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家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的:
感覺好像學習是孩子的一切,也成為孩子童年的全部?,F(xiàn)實也確實如此。 02 父母也難當。孩子貪玩不肯學不愿學成績不好,已經是當今社會很多父母最頭疼的事兒了。 為了讓自家的孩子好好學習,家長們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幾乎動用了十八般武藝: 第一招:威逼利誘 “不許看電視/玩游戲,趕緊做作業(yè)去?。?!” “考100分就給你買新玩具/買好吃的/讓你看電視……” 第二招:恐嚇 “不考100分就別進家門了” “成績這么差,將來考不上大學就去要飯吧” 第三招:羞辱 “這么簡單的題都做錯,你怎么那么笨?” “你肯定不是我親生的,我沒你這么笨的兒子/女兒” 第四招:愛的鼓勵 “媽媽相信你” “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第五招:樹立榜樣 “別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聰明,考第一,你呢?” “你看隔壁家誰誰成績那么好,每天按時寫作業(yè),你要以她為榜樣,好好學習啊……” 第六招:學唐僧碎碎念 每天對著孩子嘮叨,問長問短:“作業(yè)完成了嗎?”“今天作業(yè)難不難?”“作業(yè)都檢查過了嗎?” “把玩游戲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也不至于考這點分數(shù)” 第七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考這么差,你讓爸媽怎么見人啊” “老子沒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樣沒出息嗎?” 第八招:當陪讀保姆 安排各種補習班,沒完沒了地輔導; 親身上陣監(jiān)督孩子,一天到晚陪著孩子學習 03 讓孩子好好學習怎么就這么難?! 軟硬兼施、軟磨硬泡,打不得,罵不得,能做的都做了,該想的辦法也想了…孩子就是不配合,成績也上不去,怎么辦? 但家長們也不必絕望,凡事都有規(guī)律可循,兒童與青少年的成長也遵循了一定的規(guī)律,更需要的是家長多一些耐心去與他們溝通,擅用正確的方式引導。 在教育子女這件事上,你不是一人。多點耐心摸準孩子的脾性,“對癥下藥”,其實沒有小孩子是不可管教的。 第一步 先了解清楚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 ①是主觀上缺乏學習動力嗎? ②還是因為碰到了學習困難而放棄? 第二步 對癥下藥 創(chuàng)造氛圍:坐在孩子身邊看會兒書吧 最好在孩子學習時,家長不跑去看電視、打麻將、跳舞,不站在門口看孩子是否在寫作業(yè),而是坐在孩子身邊一起看書學習。 有句流行的話:一流的家長做榜樣,二流的家長做教練,三流的家長做保姆。家長陪伴孩子成長,是良師益友。這種家庭氛圍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擅用方法:用一種動力去激發(fā)另一種動力 小孩子都擅長遵守約定,只要家長不隨意破壞約定,一般他們都會履行承諾。 如果你家孩子對某個玩具特別感興趣,你可以跟他說:他現(xiàn)在已經是一個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勞動獲得想要的東西。如果他能背誦下來30首唐詩,就給他買。這樣,他說不定一個星期不到就背得滾瓜爛熟了。 循序漸進:不要給孩子定過高的目標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考100分,你也非要自己家孩子考100分,考90分都不行。而實際上你家孩子連及格都困難。過高的要求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敗感,也會因為困難太大而放棄努力。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更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 限題計時法:把做作業(yè)變成一項挑戰(zhàn)游戲 比如有的孩子剛進小學時,做數(shù)學口算題目比較困難,家長可以借鑒體育訓練中“分解動作”的做法,40道題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長可以把題目分成8組,每組5道題,做完一組再做一組。 可以用“限題計時”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對5道題,記下時間后進行比較,或者“限時計數(shù)”的辦法——給他10分鐘看他做對幾道題。這方法同樣適用于抄寫詞匯等作業(yè)。 這樣把一個比較困難的大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是教師和家長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體驗成功、提升自信心和興趣的有效方法。 第三步 端正心態(tài),正確引導 別用分數(shù),否定了孩子的一切 比分數(shù)重要的是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識。面對孩子的成績,我們不應該只把眼光聚焦在那一兩分的差距上,而應該看到孩子的付出,看到孩子這學期其他方面的進步,比如個別科目的進步、學習習慣的進步,把關注點放在如何幫助孩子提高上。 接納情緒,理解和鼓勵 成績考差了,孩子心里都不好受,即使是撒謊或面無表情,大多其實也只是因為內心太慌,而采取地掩飾和逃避。這時,孩子需要的是我們的理解:
與其用我們的憤怒去激發(fā)他們改變的動力,不如引導他們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轉化為正能量:
先撫平孩子的情緒,只有在心平氣和中,孩子才有心情和你討論總結改善的事情。 孩子考得好,也該讓孩子總結一下 孩子考的好,比之前有進步,除了表揚,也應該問問孩子是怎樣做到的,讓孩子學會自我肯定,重新回顧一下自己的努力,總結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今后繼續(xù)發(fā)揚。讓孩子不僅為自己的高分自豪,更讓孩子意識到,我有今天的成績,是來自于自己的努力,父母更在意的,也是我的努力。 孩子成績不好,原因不一定在孩子自身,很大可能在父母身上。希望身為父母的你們能夠在面對孩子成績不佳時,先別急著責罵孩子,從自身找找原因,多一些耐心。 方向上的錯誤,會引導家長陷入“改造孩子”的迷途。教育的過程是父母與孩子共同的修煉,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正確的引導下走上良性學習成長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