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喬(喬字古作“橋”),生卒年不詳,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系東吳世家喬玄,即后世所稱之“喬國老”的長女,與其妹小喬并稱為“江東二喬”。
東漢末年,家業(yè)豐實的喬家與孫堅家為世交,往來頻仍,相互支持結(jié)親。大喬、二喬皆有沉魚落雁之容,姐妹倆兒又知書達禮,通音律,曉詩文,尤其女紅一事更是名聞遐邇。后來,大喬嫁給孫策,二喬則嫁給周瑜。孫策娶大喬的那年是二十四歲,大喬是十八歲。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庚辰,公元200年),孫策于打獵時遇刺受重傷,大喬日夜和衣陪伴,不眠不休,不食不飲,全心照顧,然孫策仍藥石罔效逝世。大喬悲痛欲絕,數(shù)度昏厥,并欲投江殉夫。但想到孫策臨終前曾拉著她的手,要她照顧幼弟孫權(quán),并助他接掌大權(quán),使得大喬只好打消原來念頭。孫策死時年僅二十六歲,與大喬僅過了兩年的夫妻生活。當(dāng)時,大喬充其量二十出頭,青春守寡,身邊只有襁褓中的兒子孫紹,真是何其凄惶!從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撫育遺孤。歲月悠悠,紅顏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時凋零!
東吳黃龍元年(己酉,公元229年),孫權(quán)稱帝后,大喬不再過問俗事,深居簡出,青燈古佛,安享天年。
考古發(fā)現(xiàn):史籍中有關(guān)江東二喬的記載極少。陳壽的《三國志》中只有《吳書·周瑜傳》有這樣一句: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孫)策自納大喬,(周)瑜納小喬。這個“得”字用得很絕,強行霸占的也是“得”,自愿送上門的也叫“得”;不知孫策、周瑜當(dāng)時到底是哪一種“得”法。但根據(jù)史書記載的情形看,喬家肯定并無意于這兩位才俊,否則喬公也不必等到城破之后,才讓孫策、周瑜得到自己的兩個女兒。這時作為戰(zhàn)利品的大喬、小喬,也只能由兩個要好男人用另一種形式分去了。有些學(xué)者考察大喬叫喬瑩,小喬叫喬倩,因為我們叫貫了大喬和小喬,所以忽略了她們的原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