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圖說:“思維是靈魂的自我談話?!?/span>你越早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方式,你也就越有可能活得更加幸福。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了一個人幸福指數(shù)的高低。而一個人的自律,不僅僅體現(xiàn)在思維方式上,包括性格的塑造、自控力、抗壓力、自學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等。
自律,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zhì),然而真正能夠做到自律的人,可以說是真的不多。我們經(jīng)常會羨慕那些自律的人,能夠早睡早起,堅持健身,堅持讀書。難道我們真的不能像那些自律的人一樣了嗎?
其實,自律是可以習得的,那些看起來很厲害的人,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很厲害,而是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學習到了怎樣變得自律。當你管理自己的方式對了,自然能在其他的生活狀態(tài)中游刃有余。
2019年新春工作的第一天,小閱推薦幾本書給大家,希望這些書可以讓你離理想中的自己更近一點。
01
10周掌握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自控力》凱利·麥格尼格爾
掌閱人氣408.8W 評分9.0
你是不是經(jīng)常這樣——
想早睡早起,卻總是晚睡晚起;
想要讀點書,卻總是被手機吸引;
立下flag后,發(fā)現(xiàn)往往很難實現(xiàn)……
其實,這一切都是自控力不足惹的禍。今天小閱推薦的這本書,就是一本提高自控力的實操手冊。
講自控力的書很多,但這本到目前為止還是最經(jīng)典、也最科學的,它的內(nèi)容來自斯坦福大學備受歡迎的“意志力科學”這門課。大多數(shù)關(guān)于改變和成長的書,都在幫助你設(shè)定目標、達成目標,但這本書會幫助你分析原因,告訴你為何至今還沒有徹底成為更好的自己。其實,只有找到失控的原因,才能夠躲避開“自控力失效”的陷阱。
作者告訴我們,如果沒有了欲望,人們就會變得沮喪;如果沒有了恐懼,人們就沒法保護自己遠離傷害。在意志力挑戰(zhàn)中獲勝的關(guān)鍵,在于學會利用原始本能,而不是反抗這些本能。一個超級自律的人首先是一個真正認識自己,真正關(guān)心自己的人。
當我們太過壓抑自己的情緒、想法和欲望時,只會產(chǎn)生相反的效果。
增強自控力的唯一根本在于要找到你真正愛做的事是什么?真正想成為怎樣的人?也就是要找到你的人生使命。
《自控力》提供了循序漸進的方法,幫助你認清自己的目標,增強自控力,并做出改變一生的決定——無論這個決定是減肥、管理收支、減緩壓力、克服拖延癥、成為好家長,還是找到你的生活重心。看完這本書,你會知道,自控力并非憑空而來,我們需要學會的是如何讓自己發(fā)掘出自己的自控力。
小閱認為,接受自己的欲望,同時明白接受不是放縱,然后不斷地與自我和解,這或許才是自控力的本來面目。當你能接受生活是困難的現(xiàn)實的話,你就能夠理解、接納、寬容,你也就不會煩躁、逃避、拖延。
▼
02
風靡全球25年經(jīng)典之作
《拖延心理學》簡·博克
掌閱人氣120.7W 評分8.6
如果說有什么東西阻礙你成為一個自律的人。那么在我看來,拖延癥絕對能排進前三。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情,卻因為拖延把事情搞砸了。想要自律,應(yīng)該先從改變拖延的壞習慣開始。
這本《拖延心理學》就從科學的角度,解讀了為什么我們會拖延?在拖延時我們究竟在想什么?有什么具體的措施可以改變拖延?本書前半部分,詳細地解釋了拖延時我們的心理,看到這里時,小閱感覺自己簡直中箭無數(shù);后半部分則是給出了一些解決拖延的具體方法。
作者在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造成拖延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厭惡和恐懼,厭惡去行動,恐懼失敗。所以想要克服,首先就要摒棄這些情緒,因為只有當你保持平常心,你才能看清自己為什么拖延。
書中提到,快樂來自于按照你的價值觀健康地生活,來自于跟他人和跟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連通,它還來自于能夠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來自于不管拖延是否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仍能夠如實地接受它,就像雖然花園里長著一些蒲公英,而你依然能夠樂在其中。
小閱認為,拖延癥其實并不可怕,本質(zhì)上它是一個人如何與自身相處的問題。雖然它不能立馬根除,但當你用這本書的方法一點點改變自己的時候,有一天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已經(jīng)擺脫了從前。
▼
03
最適合懶人的習慣養(yǎng)成法
《微習慣》斯蒂芬·蓋斯
掌閱人氣32W 評分8.6
這是一本幫助大多數(shù)平庸的人建立好習慣的書。很多小伙伴讀了很多有關(guān)成功學的書籍,一些寫書的作者本身確實是享譽國內(nèi)外成功人士,書中分享的方法也很有道理。但不可否認的是,書中的很多經(jīng)歷常人模仿不來,很多環(huán)境條件一般人沒辦法復(fù)制。說得更為直白一點,這些成功人士也總會有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要么聰明絕頂,要么意志力過人。
然而平庸的人還是大多數(shù)。我們總會缺少堅強的意志和破釜沉舟的勇氣,也并非過目不忘的天才和長袖善舞的交際達人。在這本書中,我們能找到自己屢次失敗的影子,能恍然大悟為何自己總是缺少激情。我們不要求成為全球首富,不希翼空泛而絢麗遠大的目標。只希望能每天進步一點點,在樸實的日常生活中能越來越好。
作者斯蒂芬·蓋斯是某一天偶然間通過一個俯臥撐開始,走上了持續(xù)培養(yǎng)好習慣的光明坦途。從一個俯臥撐的目標開始,練就了滿身肌肉的好身材,從每天閱讀兩頁書開始,建立了長效的好習慣,從每天寫50字開始,到最后立著成書。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從“小得不可思議的一步”開始。微習慣策略比他用過的一切習慣策略都有效,于是便有了這本書。
書中提到,開始行動的理由是最難找到的,因為目標的重量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一旦開始,我們會覺得似乎需要達到最初的目標才算得上成功,這就是我們不愿意啟動那些讓我們聞之色變的計劃的原因。如果最終做不到,我們寧可不開始。
人們無法讓改變的效果持久時,往往認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實有問題的并不是他們本身,而是他們采用的策略。《微習慣》這本書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詮釋、實踐和印證。書中介紹了一種讓人能夠持續(xù)努力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需要有積跬步成千里,積細流成江海的意識和耐心。它教會我們養(yǎng)成習慣,成就更好自己的方法:要從一步開始,穩(wěn)扎穩(wěn)打地走??梢圆挥妹刻熳吆芏嗖?,也不需要勢如疾風般的速度。不疾不徐,但要不斷邁出步伐,并一步一步地堅持下去。當你開始用微習慣策略教你的方法按照大腦的規(guī)律做事情時,持久改變其實很容易。
每天進步一點點,積攢起來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如果你覺得一開始不能對自己太過于嚴苛,那么也許可以從一些小小的改變開始。每天撥出幾分鐘,遵循微習慣的八個步驟,你也能夠輕松、徹底地完成夢寐以求的改變。
▼
04
一本書幫你看透人生現(xiàn)實
《把時間當作朋友》李笑來
掌閱人氣94.6W 評分9.0
為什么你總是說“沒有時間了”,勤奮而又懶惰?為什么有些人可以毫不費力地成功?為什么有些人天生自信、不怯場?為什么長久的努力會付諸東流?
時間,對你而言,意味著什么?是金錢、是幸福,還是不痛不癢的東西?盡管每個人每一天的時間完全相同,但不同的人卻在相同的時間面前過著千差萬別的生活。
《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主要是為了解決一個很多人都可能遇到的困境而寫的,李笑來老師把它稱為——時間恐慌癥。
它的根源是:當有一天我們意識到時間的珍貴時,發(fā)現(xiàn)面對時間的無情流逝,我們束手無策。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而可用的時間越來越少。因此時間越來越珍貴,時間越來越緊迫;時間越珍貴就越緊迫,時間越緊迫就越珍貴……巨大的壓力,極度的恐懼,使患者的身上集結(jié)并綜合了一切矛盾:他們既勤奮又懶惰,既聰明又愚蠢,既勇敢又懦弱,既滿懷希望又時時刻刻面臨絕望,既充滿自信又隨時隨地體會卑微……
我們慣常將一些失敗的原因歸結(jié)于時機不成熟,還沒有掌握時間管理的精髓,卻忽略了時間的存在是為了我們自己服務(wù),時間的背后永遠站著個體本身。自身修煉尚且不足,我們卻妄想去管理時間。事實是,時間從來不會重新來過,也不會隨人類意識放緩或者加緊速度。而我們所謂的“管理時間”其實是在管理自己,從情緒的控制,耐心的磨練,直到心智的成熟。
書中很多案例源自作者李笑來做英語老師的時期,他對學生的一些行為進行的思考,以及解答學生問題時的一些總結(jié),從中告訴我們?nèi)绾未蜷_心智學會思考,如何理解時間管理的意義,在時間管理上取得突破,從而走上人生巔峰。李笑來經(jīng)歷豐富,擁有多重身份:暢銷書作家、新東方名師、創(chuàng)業(yè)者、中國比特幣首富、天使投資人......在短短的10多年時間里做了這么多事情,在他身上,時間仿佛真的是他的朋友。
所以,真正要做好時間管理,首先還得開啟自己的心智,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增強自己心智的力量。這本書中的很多觀點顛覆了小閱的認知,讀過之后,有如重獲新生;其中不少見解也是小閱思考過卻沒有想透徹的,看過之后,如醍醐灌頂,頓覺豁然開朗??此萍婋s的問題背后,其實是簡單不過的道理!
▼
05
告別你的“三分鐘熱度”
《堅持,一種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古川武士
掌閱人氣17.3W 評分8.7
你知道,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必須將好習慣堅持下去,因此,你打算每天閱讀一個小時、每天鍛煉四十分鐘、每天寫一篇日記、每天半小時英語……可是每次只有剛開始的幾天充滿了動力,一周后就恢復(fù)到以前的樣子,沒有任何改變。
為什么在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總?cè)菀壮霈F(xiàn)半途而廢?你是否真正知道自己半途而廢背后的原因?生活的慣性過于強大?太多不可預(yù)估的阻力和困難?自己缺乏意志力?
堅持做一件事,有時候需要的可能不僅僅是意志力,科學的方法也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堅持。只有了解自己無法堅持的原因,才能開始改變!這本書不是一本教你培養(yǎng)“好習慣”的書,它聚焦于更本質(zhì)、更核心的問題:你為什么總是半途而廢,培養(yǎng)習慣是否有正確的方法?
作者為我們科學地總結(jié)出培養(yǎng)習慣的過程和相應(yīng)的行動策略。所謂習慣就是“不依賴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續(xù)的事情引導(dǎo)到如每天刷牙般輕松的狀態(tài)”。保持行動自動地持續(xù)進行,就是習慣。那么,為什么我們無法把自己想持續(xù)做的事情轉(zhuǎn)化為習慣呢?簡單來說,那是因為人類具有“對抗新變化、維持現(xiàn)狀的傾向”的特點。
人是被習慣所塑造的,優(yōu)異的結(jié)果來自于良好的習慣,而非一時的行動。持續(xù)地做某件事,靠的不是意志力或耐力,如果能夠啟動習慣的自動運作程序的話,行動就會自然。習慣所產(chǎn)生的效果會通過復(fù)利產(chǎn)生驚人的結(jié)果。 鈴木一朗在美國職業(yè)棒球聯(lián)盟創(chuàng)下一年最多本壘打記錄時,說:獲得驚人成績唯一的途徑,就是重復(fù)每一個小步驟。
自律是可以習得的,那些看起來很厲害的人,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很厲害,而是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學習到了怎樣變得自律。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你需要堅持行動。而在行動之前,你需要知道,所謂“堅持”本身,就是一種可以科學養(yǎng)成的習慣。
▼
06
教你充分利用你的24小時
《番茄工作法圖解》諾特伯格
掌閱人氣77.4W 評分8.4
在我們身邊,分散注意力的惡魔實在是太多了,朋友圈、微博、各類直播視頻、游戲、新聞……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注意力變得越來越支離破碎,想要專注地去做點事情,變得越來越力不從心。
很多時候,大家感覺做事沒有效率,并不是沒有足夠的時間,而是有足夠的時間,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無法集中注意力來高效做事了。
那么,有沒有方法能幫助我們拯救已經(jīng)破碎的注意力呢?小閱最后為大家推薦的這本《番茄工作法圖解》,講到的是通過廚房定時工具番茄鐘來管理自己的時間,設(shè)定25分鐘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nèi)專心致志地只做一件事。而這種方法將會給我們帶來一種簡單易行,卻能大幅提高我們工作效率的時間管理法——番茄工作法。
利用番茄工作法來進行工作,其實非常簡單,只有三條原則:第一,從你要做的事情中,選擇一項最重要的,作為你當前的工作;第二,設(shè)定一個25分鐘的倒計時,作為你的工作時間;第三,工作25分鐘之后,休息5分鐘,這5分鐘你必須完全放下工作,可以去喝口水、聽聽音樂或者瞇一會兒,總之要真正去休息。OK,如此循環(huán),你就掌握了番茄工作法的最核心的要點。
我們最容易拖延的,就是那些不容易看到終點的工作。如果目前你有一項工作,是需要持續(xù)好幾天,花費數(shù)十個小時才能完成的,那就非常容易引起拖延癥的發(fā)作。把番茄鐘設(shè)定為25分鐘,就是讓我們可以把馬拉松式的工作,也拆解成一段段的百米賽跑,自然,我們就能克服拖延癥,用沖刺的心態(tài)高效工作了。
如果你想刻意地修煉一下自己的注意力系統(tǒng)和專注,還有想提升自己的做事效率的話,那么不妨自己來真正的開始使用番茄工作法哦!番茄工作法將會極大地提高你的工作效率,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
掌閱共讀 閱讀文章贏好禮
小程序
自律,是優(yōu)秀的品質(zhì),更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它帶給我們的不是束縛,而是有邊界的自由。當你真正做到了自律時,那種感覺會讓你覺得很好,很好。時間是一個人最稀缺的資源,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親愛的小伙伴們,你都堅持過哪些良好的習慣呢?
小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