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中,太后和皇帝的奪權(quán)斗爭終于落下帷幕,大家也都松了口氣,一部好劇總能讓人意猶未盡。別急,喜歡追劇又喜歡扒歷史史料的小編,來和你扒一扒宋朝那些曾經(jīng)垂簾聽政的太后、太皇太后們。
不看不知道,古代真奇妙。宋朝一共18位皇帝,曾經(jīng)有9位后妃10度垂簾聽政,這個數(shù)字確實嚇了小編一跳,要知道,晚清僅一個攪風攪雨的慈禧太后就把大清給玩完了,那這9位太后、太皇太后們不把大宋的江山給霍霍了嗎?
其實我們是在替古人擔憂了,由于宋朝有很嚴密的的后妃管理監(jiān)督制度,后宮不得干預政事,但是在特殊的情況下,這些臨朝聽政的太后、太皇太后們,卻能合理合法的攝政,電視劇上演的那些激烈的爭權(quán)宮斗在宋朝一代是很難看到的。宋朝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作為皇帝都不能隨心所欲,更何況這些在特殊時期臨朝攝政的后妃們,大臣們是有能力把攝政后妃的權(quán)力廢除的。
《知否知否》是以北宋仁宗趙楨無嗣,過繼英宗趙曙這段歷史為藍本。電視劇中的許多情節(jié)和歷史確實也對的上,比如英宗極為推崇孝道,仁宗還在世時,他晨昏定省,極盡服侍之道,他登基之后為了自己生父的名分追封問題,和大臣們論戰(zhàn)長達一年半,也和聽政的曹太后產(chǎn)生了矛盾,英宗即位沒幾天,就因為身體原因,讓曹太后垂簾聽政,兩年后英宗病愈,她便撤簾歸政。 宋仁宗曹皇后像 在曹太后之前,宋朝還有一位垂簾聽政的太后,她就是宋真宗趙恒的皇后劉娥。真宗駕崩后13歲的仁宗即位,宋仁宗就是傳說中被“貍貓”換下來的那位太子,而這位劉太后就是換了別人兒子的那位劉妃,當然那都是話本里的故事,史實是劉皇后不能生育,將李妃初生的皇子養(yǎng)到了自己的名下,并在仁宗登基后,垂簾聽政達11年,方才還政于仁宗。她曾想效法武則天意欲弄權(quán),但最終失敗,這就要歸功于前面所說的宋朝的后妃管理監(jiān)督制度。 宋真宗劉皇后像 第三位垂簾聽政的太后是英宗趙曙的高皇后,她在10歲的孫子哲宗趙煦繼位時,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高太皇太后在攝政之時啟用了保守派領(lǐng)袖司馬光,廢除了兒子宋神宗和王安石的那套變法,后人評價是因為她宋朝時去了最后一次中興機會。 宋英宗高皇后像 第四位是宋神宗趙頊的向皇后,她在哲宗駕崩后一度垂簾聽政,她干的最有影響力的一件事就是選定趙佶為接班人,就是那個文藝青年錯位成皇帝的宋徽宗,直接斷送了北宋的天下。 宋神宗向皇后像 第五位是哲宗趙煦的孟皇后,徽、欽二帝被金人所擄后,她于國家混亂之時,以被廢之身,重新恢復皇后稱號而垂簾聽政,直到宋高宗趙構(gòu)即位。 宋哲宗孟皇后像 第六位是高宗趙構(gòu)的吳皇后,高宗禪位于孝宗趙昚,孝宗禪位于光宗趙惇,孝宗駕崩時光宗忤逆不孝,惹怒群臣,于是請出了八十歲的太皇太后“柩前垂簾”,逼著光宗禪位給他的兒子趙擴,即宋寧宗。 第七位是宋寧宗趙擴的楊皇后,寧宗駕崩后,楊皇后勾結(jié)權(quán)臣史彌遠廢掉太子趙竑,擁立趙昀為帝,即宋理宗,理宗雖是趙氏子孫,但早沒了爵位,曾祖父和祖父都沒有官職,只有父親任了一個九品縣尉,比平民強不了多少。為了感念楊太后的擁立恩德,為她安排了垂簾聽政,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尊重。 宋寧宗楊皇后像 第八位是理宗趙昀的謝皇后,理宗后面是度宗,度宗傳位于5歲的恭帝,謝太皇太后應眾大臣屢請,隨恭宗垂簾聽政。她攝政時,南宋已經(jīng)兵敗如山倒,她苦苦支撐已無回天之力,后被進入臨安城的元軍所俘虜,與恭帝一起被解押到大都,七年后含憤逝世。 第九位是宋度宗趙禥的嬪妃楊氏,恭帝和謝太皇太后被押往北方去后,8歲的宋端宗趙昰在福建即位,端宗的生母楊太妃垂簾聽政。天下大勢已去,端宗為躲避元軍東奔西跑中,驚病交加而去世。端宗去世后,端宗的弟弟,年僅七歲的趙昺為帝,楊太妃二度垂簾聽政。1279年3月19日,南宋軍隊在崖山與元軍的海戰(zhàn)中全軍覆沒,丞相陸秀夫抱著8歲的趙昺跳海殉國,跟隨的10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宋王朝至此覆滅。
?宋朝垂簾聽政的后妃如此之多,在歷史上的其他朝代時沒有的。她們大多品格高貴,文采斐然,精通史鑒,嫻熟政令,可謂巾幗不讓須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