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廓,運轂正軸。 乾坤,兩卦名。乾為天,坤為地:乾屬陽,坤屬陰。兩卦乃是易道的門戶。易,一日一月也。故云:日月交光謂之易。又云:闔戶為坤,辟戶為乾,能闔能辟,所以稱門戶。蓋單扇者為戶.雙扇者為門。門字即兩個戶字相合面成。戶為奇為陽,屬乾家;門,為偶為陰,屬坤家。 眾卦,包括六十四封,除去乾坤兩卦為父母不算。父母者,乾生三男:震坎、艮;坤生三女:、離、兌。于是陰陽相交,生子生孫,變成六十二封,皆以乾坤為本,故曰眾卦之父母。 坎離,亦是兩卦名稱,坎是水是月,離是火是日??搽x兩卦,陽包明,陰包陽,如國廊然。道水和月,均是外陰面內(nèi)陽:火和日.均是外陽面內(nèi)陰,如匡廓。醫(yī)廓者,國與管同,廓與郭同???,外陰面內(nèi)藏陽;離,外陽面內(nèi)藏陰。如筐中藏物,郭中藏城之義。又.門框之框字,古時亦作區(qū),亦如城之有郭。故《契》云:坎離匡廊。 又如運動車轂者,必先置正轂中的車軸。車輪中心小圓孔,日毅;模木作桿,兩端穿人轂中者,日軸。此處最警猶身,軸譬猶心,謂要運用人身之水火、陰陽、日月,必須安正人心,不得稍存邪念。 又仇注謂:“轂軸二字與門戶、橐籥例看,亦取牝牡之意?!吧w車上軸頭正固,方能運載,猶人身創(chuàng)峰剛健,方能御鼎軸指下峰昆侖,不指中心主宰下文“處中制外”方言及正心。 牝牡四卦,以為橐籥,覆冒陰陽之道,猶工御者準繩墨,執(zhí)御轡正規(guī)矩,隨軌轍,處中以制外。 乾坤,鼎器也,在人即為人之身體也;坎離,藥物也,在人則為神氣也;橐龠,喻陰陽之門戶。上陽子日:橐象坤門,鑰象乾戶。 覆冒,即包括也。又云:蓋于上面曰覆冒。《中庸》云:譬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覆冒之義,與覆幬同。陰陽之道者,《易.系辭上傳>日:一陰陽之謂道。程子日:離了陰陽便無道。陰陽,氣也。所以陰陽者,道也。氣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 猶工御者,準繩墨,執(zhí)御轡,又作:猶御者之執(zhí)御轡,有準繩。御者,馬口鐵也;轡者,馬韁也;準者,驗平之器也;繩者,驗直之器也;規(guī)者,為圓之器也;矩者,為方之器也;軌者,兩車輪中間之距離也;轍者,兩輪行地之跡也。 中者,即規(guī)中。規(guī)中不單指清凈言,南派丹法在陰陽接觸,小往大來時,亦須知雄守雌,存無守有,恍飽杳冥,念念規(guī)中,使真人潛深淵,自優(yōu)游而舒適。 一牝一牡,一陰一陽,四個卦象,作彼此相通、往來不窮的橐龠,用以包括一切。 凡合于陰陽之道者,猶之乎御馬者執(zhí)著御轡,有一定的準繩正定的規(guī)矩隨 著所行的軌轍,處其中以制其外。這是臂喻修道的人,只要一心不亂,念念規(guī)中,結果自有神妙不測之變化,不必去注意功夫的效驗而效驗自來。亦猶御馬,不必去細看馬的走法,只要執(zhí)御轡準繩,正著規(guī)矩,隨著軌轍,則馬之行也,自會達到目的地?!肚f子》云:“樞得其環(huán)中,以應無窮?!币嗍谴艘狻?/p> 數(shù)在律歷紀,月節(jié)有五六,經(jīng)緯奉日使。 律者,十二律也。律有十二黃帝時伶?zhèn)愃臁=刂駷楹?陰陽各六。簡有長短,則聲音有清濁高下之分。陽律者六即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陰律亦六,即大呂、夾鐘、仲呂、林鐘、南呂、應鐘 修丹之道,與天運循環(huán)、陰陽往復之例是相同的,所以它的氣數(shù)在律正合十二管,在歷正合十二月。而每月的節(jié)令以五日為候,正是六候。六候之中,前三候為金后三候為水,用以調(diào)合營衛(wèi)補氣補血,為之經(jīng)。而一日之中,朝進陽火,普退陰符,自屯蒙需訟以至既未,為之緯。如此逢月逢日,有經(jīng)有緯,好像每日奉著值符使者的命令。 兼并為六十,剛?cè)嵊斜砝?。朔旦電直事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昧爽,終則復更始。 六十者,謂行火候,除去鼎器藥物四卦,故只算六十卦。 屯直事者,震下坎上,為屯卦。震為長男,而能復坎中之陽,以行溫養(yǎng)之功,施生育之德故謂電直事。 蒙當受者,艮上坎下,為蒙卦。艮為少男,而坎中之陽,以行溫養(yǎng)之功,故謂蒙當受。 昧爽,一作晦爽 ,即次月之初也。 一月三十日,一日一夜共兩卦,兼并共計六十卦。剛是陽,柔是陰;剛是金,柔是水;剛是鉛,柔是汞;剛是氣,柔是神;剛是命,柔是性:剛為表衛(wèi),柔為里衛(wèi),所以剛?cè)嵊斜砝?。而自?之且辰始則進陽火,為屯卦直事,到喜晚時退陰符,則蒙卦當受。至明日(初二日)之旦辰,進陽火則需卦直事,喜晚退陰符則訟卦當受。如此依次換排,計日用卦,朝師暮比,晝夜各用一卦,直到月晦日,則正值初既濟蔣未濟,以至次月之朔,再復朝屯稱蒙,所以說終則復更始。然這不過(易經(jīng)》上的井名如此,其實沒有什么深意。所以張紫陽真人云:“此中得意休求象,若究群爻漫役情。'又說:“卦中設象本儀形,得象忘言意自明;后世迷途惟泯象,卻行卦氣望飛升。 日辰為期度,動靜有早晚。春夏據(jù)內(nèi)體,從子到展巳。秋冬當外用,自午訖戌亥。 展,一作月:期度,即規(guī)則及法度也。春夏內(nèi)體秋冬外用者,朱夫子云“春夏為朝,歐冬為葬';內(nèi)體謂前封,外用謂后卦。彭真一子云:陽火自子進符,至巳純陽用事,乃內(nèi)陰求外陽也。陰符自午退火,至亥純圖用事,乃外陽附內(nèi)陰也。由內(nèi)至外謂之內(nèi)體,由外至內(nèi)謂之外用。 此是申言修煉的火候。一日、一辰、月、-年,其陰陽、進退、消息、升降的道理,完全是相同的。一日一辰有四時可以用子、午、卯、西等地支相計算,而一月一年亦有四時可以用子午、卯、西等地支相計算,所以可用日辰作為期度,而年月可以類推。動屬陽,是早;靜屬陰,是晚。春夏則由內(nèi)陰而求外陽.進陽火也,是以從子到辰已,謂之據(jù)內(nèi)體;秋冬則由外陽面附內(nèi)陰,退用符也,是以自午訖亥成,謂之當外用。年如此,月如此,一日、一辰亦無不如此。 賞罰應春秋,昏明順寒署。爻辭有仁義,隨時發(fā)喜怒如是應四時,五行得其理。 賞應春罰應秋;昏順寒,明順暑細玩爻辭,有仁有義爻有奇偶,奇受為一.屬陽,陽為仁;偶交為,屬陰,陰為義。 仁為賞,義為罰,功夫亦準此隨其時候發(fā)喜發(fā)怒,這都是合乎陰陽的性質(zhì)。理, 一作序。 陸注云:'此乃總結,明丹道與天道:易道,無不相準,蓋賞罰喜怒者,火候文武慘舒之用也?!疤斓溃?噓而萬物以生,秋吸而萬物以隸?!兑?書卦爻喜而扶陽,怒而抑陰,莫非消息自然之理丹法進火退符,準是道。故昏則宜寒,為罰,為怒;明則宜暑,為賞,為喜。一日之中面四時之氣俱備.皆要順其自然,非有所矯柔造作于其間者。如是則身內(nèi)之五行各得其序,面丹道可冀其成矣。 |
|
來自: 為什么73 > 《道教道家道醫(y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