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xué)》開講第38天。 對于朋友的成就而感到高興的人,是君子。對于朋友的成就感到壓迫,甚至嫉妒的人,是小人。小人的嫉妒心若高漲起來,比瘋狗厲害,因為瘋狗只是咬人,小人則會殺人。 話說。 鬼谷子有兩個出色而有故事的學(xué)生,一個叫孫臏,一個是龐涓。二人情同手足,結(jié)拜為異性兄弟,孫臏為兄,龐涓是弟。 當時的戰(zhàn)國求賢如渴,搶人大戰(zhàn)不遜色于現(xiàn)在的城市,但戰(zhàn)國搶人是為了作戰(zhàn),如今搶人是為了賣房。 一日。 龐涓聽到魏國國君以優(yōu)厚待遇招求天下賢達出將入相,便再也耐不住深山學(xué)藝之苦,決定下山,謀求富貴。而孫臏覺得自己學(xué)業(yè)尚未精熟,還想繼續(xù)深造。 道敘離別,把酒相送。臨行之際,龐涓躊躇滿志對孫臏說,你我兄弟八拜之交,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一去,若我能獲得魏國重用,一定邀約吾兄前往,共同建功立業(yè),開創(chuàng)我們的中國夢。 孫臏感動異常,聽得熱血沸騰,二人十指相握,灑淚而別。 龐涓到了魏國,果然受到重用,被任命為元帥,執(zhí)掌兵權(quán)。與周邊諸侯小國作戰(zhàn),連連得勝,竟然還打敗了當時很不可一世的齊國軍隊。 非我莫屬,舍我其誰的大英雄氣概一下子灌入了龐涓的內(nèi)心。這感覺太爽了! 當一個人沖上了偉大的寶座,就會陷入孤獨的恐懼。因為他害怕失去偉大。他想永久的偉大。龐涓開始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他在擔心一個人:師兄孫臏! 他知道,孫臏比他踏實,比他刻苦,比他有胸懷,而且掌握著兵家秘笈《孫武子兵法十三篇》。更令他擔心的是,魏惠王竟然想邀請孫臏來魏國與他并肩作戰(zhàn),共同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 擔心定律自古就有:你擔心某種情況發(fā)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fā)生。 在龐涓獨守高地、偉烈豐功而且心神不寧之際,令他不敢相信也要面對現(xiàn)實的事件發(fā)生了:師兄孫臏被邀請到魏國! 害怕歸害怕。解除害怕的有效手段不是逃避,而是讓自己強大,走進害怕,將害怕?lián)羲椤5?,貪圖功名的龐涓沒有時間,也沒精力讓自己強大和進步。他選擇了陷害孫臏! 后來的故事就明了了,孫臏在龐涓的離間計下,被魏王挖除兩個膝蓋骨成為廢人。據(jù)說是墨子舉薦和幫助了孫臏,裝瘋賣傻后,被齊威王設(shè)計救走,成就了齊國的豐功偉業(yè),而最終龐涓也死于孫臏之手。 當時的魏國,可謂一匹黑馬,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但因為龐涓大權(quán)在握、嫉賢妒能和魏惠王渾噩無序,導(dǎo)致魏國敗北。 實則,當時的商鞅都曾求職于魏國。但有龐涓妒能害賢、醋海生波,怎能容忍能人發(fā)揮能量呢? 《大學(xué)》又引用了《尚書·秦誓篇》的句子:人之有技,媢(mào)嫉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bi)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怎么講? 如果別人有本領(lǐng),他就妒嫉、厭惡;別人德才兼?zhèn)?、善美明達,他便想方設(shè)法壓制排擠、詆毀誹謗,無論如何容忍不得人家的存在。如果國家、單位、組織用這種人,不僅不能對百姓、客戶有好處,甚至危險得如同一枚定時炸彈,隨時讓你粉身碎骨。 《尚書·秦誓篇》又說: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chì)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 啥意思? 如果有這樣一位大臣,忠誠老實,雖然沒有什么特別的本領(lǐng)。這里的“斷斷”,是專誠守一的意思。“無他技”,是指這位大臣沒有什么特殊的、高人一籌的本領(lǐng)。但他心胸寬廣,有容人的肚量。別人有本領(lǐng),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樣;別人德才兼?zhèn)?,他心悅誠服,不只是在口頭上表示,而是打心眼里贊賞,還經(jīng)常給發(fā)個紅包,請個客什么的。這里的“不啻(chì)”,就是不止的意思。最后的結(jié)論是:如果用這種人,是可以保護我的子孫和百姓的,是可以為我們造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做決定性貢獻的哈! 一個國家或一個單位里能有這樣的人實在是大幸了。我們再來看一份與龐涓和孫臏有相同境遇的友情:管仲與鮑叔牙。 同樣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 最早,管仲和鮑叔牙合伙做買賣。管仲家里窮,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可是到分紅的時候,他卻要多拿。鮑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興,罵管仲貪婪。鮑叔牙卻解釋說,他哪里是貪這幾個錢呢?他家生活困難,是我自愿讓給他。 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 管仲曾經(jīng)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管仲曾經(jīng)帶兵打仗,進攻的時候他躲在后面,退卻的時候他卻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鮑叔牙卻說,管仲家里有老母親,他保護自己是為了侍奉母親,并不真是怕死。 管仲聽到這些話,感動得一塌糊涂,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 后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從政了。當時,齊國的國君齊襄公沒有兒子,只有兩個異母兄弟。一個是公子糾,母親是魯國(今山東省西南部)人;一個是公子小白,母親是衛(wèi)國(今河南省北部)人。 有一天,管仲對鮑叔牙說,依我看,將來繼位當國君的,不是公子糾就是公子小白,我和你每人輔佐一個吧。鮑叔牙同意管仲的主意。從此,管仲輔佐在魯國居住的公子糾,而鮑叔牙則在莒國侍奉另一個齊國公子小白。 周莊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齊國大臣公孫無知殺死了齊襄公,奪了君位。不到一個月,公孫無知又被大臣們殺死了。齊國有些大臣暗地派使者去莒國迎接公子小白回齊國即位。 魯莊公聽到這個消息,決定親自率領(lǐng)三百輛兵車,用曹沫為大將,護送公子糾回齊國。他先讓管仲帶一部分兵馬在路上去攔截公子小白。 管仲帶著三十輛兵車,日夜兼程,追趕公子小白。他們追到即墨(今山東省平度縣東南),聽說莒國軍隊已經(jīng)過去半天了,就接著趕路,一口氣又追了三十多里。遠遠看見莒國軍隊正在小樹林邊生火做飯,公子小白端坐車中。 管仲見狀,彎弓搭箭,瞄準小白,一箭射去。只聽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倒在車上。管仲看到這個情景,認為小白一定死了,便駕車飛跑回去,向魯莊公報告。魯莊公說小白已經(jīng)死了,馬上設(shè)宴慶賀,然后帶著公子糾,慢慢悠悠地向齊國進發(fā)。 哪里知道,管仲這一箭并沒射死公子小白,只射中了小白的衣帶鉤。小白怕管仲再射箭,急中生智,把舌頭咬破,假裝吐血而死。忙亂中大家也都被他瞞住了。直到管仲走遠了,小白才睜開眼,坐起來。 鮑叔牙說,我們得快跑,說不定管仲還會回來。于是,公子小白一行抄小路趕到了齊國都城臨淄。這時候,魯莊公和公子糾還在半路上慢悠悠憧憬勝利的喜悅呢! 后來公子小白繼位,殺死公子糾,俘獲了管仲。 公子小白想拜鮑叔牙為相。但萬萬讓公子小白想不到,也想不通的事,鮑叔牙竟然推薦管仲。 公子小白說,管仲差點殺了我,至今那支箭我還留著呢,恨不得剝了他的皮,! 鮑叔牙說,那時各為其主,管仲射您的時候,他心中只有公子糾。再說,您如果真要富國強兵,建立霸業(yè),沒有一大批賢明的人是不行的。況且,我的能力比管仲差遠了,我不過是個小心謹慎、奉公守法的臣子而已,管仲才是治國圖霸的人才。您要是重用他,他將為您射得天下,哪里只射中一個衣帶鉤呢? 好了,故事講完了。以后的事眾所周知,管仲輔佐公子小白成為春秋霸主,就是后來的齊桓公。而管仲也成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xué)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qū)、圣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中華第一相。 但,沒有鮑叔牙這種寬容的、厚道的、不計得失的、心懷大局的朋友能行嗎? 向偉大的友情致敬! 今天的原文是: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 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張建云 著名作家、國學(xué)學(xué)者 中央黨校國學(xué)簽約主講人 微國學(xué)創(chuàng)始人 樹立家風,是每一個“想明白的人”刻不容緩的任務(w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