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人來講,沒有什么比把應干的“工作”一直干得很好從而更容易使自己得到別人的贊賞和更容易“討好”上司的事情了,也沒有什么比在“工作”上追求卓越和超越更能使自己顯得出類拔萃從而更容易在別的方面獲取成功的事情了,也更沒有通過努力“工作”使自己更加能夠認識與領(lǐng)悟“生活”、“生產(chǎn)”和“生存”及三者之間關(guān)系的底蘊究竟是什么從而體會到自我生存價值和生命意義的事情了。 把工作真正“當事”的人,往往也是最有可能“成事”的人;而一個拈輕怕重的人,常常也?最容易把自己變得無足輕重。 如果能把工作上的事情做好了,那么別的好事往往也會接連不斷;而那些隨便把工作打發(fā)掉的人,工作也會把他隨便打發(fā)走。 一個人如果能明白以上道理,他就很容易真真切切地明白敷衍塞責與恪盡職守、粗枝大葉與精益求精、得過且過與竭盡全力的本質(zhì)區(qū)別,他也就更容易實實在在地懂得為什么會出現(xiàn)“得以重用”與“可有可無”以及“被人器重”與“淘汰出局”各自情形的緣由到底是什么了。 雖然從理論上講,任何組織中都沒有不可缺少的人,但還是有些人在某種程度上或某個范圍內(nèi)在組織中的分量和地位相對比較重要一些。 所以,你應時時自問一下:我目前在單位是可有可無的人嗎?我是可以被別人輕易取代的人嗎?為了使自己在組織中做得“更好更久”,我應該怎么做才好? 在此基礎(chǔ)上,你更可以切實地問一下:我最拿手的東西是什么?我是不是單位里的“干將”?我的本事能否在關(guān)鍵時刻露一手?如果能經(jīng)常作如是問,你往往就能更明確地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和應該怎么做了。 個體間、群體間、個體與群體間的絕大多數(shù)工作關(guān)系,在本質(zhì)上都應視為一種“交換關(guān)系”,或從本質(zhì)上講都是一種“交易”關(guān)系。 既然是一種“交易關(guān)系”,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也就會成為一種“相互利用”的關(guān)系。就個體與群體間的“交易”或“相互利用”關(guān)系來看,對“個體”的一方來講,其基本的互動邏輯乃是:你是用你的品德、才能和忠誠等來“交易”組織對你應有的信任、重用和報酬的;當然,只有更加“相互有用”,才能更好地“相互利用”。 因而,你只有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自我,才能使自身不斷“增值”,并不斷增加自身與組織交易的“籌碼”,也才能讓自身變得更加“有用”并“交換”到自己所需要的更大利益和體現(xiàn)自身更大的價值。 標簽:管理思想?管理心鑒?自我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