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藤無根得天地之清氣能美容安胎 其子類胚寓陰陽之正道可益精健體 菟絲子為旋花科寄生蔓草植物菟絲子的干燥成熟果實。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原植物喜生于田邊、路 旁、荒地、灌木叢中;南方菟絲子寄生于田邊路旁的豆科、菊科蒿屬、馬鞭草科牡荊屬的草本或灌木上;金燈藤(日本菟絲子)寄生于草本或灌木上。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味甘,性溫。歸肝、脾、腎經(jīng)。功效補陽益陰、固精縮尿、明目止瀉。臨床用名有菟絲子、菟絲餅。 菟絲子是一種寄生植物,又名吐絲子、松蘿、赤網(wǎng)、黃絲藤、火焰草、菟縷、豆寄生等, 夏天長苗,初生如細絲,遍地生長但不能獨立向上,只能攀援于其他植物纏繞而上,它一般多纏繞在豆科植物上,沒有葉片,體內(nèi)沒有葉綠素細胞,不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營養(yǎng),它的爬藤狀構(gòu)造可以攀附在其他植物身上,遇到適宜的寄主就纏繞在上面,在接觸處形成吸根伸入寄主,吸根進入寄主組織后,部分組織分化為導(dǎo)管和篩管,分別與寄主的導(dǎo)管和篩管相連,自寄主體內(nèi)吸取養(yǎng)分和水分,并且將多余的營養(yǎng)成份以淀粉的形式儲存起來。 菟絲子的幼苗一旦纏繞在寄主植物之上,它的莖就會立即壯大起來,靠吸取別人的營養(yǎng)來養(yǎng)活自己,它的根也會因廢用而枯萎,所以又有“無娘藤”“無根藤”的稱呼,它的生命力極為頑強,極易成活,農(nóng)田里有它一般很難清理干凈,這種先入為主,鳩占鵲巢的寄生方式往往會對寄主植物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又有“豆閻王”“吸血鬼”的綽號。 其藤無根,得天地之清氣以生,它靠吸根牢牢地粘附在寄主身上,悠然自得地吮吸著他人的營養(yǎng),這種現(xiàn)象很象胎兒寄生于母體身上一樣,根據(jù)中醫(yī)取類比象的理論,它具有安胎之功。張錫純《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 之壽胎丸,以 “菟絲子四兩,桑寄生二兩,川斷二兩,阿膠二兩” 組成,主治滑胎,方收卓效。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麗的容顏更是女性孜孜追求的目標(biāo),而雀斑、黑色素沉著更是愛美女性所深惡痛絕的,這種褐色的小斑點,一般有針尖或小米粒大小,常常出現(xiàn)于前額、鼻梁和臉頰等處,日曬后加重,中醫(yī)稱之為“面皯”或“雀斑”。徐靈胎曰: “子中最有脂膏者,莫如菟絲”,其延草木則根斷,故主升而補不足,面為陽明之所系,其辛甘而溫,入體以先下后上之序而行,能由陽明上入于面施以滑澤之功,則面皯可除矣。 “諸子皆降”,菟絲子進入人體可直達下焦肝腎,其子質(zhì)潤脂精絕類人精,以含量較多而勝,故能入補腎精之虛,虛得其補則腎氣愈足,有道是“腎精愈虧則精竅愈開”,精氣足則精門得以關(guān),故謂其治精虧之夢遺滑泄甚為合拍。 腎居下焦,屬坎象,內(nèi)含真陰真陽,乃水火之臟。菟絲子生于川澤潮濕之地,稟水陰之氣以生,其絲芽得沸湯火熱之氣始能出,受熱而能發(fā),可見其稟性純陰;然一物一太極,其性純陰必有與之相生的純陽一面,其苗莖如黃絲,八、九月間采之,全株又稱火焰草,陽草也,稟春末夏初之氣以生,凝乎地之沖氣以成,感秋之氣而實。本草之子,正如人之胚胎,內(nèi)含陰陽共于一體,自有根至無根,先稟地之陰精而后得天陽之氣,即善補腎陰,又可益腎陽,陰陽俱補是也。以陰吸陽,以成膏脂之體,肥腎而實精,精足則身健。精者,身之本也,補不足,益氣力,肝腎實則目自明,臟實精滿身自輕。久服則強腰壯骨,自能益壽延年,輕身不老。 倚木而生,進入人體入于肝經(jīng)。肝者,五行屬木也,它吸取草木之精以成膏脂之體,那么它進入體內(nèi)則可吸取肝之營養(yǎng)以充其精。精者,腎之所屬也,所以它可以把肝中多余的脂質(zhì)變現(xiàn)為腎精,吸肝而肥腎,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生物體的“存性”現(xiàn)象,亦即同氣相求之義也。所以對肝實腎虧之人(如脂肪肝者)頗為適宜,實有一舉兩得之效也。 陸游在《老學(xué)庵筆記》中記載了他的族弟服用菟絲子數(shù)年,后發(fā)背疽的事情,從而感嘆:予謂菟絲子補腎,年少人腎氣太盛,邪火內(nèi)動,類能發(fā)疽……。然其雖得天地中和之氣,功能補髓添精, 強筋健骨,止遺固泄,暖腰溫膝,為補肝、腎、脾氣之要劑,奈何其性辛溫,其用為補,藥有偏性,用時以其所虧者補之, 正如《本草經(jīng)疏》所言:腎家相火,強陽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結(jié)者亦忌之。無論什么藥其實都是不能亂吃,用藥一定要對證,辨證施治才是王道,否則禍不旋踵矣! 瀏覽25次 贊
|
|
來自: 昵稱4105575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