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聚會,憶韶華歲月,續(xù)同窗友誼。談拼搏歷程,曬心得體會。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成果,參差不齊。多數(shù)人都能泰然處之,也有個別人感到意冷心灰。 都是同樣的學識,為什么參差不齊?那是因為有不同的機遇。最近查看了一些關(guān)于機遇的名言警句,有些感想,說出來和大家交流。 什么是機遇?機遇通常指有利的條件和環(huán)境,也被稱為時機、機會,通俗的說法是命運、運氣、緣分。 要不要相信機遇? 一百多年前,德國思想家尼采說:“沒有哪個勝利者信仰機遇。”可他又說:“命運總是光臨在那些有準備的人身上。”他還是相信機遇的。 十七世紀法國古典作家拉羅什富科說:“僅僅天賦的某些巨大優(yōu)勢并不能造就英雄,還要有運氣相伴。”又說:“不管人們怎樣夸耀自己的偉大行動,它們常常只是機遇的產(chǎn)物,而非一個偉大意向的結(jié)果。” 我贊同他的說法,我的一生雖然沒有轟轟烈烈,但自我感覺還是很不錯的。六十歲那年我總結(jié)人生,說“社會未薄我,我不負人生。”八十歲回頭看,完全實現(xiàn)了。可以說“社會惠對我,我沒負人生?!比绻疫@樣也算成功的話,我覺得百分之七十是靠機遇,百分之三十是靠能力。 機遇偏向有準備的人嗎? 有人說,機遇,總是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偉大音樂家貝多芬說:“運氣就象一個球那樣圓圓的,所以很自然地,它并非總是滾落在最善良、最高貴的人的頭上。” 我覺得,機遇并不偏向有準備的人,是有準備的人才能抓住機遇。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要把擺在你面前的事做好,這就是你的機遇,不要去等待你想要的更好的機遇。 十九世紀英國偉大作家狄更斯說,“機會不會上門來找;只有人去找機會。”我覺得機遇是客觀存在,是隨機的,不是找來的。但勤懇、勤學的人會有更多的機遇。 唐朝宰相張九齡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北宋文豪蘇東坡說:“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他們都是教人珍惜機遇的。而一旦錯過,也不必心灰意冷,其它機遇還會有?!斑^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但是會有別的店,天無絕人之路。 英國文藝復(fù)興時期最重要哲學家培根說:“只有愚者才等待機會,而智者則造就機會。”。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理想主義哲學家雪萊卻說:“人不能創(chuàng)造時機,但是他可以抓住那些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時機。”我認同后者。 十九世紀英國軍事理論家托·富勒說:“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遇,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 機遇在那里?機遇就在你面前。你肩上的擔子,你面前的問題,就是你的機遇。努力做好它,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 2018-10-02 |
|
來自: 弘廬桂香 > 《本人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