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的孩子在被入門級老師發(fā)現(xiàn)其音樂天賦,極有可能是所謂的“鋼琴神童”時,我們很難冷靜地面對。這時候,我們會做起未來孩子成為鋼琴家的夢,會精力物力一起投入,把孩子往鋼琴家的道路上打造。事實上,即使是真正的神童也并非天然擁有一條坦途,其中的風險還需要家長權衡考慮。 兒子已經(jīng)6歲了,自打他開始學鋼琴,我們就像坐上了過山車,現(xiàn)在的心情是又喜又愁。從幾個月的時候起,家人就發(fā)現(xiàn)他對聲音特別敏感,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兒歌教幾遍就能哼唱。大家都說這個小家伙肯定有音樂天分,雖然數(shù)遍我們的家族,只有他的奶奶當兵的時候曾經(jīng)是合唱團成員,但天賦這東西未必非得靠遺傳啊!所以我對孩子的天賦還是非常看好的。 3歲半的時候,兒子就被送去學鋼琴,現(xiàn)在他6歲,已經(jīng)考過3級,考級只是個參考,說真的,我覺得和我兒子同樣級別的小孩,無論是對新樂譜的視奏能力,還是對同一個曲子的表現(xiàn)能力,都遠遠不如他。培訓中心的老師,眾口一詞地說這孩子有音樂天賦,建議讓他學下去,走專業(yè)道路,說不定就是第二個郎朗。這當然只是個期許啦,但,如果他真有這個天賦能夠走上專業(yè)道路,我們夫妻說什么也不能耽擱他啊! 現(xiàn)在我們面臨的問題就是,我們住在紹興,學琴在紹興繼續(xù)下去肯定是不行的,但,要把孩子送到北京或者上海去學琴,代價真是很大,孩子這么小,我們夫妻中必須有一個辭職全心照顧他,從此成為報紙上報道的那種陪練媽媽,而且,老公的工作又很難放棄,如果送他去學琴,就等于將自己的人生和兒子的將來都賭在這一注上,我們輸不起,但又覺得不能浪費孩子的音樂天賦,究竟應該如何選擇?真是快愁死我了。 這是我在巡回教學中經(jīng)常面對的問題,特別是學琴環(huán)境一般的二三線城市,我不止一次碰到過提出此類問題的家長,有的還帶了孩子的錄音,或者直接把孩子帶來現(xiàn)場讓我“鑒定”一下。國內(nèi)的現(xiàn)狀是,能夠真把孩子教出好水準的老師,現(xiàn)在仍然只在北京、上海這些一線城市。一旦孩子被視為神童,家長就會面臨兩種選擇:要么賭一把,放棄工作,專門陪孩子去北京、上海學琴;要么,就索性無視孩子可能存在的天分,在二三線城市里,能學到怎樣就怎樣。哪一種都很難下決心,耽擱了孩子的天賦固然可惜,但神童哪那么容易出,萬一琴也沒學好其他的也耽擱了呢? 孩子是不是神童,要從幾個方面來做判斷。 從孩子本身來說,要有天賦是肯定的,蘇東坡說,書到精時讀已遲。伍茲小時候打高爾夫,第一桿下去就像那么回事,那是有與生俱來的東西在。比如:孩子從小就有節(jié)奏感;學東西快,練幾分鐘就能有進步,而別的孩子練十個小時也沒進步;背譜容易,耳朵好使;還有,要看性格。給孩子上臺的機會,看他在臺上是不是很自如,如果他很內(nèi)向封閉,一上臺就錯,彈鋼琴最好就作為愛好吧。一定要有外向的性格,能夠表現(xiàn)自己的、愿意表現(xiàn)自己的、充滿了自信的孩子,上臺比平時彈得好,這說明孩子具有成功的潛質。 即使判定了,這是個神童或是準神童,但是否優(yōu)秀到在他還沒有能力選擇自己的方向之前,就要把人生全盤賭上的地步?對于這些家長,我提供的參考意見是:謹慎好過冒險。 在學琴一段時間之后,孩子的天分是能夠很清楚地顯露出來的。帶他去比較有可信度的音樂機構或是專業(yè)人士那里,判斷孩子的天賦究竟如何。聽聽專業(yè)人士的建議,絕大多數(shù)專業(yè)人士的評論是審慎全面的,而不會使用“第二個郎朗”這種論斷。如果是真的神童,他們也會給出比較切實可行的建議,相信這對家長做決定會更有參考性。每年,大批確有天賦的孩子進音樂學院附中、附小,都是期望做演奏家的,我相信他們的目標肯定不是去樂隊,或是當鋼琴老師。但音樂學院出來的都是演奏家嗎?顯然不一定。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運氣,要出名,要成功,要天時地利人和等所有的因素在里頭。不像醫(yī)學院,畢業(yè)好歹能做個醫(yī)生,法學院,畢業(yè)好歹能做個律師,音樂學院畢業(yè),可不是好歹能做個鋼琴家。也有很多人非常努力,非常有才華,但并沒出名,一輩子懷才不遇的多的是。所以,還是在之前的篇章里我們說過的,享受鋼琴,并不只是鋼琴家的專利,當賭注已經(jīng)大到會完全影響你的人生讓你覺得輸不起的時候,退守,好過冒險前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