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jié)的“玫瑰花”!今天是2月14日,是西方傳統(tǒng)的情人節(jié),情人之間通過送“玫瑰花”來表達愛意。玫瑰花被稱為“愛情之花”,古希臘與古羅馬民族就用玫瑰象征著他們的愛神。中國也有情人節(jié),即七夕節(jié),七夕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因此 “七夕節(jié)”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jié)。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jié)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F(xiàn)代人都喜歡用玫瑰花去表達自己真摯純潔的愛,因此,情人節(jié)送“玫瑰”是永恒的主體。但你送的玫瑰花未必就是“玫瑰花”而是月季花!真正的玫瑰并不能做切花。難道我們情人節(jié)送的一直是假的“玫瑰花”? 月季和玫瑰在英語中均被稱為"Rose",翻譯成漢語就是“玫瑰”!月季和薔薇也是公園中最常見的常綠或半常綠灌木花卉,同屬于薔薇科薔薇屬。這兩種植物經(jīng)常被弄混,實際上二者之間還是具有明顯的差別?,F(xiàn)代月季色彩艷麗、豐富,多數(shù)品種有芳香,月季小枝粗壯、硬度較大,通過雜交育種培育的品種繁多,僅中國就有千種以上。月季原產(chǎn)中國,贊美月季的詩句也很多,比如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和宋代詩人蘇東坡曾有“晚開春去后,獨秀院中央”、“花落花開無間斷,春來春去不相關;牡丹最貴惟春晚,芍藥雖繁只夏初,惟有此花開不厭,一年常占四時春”,這兩首詩基本寫出了月季開花的特點,一年四季均有花開。而玫瑰由于枝條較為柔弱軟垂且多密刺,每年花期只有一次,因此較少用于育種,故品種數(shù)目較少。 從花特征來看:月季花期較長,幾乎月月開花(月季為什么月月開花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19332-1112313.html);月季花單生或幾朵集生,花柄較長;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紅色、粉紅色至白色,萼片卵形,先端尾狀漸尖,有時呈葉狀,邊緣常有羽狀裂片,稀全緣,外面無毛,內(nèi)面密被長柔毛。玫瑰每年只開一次花,花單生于葉腋,稀數(shù)朵簇生,花柄相對較短;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芳香,紫紅色至白色;萼片卵狀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常有羽狀裂片而擴展成葉狀,上面有稀疏柔毛,下面密被柔毛和腺毛。 從莖和葉的特征來看:月季小枝近無毛,有短粗的鉤狀皮刺;小葉3-5,稀7,小葉片寬卵形至卵狀長圓形,先端長漸尖或漸尖,基部近圓形或?qū)捫ㄐ?,邊緣有銳鋸齒,兩面近無毛,總葉柄較長,有散生皮刺和腺毛;托葉大部貼生于葉柄,僅頂端分離部分成耳狀,邊緣常有腺毛。玫瑰 一般叢生,小枝密被絨毛,并有針刺和腺毛,有直立或彎曲、淡黃色的皮刺,皮刺外被絨毛;小葉5-9,小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圓形或?qū)捫ㄐ?,邊緣有尖銳鋸齒;托葉大部貼生于葉柄,離生部分卵形,邊緣有帶腺鋸齒,下面被絨毛。 提到月季和玫瑰,不得不提到看另外最為常見的同科同屬植物薔薇,“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云還自散,明月落誰家”,這是唐代詩人李白在《憶東山二首(其一)》中的描述。在西漢《賈氏說林》中就有關于薔薇屬植物的記錄,在唐朝時成為廣泛栽培的觀賞花卉,很多著名詩人都有描寫薔薇的詩句,部分詩句寫出了薔薇的特點,比如唐朝齊已和朱慶馀分別在他們寫的《薔薇》中寫到“根本似玫瑰,繁美刺外開;香高叢有架,紅落地多苔”,“繞架垂條密,浮陰入夏清;綠攢傷手刺,紅墮斷腸英”;唐朝杜牧在《薔薇花》中寫到“一叢千朵壓闌干,翦碎紅綃卻作團;薔薇帶刺攀應懶,菡萏生泥玩亦難”。這些詩中均提到薔薇是帶刺的,同時還指出薔薇的株型多為蔓藤狀。 杜甫在《江畔獨步尋花》中關于“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的描述反映了薔薇開花時“花團錦簇”的壯觀景象,這里很有可能描述的為“七姊妹”等重瓣花類薔薇。一般意義上來講,薔薇為多種薔薇屬植物統(tǒng)稱,現(xiàn)在《中國植物志》對薔薇進行了界定,現(xiàn)在所講的薔薇為“野薔薇”(原變種),據(jù)中國植物志描述,薔薇為攀援灌木,小枝通常無毛,有彎曲皮束;小葉5-9,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先端急尖或圓鈍,邊緣有尖銳單鋸齒,稀混有重鋸齒;小葉柄和葉軸有柔毛或無毛,有散生腺毛;花多朵,排成圓錐狀花序,花瓣白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本種除了野薔薇外,常見庭園栽培變種還有有七姊妹、粉團薔薇及白玉堂等。粉團薔薇和野薔薇相比,其主要區(qū)別是花色為粉紅色;七姊妹和白玉堂與野薔薇最大區(qū)別為花均為重瓣花,花色分別為粉紅色和白色。 |
|
來自: wenghuaxian > 《待審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