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歌》在韻律上,作品突出舞蹈感、滄桑感、悠長的氣息,草原風情,并嘗試植入薩滿的吟誦、蒙古長調(diào)多種表現(xiàn)方式。在樂隊編排上,馬頭琴、竹笛等交響樂作品中少見的民族樂器也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才華橫溢的蒙古族詩人鮑爾吉·原野曾贈予作曲家葉小鋼一首詩篇,其中寫有:“大雪覆蓋的罕山上,雄鷹多么寂寞?天下沒有山鋪滿黃金,唯有高高的興安嶺……山頂上布滿星,最威嚴是高貴的北斗星。峽谷排列的黃榆樹,是誰的衛(wèi)兵?博格達,你這樣空靈!”這樣美麗的詩篇,讓葉小鋼為之驚嘆!于是,他想讓這些詩歌長上翅膀,變成美麗的歌,唱給草原聽,唱給北方聽,唱給神聽……也就成為了葉小鋼第四交響樂《草原之歌》的魂魄。 葉小鋼第四交響樂《草原之歌》上海愛樂樂團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這場音樂會陣容強大,由德國指揮家史蒂芬·馬爾澤執(zhí)棒上海愛樂樂團攜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潔、男中音歌唱家劉嵩虎、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女高音歌唱家許蕾、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蒙古族歌手傲日其愣、馬頭琴演奏家韓牟人、竹笛演奏家李樂同臺獻藝,共同演繹了葉小鋼作曲的《草原之歌》這幅鴻篇巨制。 《草原之歌》是葉小鋼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體量最大的交響樂作品之一,蒙古族作家、詩人鮑爾吉·原野為作品作詞。全曲共九個樂章,分別為《額爾古納》《火之祭》《圣山》《諾恩吉雅》《山之鷹》《炊煙》《北方的天空》《兩棵樹》與《天堂草原》,是一幅展現(xiàn)蒙古民族風情的全景圖,突破了葉小鋼以往創(chuàng)作的藝術邊界。在音樂素材上,作曲家植入了蒙古族長調(diào)、薩滿吟誦調(diào)、民間歌曲等內(nèi)容;在樂隊編排上,馬頭琴與竹笛這些傳統(tǒng)民族樂器的使用成為了這部大型交響樂隊作品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在表演形式上,作曲家同時使用了傳統(tǒng)美聲唱法歌者與蒙古族歌者,既滿足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追求,也平衡了審美層次的需要。 《草原之歌》是葉小鋼應包頭交響樂團之邀創(chuàng)作的一部大型交響作品,凸顯了葉小鋼近來創(chuàng)作的新態(tài)勢,即對中國精神的塑造與刻畫。此次演出也是葉小鋼對作品進行修改后的首次亮相,改版后結(jié)構(gòu)更緊湊,情緒轉(zhuǎn)換與推動更有力?!拔蚁嘈攀勤ぺぶ械闹敢屛易哌M大草原,置身于遼闊的青天下,親撫綠茵,沐浴大地之恩德,我的音樂從來沒有那么開朗?!恫菰琛穼Υ蟮仨敹Y,對歷史崇敬?!?/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