敗后的一種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但事實上作者本人并不這么認為,理由是:作者為斯科特這個失敗者作傳,本身就說明作者不同意“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的觀點。 2.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揚揚得意地在這被人類沖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國旗怎么會“耀武揚威”“揚揚得意”?這里表現(xiàn)出斯科特內(nèi)心什么樣的復(fù)雜感情?) 作者在這里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達了斯科特和伙伴痛苦的心情。此時,在痛苦萬分的斯科特眼中,風中飄揚的挪威國旗就是他的對手,勝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揚威、揚揚得意。這真是“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3.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wù),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yè)績作證,而這一事業(yè)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斯科特為什么要接受這項為他人業(yè)績作證的任務(wù)?他不接受不行嗎?) 英國人普遍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這種文化傳統(tǒng)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這項為他人的業(yè)績作證的任務(wù)。正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其人格才顯得無比的高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4.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于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jīng)同他有過聯(lián)系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聯(lián)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樓”是指什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比喻?) 聯(lián)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樓”是指斯科特在離開世界前心中回憶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對遙遠祖國、親人和朋友的懷想,它們與現(xiàn)實的嚴酷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海市蜃樓是美好的,卻是根本無法實現(xiàn)的。這樣寫更加突出了悲劇效果,給人心靈的沖擊。 5.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這兩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斯科特崇高的贊譽,意思是斯科特在與大自然的搏斗中雖然失敗了,他的肉體倒下了,但是他的心靈經(jīng)受了考驗,變得無比的崇高。有價值的、美的毀滅當然是偉大的悲劇。 我們無法親臨墓地,為英雄獻上鮮花、松柏,就讓手中的筆寄托我們的哀思吧!假如你想要為這些我們敬仰的英雄立一塊墓碑,你會在上面寫些什么?請你用墓志銘的形式來表達你對這些英雄的敬佩或追思。 示例:追念英國海軍上校斯科特一行登陸南極極點——遺憾的第二,偉大的第二。承前者來,啟后人去。念極地之悠悠,眾愴然而泣下。 追念英國皇家禁衛(wèi)軍騎兵上尉奧茨——一個毅然的轉(zhuǎn)身,鑄就了一個偉大的靈魂。在難以抗拒的自然面前,你永遠是不屈的戰(zhàn)士。 悲劇之“悲” 死亡之悲----失敗之悲----作證之悲----世人之悲 1、誠信,又令人敬佩的紳士風度。 2、堅毅,執(zhí)著,為事業(yè)而獻身的英雄氣概 3、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4、無私的愛。 文中說“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這里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這種說法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表達了斯科特角逐失敗后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作者為斯科特這個失敗者作傳,本身就說明作者不同意這個觀點。 “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沖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國旗怎么會“耀武揚威”“洋洋得意”?這里表現(xiàn)出斯科特內(nèi)心什么樣的復(fù)雜感情? 這是擬人手法。 在痛苦萬分的斯科特眼中,飄揚的挪威國旗就是他的對手、勝利者阿蒙森在耀武揚威、洋洋得意。 3、“它的占領(lǐng)者還在這里留下一封信……他請他把那封信帶給挪威的哈康國王。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wù),他要忠實地去完成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yè)績作證,而這一事業(yè)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斯科特為什么要接受這項為他人業(yè)績作證的任務(wù)?他不接受不行嗎? 因為他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信,能勇敢地承認自己的失敗。 正因為這一行為,他的人格才顯得無比高尚,也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4、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于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jīng)同他有過聯(lián)系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 聯(lián)系上下文看,“內(nèi)心中的海市蜃樓”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比喻? 指斯科特臨死前回憶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對祖國、親人和朋友的懷想。 海市蜃樓是美好的,卻是根本無法實現(xiàn)的。這樣比喻更加突出了悲劇效果給人心靈的沖擊。 5、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這話表達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斯科特雖然失敗了,但他的心靈經(jīng)受了考驗,變得無比高尚。 這句話是主旨句,起點題作用。 6、斯科特和他的探險隊員們表現(xiàn)出人類怎樣的優(yōu)秀品質(zhì)?從哪里可以體現(xiàn)? ⑴誠信,有令人敬佩的紳士風度。 ⑵堅毅,執(zhí)著,為事業(yè)而獻身的英雄氣概。 ⑶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為了保護同伴勇于獻出自己的生命。 ⑷無私的愛。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心中惦記的始終是別人:朋友、同伴、妻小,還有他的祖國和人民。 7、茨威格為何不給勝利者阿蒙森作傳,卻充滿激情地為失敗者斯科特書寫這悲壯的一幕? 因為作為一位偉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絕不僅是事業(yè)的成功者,而是事件背后給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啟迪。斯科特一行探險的意義何在? 認識自然,挑戰(zhàn)人類自我,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給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作者描繪的五位探險者,沒有因為第一個抵達南極而摘取殊榮,卻因為保持了探險者的勇氣,保持了科學求實的精神而贏得了世人的尊重。面對死亡,他們可以舍棄生命,卻無法舍棄對信念的執(zhí)著,對同伴、對親人的愛戀,對民族榮譽的珍重。他們是勇于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勇士,是英國的英雄,也是全人類的英雄,值得所有人敬重。 寄語: 人類歷史上有許多這樣雖在未成功的事業(yè)中悲壯地毀滅了生命,但他們在奮斗中對事業(yè)的追求,對自我的挑戰(zhàn)的精神去激勵著后人。同樣,未來的道路并不平坦,整個人類前進的歷史是與一切艱難險阻斗爭的歷史。我們也應(yīng)肩負時代的使命,秉承英雄們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偉大精神,去探索人類的未知領(lǐng)域,去打開'宇宙'的一扇扇神秘之門,去實現(xiàn)我們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價值! 太空一日,充滿緊張和意外。閱讀課文,找找看,楊利偉遇到了哪些意外狀況?他相應(yīng)地又有怎樣的心理活動或舉動? 學會快速瀏覽課文,借助各部分小標題,把握好主要內(nèi)容;學會勾畫重點詞句,提煉信息。 1.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非常痛苦,感覺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2.飛船剛進入軌道,處于失重狀態(tài),產(chǎn)生了“本末倒置”的錯覺?!胂笞约涸诘孛嬗?xùn)練的情景,眼睛閉著猛想,不停地想,以給身體一個適應(yīng)的過程,靠意志調(diào)整過來。 3.不時出現(xiàn)一種像木頭錘子敲鐵桶的聲音——開始很緊張,趴在舷窗聽,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 4.左右舷窗出現(xiàn)裂紋,艙內(nèi)溫度升高——起初非??謶?、害怕,當發(fā)現(xiàn)左邊也出現(xiàn)裂紋時,稍微放心一點兒。 5.飛船拋出降落傘蓋,并迅速帶出引導(dǎo)傘,一系列迅速劇烈的動作,對身體的沖擊很大,很受折磨?!m然很受折磨,但是平穩(wěn)之后心里很踏實,他的傘開好了。 6.飛船落地很重——第二次落地時,迅速按下切傘開關(guān)。 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分析,楊利偉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讓他成為了航天英雄? 他敢于做中國太空第一人,可以看出他有敢于探索,不怕犧牲的精神; 他在面對太空意外情況時,及時作出準確的判斷,并且用意志力戰(zhàn)勝緊張,可以看出他鎮(zhèn)定自若,有堅定執(zhí)著的信念; 他在太空遇到神秘的敲擊聲,回來后技術(shù)人員用很多辦法模擬它,他覺得不像,拒絕簽字,可以看出他有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 他在回來時準確無誤的說出每一項所遇到的情況,為航天事業(yè)提供寶貴資料,可以看出他實事求是,對事業(yè)認真負責。 1.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 運用語言和動作描寫,寫出了大家看到楊利偉經(jīng)歷震動之后還活著時的欣喜、激動之情。 2.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xiàn)一片紅暈,那里有我的戰(zhàn)友和親人。 直接抒情,寫出了楊利偉在太空上面依然心系祖國,心系首都,表達了他對祖國無限熱愛以及對戰(zhàn)友和親人的想念之情。) 請你結(jié)合課文,寫一段關(guān)于對夢想的感悟。 中國航天夢的背后,是無數(shù)航天人默默的堅守和辛苦的付出,他們都有一個執(zhí)著于夢想的追求,而我們也應(yīng)該像航天人一樣,明確人生的追求和奮斗的目標,不斷堅守,不斷付出。有這樣一句臺詞:“夢想這東西和經(jīng)典一樣,永遠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反而更顯珍貴?!辈蝗ハ胛磥淼某晒εc否,信念的堅持就會讓自己在荊棘中感受花開,夢想的追求就會讓自己在絕望中看到未來。所有奮斗的經(jīng)歷都是人生路上難得的風景。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