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東遷雒邑后,歷史便由西周進入了東周。東周的一個特點便是周王室威望一天不如一天、各路諸侯國并起開始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周王室受到了各種欺負。可是最早欺負周王室的倒不是后來的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而是一個在周平王東遷前不久才成立的小國。 鄭國立國鄭國建立是在周幽王的父親周宣王的時候,周宣王封自己的弟弟姬友于“鄭”,不過這時的鄭不在現(xiàn)在的河南,而是在陜西、在周的都城鎬京附近,稱號為伯。后來鄭國的等級提高了,成為公,姬友也水漲船高般地被尊為鄭桓公。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周王室已大不如從前,西周分封初始,只分封周王室暫時管轄不到的地區(qū),京畿地區(qū)是不會封的,由周王室直接管轄,但是現(xiàn)在竟然把鄭國分封到了自己首都的家門口,說明周王室實際管轄的地區(qū)越來越少,這樣的話,租稅、兵員也都大不如從前,實力與西周時相比一落千丈。實力不行了,不欺負你欺負誰啊。 鄭國改封鄭桓公治理鄭國有方,受到了百姓的愛戴,后來周幽王任命鄭桓公為司徒,管理民事。鄭桓公在朝中任職看到了周幽王的昏庸,意識到周王室是一天不如一天,恐怕以后天下形勢要大變,得為自己和子孫謀條出路。于是他找到太史伯問他,王室恐有變故,自己該怎么辦。太史伯說,可以到雒邑的東邊去,那里有兩個諸侯國虢國、鄶國,他們的國君貪婪,百姓不擁護他們,您身為司徒,受到民眾擁戴,如果能到那去,虢、鄶兩國的君主肯定會分一部分土地給您,兩國的百姓也定會支持您,甘愿做您的臣民。 于是,鄭桓公向周幽王請求將鄭國遷到雒邑以東去,周幽王答應了。果然如太史伯所說,虢、鄶兩國君主一聽鄭桓公要來,立馬向鄭桓公獻了十個城邑,兩國的百姓也是喜出望外,盼望鄭桓公趕緊來。不過,后來鄭桓公為保護周幽王戰(zhàn)死了。他的兒子與其他諸侯一道,護送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遷都到了雒邑。 寄人籬下東遷后的周王室不得不靠周圍的諸侯國保護,日漸式微,過起了寄人籬下的日子,而周圍的諸侯國特別是鄭國日漸強大,開始欺負起周王室了。 鄭桓公的孫子鄭莊公也是個有想法的人,很有城府,但這個人為人咄咄逼人,平日里趾高氣揚,所以雖然他還在朝里任卿,但是周平王很不喜歡他,冷落他。等周平王去世的時候,鄭莊公也不奔喪。周平王的兒子周桓王繼位的時候,他也不去祝賀。后來周桓王把他卿的職位免了。鄭莊公很氣憤,一連五年不去朝貢,之后甚至干出了更過分的事情。 本來周王室已經(jīng)很慘了,地盤小的可憐,糧食、稅收、兵員都不多,結(jié)果,鄭莊公還落井下石,竟在麥收季節(jié)派軍隊搶收周王室田地的麥子。搶完麥子還去朝見周桓王,一副就欺負你了,你能把我怎么辦的架勢。 周桓王畢竟年輕,氣不過,公元前707年,他糾結(jié)了周圍的五個小國,想以天子之威懲罰下這個不聽話的鄭國??赡苤芑竿跻簿褪窍雵槆樴嵡f公,誰知鄭莊公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拉起軍隊就和以周天子為首的六國聯(lián)軍干了起來。鄭莊公先將幾個小國打敗,然后在繻葛與周桓王決戰(zhàn),結(jié)果周天子的軍隊大敗,周桓王也倉皇而逃。鄭國軍隊中有個叫祝聃的,瞄準周桓王就是一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祝聃還想繼續(xù)追擊,被鄭莊公勸住了,大概他也知道做事不能太過火。 ?對周天子來說,祝聃的這一箭怕是落下了心病,自此以后,周天子既不敢也沒有能力討伐諸侯國了。對于諸侯來說,他們從這一仗也能看出周天子是真不行了,連小小的鄭國都能吊打周天子。所以,祝聃的這一箭射散了周天子在諸侯中的威信,周天子的地位自此一落千丈,各諸侯國開始輪番登臺,爭霸于華夏大地。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