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仙女,本名應(yīng)叫女瑩,傳說中帝堯的妻子,丹朱的生母。因本篇神話色彩太過濃郁,我本想將此篇刪節(jié),但想想上古時代的事情大多都是以傳說的形式流傳下來,就算這篇雖然太過荒誕,傳念一想,在沒有正式文字記載的時代,全憑后人口頭述說加之浮想連篇,又有幾件事情值得細細推敲。所以考慮到文章的完整性,還是將此篇整理錄下。
傳說上古姑射山(位于汾西城西部邊界,又名石孔山)的北仙洞一帶有堯王牧馬坡。山頭綠草如茵,山坡灌木叢生,溝下一片林海。春天草木萌發(fā),生機勃勃;夏天樹木茂盛,山花爛漫;秋天楓葉紅似火;冬天松柏傲霜雪。 傳說這里是帝堯的放馬山,至今那里北有生馬莊,南有牧馬灘,生馬、二駒的村名都是帝堯時留傳下來的名稱。《臨汾縣志》中以此地為臨汾八景之一,山下汾水西邊的東馬柵、西馬柵傳說是帝堯的牧馬場,鹿仙女與帝堯就是在這里相遇相識成婚的。
鹿仙女不但生得肌若冰雪,心地還十分善良,她常濟困扶危為民除害。據(jù)說,仙洞溝附近的黑龍?zhí)吨?,曾潛伏著一條黑龍,經(jīng)常興風(fēng)作浪,出來驚擾行人,還溯河而上到鹿溝一帶傷害鹿群。鹿仙女因顧念百姓的安危和鹿群的生存,決心制服黑龍。
有一天,她來到黑龍?zhí)哆呄蚝邶執(zhí)魬?zhàn),黑龍從潭中奮身騰躍而起,張牙舞爪。鹿仙女伸手向黑龍一指,黑龍一下子就癱軟在河灘上一動也不能動。身陷囹圇的它向鹿仙女請求饒命,于是鹿仙女將它關(guān)押在黑龍洞中,將它訓(xùn)化為自己的坐騎。從此,黑龍對仙洞溝一帶生靈的危害始得解除。后來,帝堯來此處牧馬巡視,同牧民談?wù)撔竽林罆r,當(dāng)他聽到鹿仙女為民除害之事后,就十分想見一見傳說中的鹿仙女。
帝堯回到都城后,鹿仙女的事一直浮現(xiàn)在他腦海中,縈繞在他的心頭。這一夜,他夢見鹿仙女飄然從天而降向他走來,與他并肩攜手,駕云凌空同游;夢醒后,帝堯決定再次到姑射山訪察。當(dāng)他經(jīng)牧民指引來到仙洞時,遠遠看見林邊草坪上有一女子在翩翩起舞,身邊還有一只小鹿陪伴著她。帝堯于是上前施禮,鹿仙女沒料到有陌生人來到,慌忙躲到一棵松樹的后邊,面含嬌羞地假裝用木梳頭。待帝堯走近時,她又轉(zhuǎn)到另一株樹后邊。于是,兩人就這樣在樹林里嘻笑追趕著,不覺來到一個僻靜之處。猛然,山谷竄出一條巨蟒,目光瞵瞵口吐紅信,昂首向帝堯撲去,帝堯后退不及,被地上的草叢絆倒。在這危急時刻,鹿仙女一個箭步跳到帝堯身前擋住他,伸手一指,只見那巨蟒渾身顫抖著癱在地上。原來,這蟒是由黑虎仙幻化而成,意欲加害帝堯。帝堯驚恐之余,十分感激鹿仙女的救命之恩。當(dāng)晚帝堯便留宿在了仙洞。
第二天,鹿仙女領(lǐng)著帝堯游山觀景,她指著閃閃發(fā)光的大鏡石說:“我常對著它照面整容”。走到澗溝下的石臺邊,鹿仙女說:“我常坐在這臺上梳理頭發(fā),大家都說這是我的梳妝臺?!彼种钢鴮γ姘渡系膶訉邮A說:“我經(jīng)常從那里拾階而上,所以這里的人們稱它為‘仙梯’?!甭瓜膳f自己十分喜歡這神奇的大自然,喜歡自由自在地生活。但她也打心眼的敬佩帝堯匡扶天下的大志,并且甘愿輔助帝堯光大帝業(yè)。帝堯聽后十分欣慰,二人遂訂立婚約,擇定吉期成婚。帝堯與鹿仙女雙方結(jié)鸞儔于仙洞之中,以洞為新房,對面的蠟燭山上光華耀眼,照得南仙洞如同白晝一般。后來人們便稱這新婚之夜為‘洞房花燭夜’。
第二年,鹿仙女生下一個男孩,帝堯為他起名為‘朱’。不久,黑虎仙又化成巨蟒在牧馬灘吞食牧民,鹿仙女聽說后,從牧馬灘一直將黑虎仙追趕到梳妝臺下,用劍將黑虎仙化作的蟒刺死,而黑虎仙卻脫身逃去,后來那里留下了巨蟒窟。鹿仙女為了防止黑虎仙再到人間禍害生靈,就向天帝告發(fā)了此事。天帝于是派天兵天將捉拿黑虎仙,將黑虎仙鎮(zhèn)壓在乎陽東南的山丘之下,是為臥虎山。但天帝同時也責(zé)罰鹿仙女私下凡塵之罪,令她割斷與帝堯的塵緣。無奈的鹿仙女,只好將幼年的朱兒送還帝堯,至此隱居于深山之中。帝堯曾派人四處查找也不見其蹤影。后來,帝堯另娶散宜氏女為妻,生了七男二女。朱兒后封于丹地,故稱丹朱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