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閑邪公家傳》,是元代書壇領(lǐng)袖趙氏流傳于世的小楷“極品”之一。全文70行,1200余字。此墨拓本書法精美,應(yīng)是趙氏至大年間所書,與《昆山州淮云院記》同時,此時的趙書以瘦硬為主,布局較為疏朗,與大德年間的豐腴有很大的不同。 鮮于樞認(rèn)為小楷為子昂諸書第一,應(yīng)屬平心之論。 趙曾數(shù)百次地臨寫《黃庭》、《樂毅》,心摹手追,力求形神兼?zhèn)?,“比起米芾來,趙是更能不帶自己的個人色彩來追求王書的風(fēng)格”。 他醉心小楷,深得羲之筆意,然后進行仿作。《過秦論》、《道德經(jīng)》和《陰符經(jīng)》可稱為仿作之 代表。《過秦論》書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當(dāng)時李衍評這卷小楷“全法右軍。為得正傳,不入異端者也?!?/p> 鮮于樞見后稱奇不已,揮毫題跋,“此卷筆力柔媚,各極楷則。后之覽者,豈知下筆神速如風(fēng)雨耶! 斯文又古今之—奇也?!敝劣凇兜赖陆?jīng)》(1293),明宋濂則推崇為“筆力精極妙極,有未易形容者?!薄蛾幏?jīng)》書于大德七年(1303),錢重鼎識云:“小楷無拘挾之態(tài), 此《畫贊》《黃庭》筆意, 惟子昂得之” 趙子昂在得羲之筆意后,又致力予王獻之的研究,遂得《洛神賦》真髓。在奠定了小楷基礎(chǔ)之后,他投入了行書臨仿階段:《蘭亭序》,《圣教序》,《淳化閣帖》 都反復(fù)臨寫數(shù)十遍,付出的精力可見一斑。 |
|
來自: 風(fēng)舞三湘 > 《趙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