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楊冪和劉愷威官宣離婚。一時間,歐翔淺底,峰煙再起。作為一個不怎么吃瓜的圍瓜群眾。我對八卦不感興趣,倒是在他們那份有組織、有預(yù)謀的離婚聲明里,看到了一些積極的東西。 這份離婚聲明分四段:第一段宣布離婚事實。第二段交代后事。第三段溝通媒體關(guān)系。第四段致謝吃瓜群眾。 邏輯清晰,表達克制。這是一份能得滿分的離婚聲明,值得各大經(jīng)紀(jì)公司學(xué)習(xí)收藏。這份簡單的離婚聲明無情緒之喧嘩,無文藝之矯情,字里行間中,似乎能看到兩個人的從容與淡定。 更早幾天,一則“王寶強打馬蓉”的消息在微博上流傳,雖然有圖有真相,雖然擺拍中的馬蓉楚楚生憐。但大部分媒體還是做了選擇性忽略處理。因為,這兩人的離婚劇實在是太長啦。 瓜種多了,就不值錢。 明星離婚,已不足為奇。像楊冪和劉愷威這樣,離得如此體面周全的并不多見!這些年,吃瓜頗多,簡單總結(jié)一下,明星離婚基本可以分為三個類型: 1.激動型。以王寶強為例,沖冠一怒發(fā)微博,橫刀立馬持久戰(zhàn)。 2.被動型。以李小璐為例,原本事沒多大,傷害尚在當(dāng)事人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nèi),但是經(jīng)過媒體的過度曝光,網(wǎng)友的推波助瀾,終有一人不堪重負,只好一別兩寬。 3.主動型。以楊冪為例,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兩人離婚不是最近的事,但人家就是能沉得住氣,怎么猜是你們的事,說不說是我倆的事。不忙不慌,找個風(fēng)平浪靜的日子,和大家做個交代。 楊冪的婚姻是失敗了,離婚流程卻辦得很成功。明星作為公眾人物,若能白頭偕老,算是為吃瓜群眾做了表率。若無法長久,能在離婚時保持最起碼的體面和冷靜,也不失為一種優(yōu)雅與從容。 最悲哀的婚姻不是貧窮,吵架,也不是離婚出軌,而是兩個人在大庭廣眾之下無休止地糾纏,撕逼。顏面掃地,精力耗盡。王寶強的離婚便是如此。 一開始,大家看到的是馬蓉的“壞”,看久了,也能看出王寶強的不理智、不成熟。她若還有三分好,祝福她便是。她若一無是處,遠離就是最大的勝利。 在沼澤地里推來搡去,最后都是一身泥! 上大學(xué)時,我的好兄弟劉寶玉和女友分手,他追著人家要分手理由。 劉寶玉問:為什么要分手? 姑娘說:因為不愛了! 劉寶玉又問:你說過你愛我,都是假的嗎? 姑娘說:不是假的,以前愛,現(xiàn)在不愛了。 劉寶玉接著問:為什么現(xiàn)在不愛了? 姑娘說:不愛就是不愛,沒有為什么! …… 這是一段年輕人分手時的經(jīng)典對白。我們總是想要個理由,總是想要問個為什么。事實上,分手是不需要理由的。不愛了是理由,嫌你沒錢是理由,嫌你不上進是理由,嫌你口臭也是理由。 當(dāng)然,分手也不是完全沒緣由,只是誰都不喜歡解剖尸體。有時候,急著分手,連找個理由的心情都沒有。所以,既然已經(jīng)要分開,就不要再去問那個為什么。那些相愛的理由都不過是錦上添花,那些分手的理由也全都是口蜜腹劍。 相愛像去看演唱會,入場時秩序井然,一人一票,對號入座。分手像散場,一地雞毛,鳥獸四散。重要的是別自亂陣腳,發(fā)生踩踏事件。 相愛是人之常情,自然反應(yīng),看一眼就能進去;分手是人生開悟,自我升華,哭兩場也未必能出來。相愛時展現(xiàn)的是人的動物性,分手時需要的是人的社會性。動物性,人皆有之;社會性,參差不齊。 所以,多數(shù)人知道如何相愛,少數(shù)人懂得如何分手。 我曾參加過一場婚禮。在婚禮現(xiàn)場,所有的來賓都在祝福,都在贊美。輪到新娘父親發(fā)言時,他講了一段話,讓所有人大驚失色。 他說:我想把所有的祝福都送給你們,但是,這些祝福也無法保證你們白頭偕老。今天,在我女兒的婚禮上,我只提一個要求:如果有一天,你們不愛了,你們要分手。我希望你們沒有爭吵,沒有打鬧,能像今天一樣,和和氣氣,平平安安地把她還給我,我就很感激。 這是我聽到的,一個父親最真實,最感人的婚禮發(fā)言。他管不了女兒如何相愛,但他很擔(dān)心女兒如何分手。某種程度上講,相愛看顏值,分手見人品。只有那些真正成熟、理智、優(yōu)雅的人,才懂得如何體面地分手。 道理講起來很簡單,要執(zhí)行下去卻很難。理智如我,在被別人甩了之后,也是要拿煙蒂燙手臂的。張先生戴帽子的那一年,曾試圖在手臂上燙出九個戒疤,直接晉升為情場主持。 用三角尺量好距離,用圓珠筆做好標(biāo)記。煙蒂接觸皮膚的一剎那,戒疤沒成型,人已蹦將起來。算啦,火燒太殘忍,還是用刀割吧。我又找了一把剪刀,試圖在手臂上刻出一朵梅花,皮膚還沒劃破,就疼得眼淚嘩嘩。 去他媽的,不就是分個手嘛!何必用靈魂折磨肉體?;馃胁煌?,刀刺又太疼,那就喝中藥得了——時間就是治療情傷的中藥。沒有什么情傷是時間這劑中藥所不能治愈的。如果有,就再喝一劑。 見證過很多死去活來的愛情,聽說過很多頭破血流的分手。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想說的是:分手是一場葬禮。一場我們能見證、可參加的自己的葬禮。 人生的葬禮上送別肉身,分手的葬禮上送別愛情。肉身一去不再來,愛情一別還可待。 知道如何相愛,意味著我們在生理上已經(jīng)成熟。懂得如何分手,能為自己操辦一場體面、從容、博愛的愛情葬禮,則意味著我們完成了某一部分的人生修行。 撰文 / 張五毛 插圖圖片 / LiAnG 編輯 / 吳小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