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開悟的契機,非良友不能發(fā)起; 一切邪惡之法,非諍友不能阻止。 修行人與良友如車子的兩個輪子,去掉一個輪子就會撲倒。 所以學道求友都應當嚴格甄別凈友與穢友。 第一,隱居山林,心閑高逸之友應當親近,因為能抑止躁妄心; 第二,嚴持戒律之友應當親近,因為能淡泊各種貪欲; 第三,智慧廣大之友應當親近,因為能指點迷津; 第四,通達經(jīng)綸、總持文字之友應當親近,因為能解決疑難問題; 第五,甘處寂寞、身心枯槁之友應當親近,因為能恬淡世間進取心; 第六,謙卑忍辱之友應當親近,因為能銷除貢高我慢心; 第七,直心忠告之友應當親近,因為能抑阻諸多過失; 第八,勇猛精進之友應當親近,因為能疾速成就道果; 第九,輕財好施之友應當親近,因為能破大慳吝; 第十,仁慈愛物、不惜身命之友應當親近,因為能摧毀人我是非等執(zhí)著。 倘若沒有這樣的清凈道侶,就應當屏絕人群,孤身獨處,自辦道業(yè),以佛像為師,以經(jīng)論為友,其他嬉戲玩鬧之徒,寧可絕交,不可來往。 譬如進入園圃中,雖然沒有佳美華卉,但不應種植臭草,因為對心靈快樂沒有好處,只是增加厭惡臭穢。 【原文】 一切悟機,非友不發(fā);一切惡法,非友不止。如車二輪,去一則蹶。是以行道求友者,當嚴別凈穢。 一、山林閑適之友當近,能止躁心故;二、嚴持戒律之友當近,能淡諸欲故;三、智慧廣大之友當近,能出迷津故;四、總持文字之友當近,能決疑難故;五、寂寞枯槁之友當近,能恬進取故;六、謙卑忍辱之友當近,能銷我慢故;七、直心忠告之友當近,能抑諸過故;八、勇猛精進之友當近,能速道果故;九、輕財好施之友當近,能破大慳故;十、仁慈覆物、不惜身命之友當近,能摧人我等執(zhí)故。 若無如是凈侶,即當屏人獨處,自辦道業(yè),以像設為師,以經(jīng)論為侶,其他嬉戲之徒,寧絕勿通。如入園中,雖無佳華,不植臭草,以無益賞心,徒增厭穢故。 ——袁宏道《西方合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