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腳步越來越近,很多考生最怕的還是高考作文,因為高考作文占60分之多,一旦跑題就可能只得二三十分,后果可想而知。近幾年來,高考作文變數很大,各種類型的作文都粉墨登場,讓考生心中忐忑不安。 近期,我將推出一系列高考押題作文,歡迎大家一起學習探討。 【作文示例】 材料一: 不久前,一位知名律師帶了兩個孩子乘坐火車,因為買到的是兩張分散的上鋪,想找人商量換成下鋪。找到的第一個人是大學生模樣的男生,剛開始的時候同意換鋪,但是后來男生說自己的腿受傷了,拒絕了律師的請求。第二個像大學生的男孩更是直截了當的拒絕了他的請求。最后,兩個女孩給他換了下鋪,還堅決拒絕了給她們的差價。 事后,律師在自己的博客寫道:“嗯,我們的問題解決了,謝謝兩位好心的女孩。至于那兩位男生,你們的做法也沒錯,只是有朝一日,你也會為人父,也會有帶著孩子出行的時候。希望你們不會遇到當年的自己,遇到的都是樂于助人的女孩?!贝瞬┪脑诰W上引發(fā)廣泛關注和爭議。 材料二: 一個骯臟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guī)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而一個干凈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guī)則卻大談道德,最終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臟國家。 ——胡適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解析】 從要求中可以看出來,此作文為任務驅動型作文,在高考中,任務驅動作文連著考了三年,后來各界人士對此類作文爭議很大,甚至有人將次種作文稱為“新八股文”,可以看出大家對任務驅動作文是并不認可的,它的弊端在于限制了考生寫作的模式,優(yōu)勢在于貼近社會現實,在備考中,此類作文也不能掉以輕心。 這兩則材料給出了兩個重要的論題,規(guī)則與道德。 道德從來都是約束自己的,用道德約束他人,來謀取自己利益的人,才是世間最大的冷漠和不善良。不給別人添麻煩,不用道德去綁架別人獻愛心,在這個基礎上才會滋生真正的善良,采用道德綁架的方式去逼迫一個人獻愛心,這種行為只會讓社會現存的善良逐漸泯滅。 規(guī)則是人們共同遵守的制度。只有大家都遵守規(guī)則,我們的社會才會井然有序,生活才會溫馨和諧。如果我們不遵守規(guī)則,社會將是一片混亂。 這篇作文上升到最高的層次就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中國古人推崇道德教化百姓,現代社會講求法治,這二者之間的平衡才是社會的最佳狀態(tài)。 據此文章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立意: 一是從律師角度:道德與善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道德從來都是約束自己的;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而不是用來約束別人的;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隨意去評價他人;記住別人永遠沒有欠你什么,你在向他人索取的時候他人也有權拒絕你;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yǎng)。 二是從男生的角度:對不起善良不是我的義務;他們并沒有做錯,因為不愿意換位的人也不能說是心不好的,人不善良,因為這是他的權利,無可厚非,你們不欠他們;換可以,不換也沒錯,換與不換是自己的權利和選擇,你們不欠他的,當他向你索取時就有權拒絕;我們身邊總有這種人,不懂得感恩,還把別人被別人幫助當作理所當然,所以對于這種不合適的要求要堅決說不。 三是從女生的角度:助人為樂;給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果如果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最基礎要求是:就事論事,切忌漫天胡扯。觀點要鮮明,結合社會現實,不要站在批判者角度無理批判,要理性的分析事件,體現高中生對社會的關注,而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p> 【優(yōu)秀作文】 以德律己,以己服人 近日,一位知名律師在火車上換鋪的事件引發(fā)了一大波討論。從律師在微博評論回復中表明自己本意是想呼吁社會關心他人做善良的事,但是從律師文章結尾對兩名拒絕換鋪的男生言辭看似溫和實則字里行間確是陰陽怪氣的指責、咒怨。其目的并非單純的呼吁社會。 古人言:德,律己者為德,律他者無異于私刑。對于在開學季辛苦搶到下鋪票的學生來說,因為你一句“我?guī)е⒆?,不方便”就可以理直氣壯換鋪嗎?難道拒絕換票就成為你口中的冷漠者、道德的淪喪者了嗎?一味指責別人不幫助自己,卻不反省自己從開始就以帶著孩子“不方便”的借口抱著占便宜的心態(tài)而來,只可惜收到的與內心想法相左的答案。鮮明的心理落差讓作為律師的你失去了該有的理性和公允的態(tài)度。 真正的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行為,找到自己準確的定位,才不會失去做人的理性和態(tài)度。 “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币讋偃A說這類毒雞湯只會讓社會更加冷漠和自私。其實不然,我們提倡多給一些“情分”,但守住各自的“本分”,舉著期盼的“情分”,逼人讓出實在的“本分”,這種心態(tài)和行為才是有毒的。一個社會如果不能充分承認并尊重他人的“本分”,那么所有的“情分”都將失去其實在而合理的根基。顯然,在律師的“譴責文”中并沒有擺放好自己的位置和應有的“本分”。 身為一名作為律師的父親,在關切孩子的同時更要為孩子樹立一個優(yōu)秀的榜樣。受過高等教育同時最接近法律的人,不應該只為自己的孩子以道德的名義謀得自己認為對孩子更為舒服的下鋪,讓孩子有一種天生的優(yōu)越感和舒適感,認為這都是理所應當的。同樣帶孩子出行,在寧波飛往西安的航班上,一位獨自帶著孩子的母親,怕年幼的孩子吵鬧打擾他人專門為周圍的旅客送上了“防噪耳塞”和致歉小紙條。這樣暖心而周到的舉動,比起什么都不做,只是單純的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他人的人,孩子們更需要這樣以身作則的父母。 胡適說:“一個骯臟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guī)則而不是空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币粋€有規(guī)則的國家,一個講文明的社會,才會使道德真正的回歸。 “嚴于律己,寬于待人”這是人最基礎的道德要求。我們沒有權利去要求別人的幫助,但我們可以盡量去減少對他人的麻煩。尋求幫助和不麻煩別人,本身是一條道德準繩上的不同方面?!芭e手之勞”是助人者的謙辭,不是受助者的理由。以德律己,不以德迫人,人與人之間才會滋生出真正的善意與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