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九年即公元793年,唐朝都城長安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之所以說盛大,是因為男女雙方的地位都很尊崇,因此場面也是極盡奢華,達官顯貴云集。新郎是廣陵郡王李純,是唐德宗的長孫,他的父親李誦是太子,也就是說,他成為未來皇帝的可能性極大。 新郎的身份已經如此尊貴,新娘郭氏卻一點都沒被比下去。郭氏的祖父就是對唐朝有再造之恩的汾陽王郭子儀,她便是郭曖與升平公主的次女,也是唐代宗的外孫女,唐德宗的外甥女。從輩分上來說,新郎李純還是她的表侄?,F在看起來,這樁婚姻似乎有點問題,但在當時這既是親上加親,又是皇家籠絡功臣的手段。 郭氏嫁給李純后,就是王妃,也是嫡妻。她也很爭氣,生下了一男一女,男孩叫做李宥,后來改名叫做李恒,即唐穆宗。 按理來說,李純當上皇帝之后,郭氏成為皇后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然而,李純卻以種種借口,拒絕立皇后,只讓郭氏當上貴妃。雖然也享有和皇后同等的權利,但畢竟沒有轉正。到了元和七年,唐憲宗李純將李恒立為皇太子,冊立郭氏為皇后的呼聲就越來越高。但是,唐憲宗依然不顧群臣的一再請求,始終不立皇后。 關于這一點,唐憲宗是有兩個考慮的。一方面郭氏的母家勢力實在太強,如果立她為后,唐憲宗擔心已經混亂不堪的唐朝又會增加外戚之禍。另一方面,他的后宮很龐大,如果郭氏當上皇后,地位進一步提升,將會干涉他寵幸六宮。因此,郭貴妃就只是郭貴妃,沒有能夠成為郭皇后。 唐憲宗在治國上做得不錯,一度出現了元和中興的大好局面。只不過到了后期,他迷信長生藥,反倒是加快了死亡。元和十五年正月,李純暴斃,在郭貴妃的掌控下,太子李恒即位,是為唐穆宗。 此時,郭貴妃雖然沒有當過一天的皇后,但因為兒子是天子,她被尊為皇太后。只不過,唐穆宗實在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他瘋狂玩樂,身體迅速垮下來,在位只有五年,僅僅二十九歲就駕崩了。唐穆宗對于郭太后是極為孝順的,朝夕供奉,吃穿用度極盡奢華以取悅母親。 唐穆宗駕崩后,也曾有人建議郭太后臨朝稱制,效仿當年的武則天。出這個主意的人,自然是為了自己的富貴著想,結果被郭太后一頓臭罵。她并沒有這樣的野心,而是讓太子李湛順利登基。 李湛就是唐敬宗,是郭氏的親孫子,因此郭氏也就“榮升一級”,成為太皇太后。唐敬宗在位僅僅三年,便被太監(jiān)所害,帝位又輪到了唐文宗李昂。唐文宗遭遇“甘露之變”后,形同軟禁,郁郁而終,帝位交給了唐武宗李炎。 唐文宗、唐武宗都是唐敬宗的弟弟,他們三人都是郭氏的親孫子。因此,郭氏不僅連續(xù)是三朝的太皇太后,而且得到了孫子們的善待。特別是唐文宗,大凡有進貢的珍稀食物,都先孝敬太皇太后,剩下的才留給自己。唐武宗盡管好勇斗狠,然而在祖母面前卻很規(guī)矩。他對郭氏的意見言聽計從,也糾正了不少錯誤的做派。 然而,這三個皇帝都不長壽,執(zhí)政時間加起來也不過是22年。唐武宗死后,按道理是他的兒子繼承皇位,再不濟也是唐敬宗、唐文宗的兒子來繼承。沒想到,在三家都有子嗣的情況下,黑馬李忱在太監(jiān)的擁戴下脫穎而出,是為唐宣宗。 這其實是一次以庶奪嫡的斗爭,李枕是三位皇帝的叔叔,是唐憲宗的第十三子。無論怎么算,皇帝也不該輪到他來當。他和唐穆宗是一個輩分,因此,郭氏的身份又從太皇太后回到太后。 李枕又將親生母親鄭氏尊為太后,也就是說,此時宮中是兩宮太后的局面。按照禮法,郭氏的地位應該更高一些。但是鄭氏卻是皇帝的生母,所以實際上更有分量。 雙方的矛盾不止于此,在唐憲宗時,鄭氏不過是個宮女,正好伺候時為貴妃的郭氏。主子對宮女能有多好?而多年后雙方又平起平坐,因此兩人的心理都有很微妙的變化,實在難以相處。 作為兒子,唐宣宗自然是偏袒自己的母親,對于郭氏的待遇和禮儀,比之前的幾個皇帝大大不如。郭氏出身名門,從唐憲宗起就是最尊貴的女人,哪里受得了這個氣?就在唐宣宗繼位后的第二年六月初一,她登臨勤政樓時,突然準備跳樓自盡。 當時是被侍從給攔住了,不過此事傳得沸沸揚揚,唐宣宗立即受到了很大的壓力,極不高興。令人奇怪的是,當時自殺未遂的郭太后,當晚就在寢宮突然去世。這位尊崇至極的女子,也許容不得自己受到一點怠慢吧。只不過此時已經不是她能做主的了,她都沒有能夠和丈夫合葬,神主牌位都沒有能祔祭于唐憲宗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