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趙 華 吳湖帆是二十世紀重要的書畫家、鑒藏家之一,吳氏門下,走出了徐邦達、王季遷這等優(yōu)秀人物。上海博物館舉辦“吳湖帆書畫鑒藏特展”,對推動吳湖帆研究,功莫大焉。 吳湖帆一生推崇趙董,但不無遺憾的是,在趙孟頫收藏問題上,他似乎始終游走在偽作、疑品的邊緣,在鑒定上也產(chǎn)生了一些問題。
一、吳湖帆收藏的“趙孟頫”作品
1、《山水三段卷》?
《山水三段卷》是吳湖帆收藏的 “趙孟頫”作品,無款,有沈周藏印。遞傳至吳湖帆時,以其中《秋林遠岫圖》(圖1)上的三個偽趙孟頫印,被強題為趙孟頫。1985年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第四期、第五期,謝稚柳給出意見是:“趙畫發(fā)表時曾有款,后去了”(《中國古代書畫目錄》第三冊),其辭閃爍,似有隱情,頗有吳湖帆涂改《化度寺碑》拓本“修改”古籍的一貫作風(圖2)。

▲圖1 趙孟頫(款) 《山水三段卷 秋林遠岫圖》 

▲圖2 吳湖帆涂改《化度寺碑》前后對比 與趙孟頫干凈、簡略、變化、長線條的書法用筆不同,此卷采用繁復的短筆,皴、擦、點、染。十年前上博展出時和幾位朋友討論認為應是王蒙,其中一開與《溪山風雨冊》中一開是同景不同角度。康耀仁先生通過繪畫風格的比對分析,認為《山水三段卷》是《溪山風雨冊》的散頁,屬王蒙早期作品。
有趣的是《山水三段卷》上的這套偽趙孟頫印不是孤品,另見于程琦舊藏改趙孟頫款的《摹蘭亭序》(圖3)和謝稚柳舊藏偽趙孟頫款《尚友齋銘》(圖4)。《摹蘭亭序》原為陸繼善所作,偽印偽款為后添,王連起先生有專文研究;《尚友齋銘》則書風晚近,可作偽印之上限;全套偽印制作工穩(wěn),亦非明清作偽名家之丑怪拙劣,距離吳湖帆生活的時代不會太遠。以吳、謝之過從及藏品的重疊,對偽印所屬,不應全然不知,至于“何時、何地、何人、如何、為何”要把款“去了”,盡在不言中。

▲圖3 趙孟頫(款) 《臨褚摹蘭亭》 
▲圖4 趙孟頫(款)《尚友齋銘》 
▲圖5 真?zhèn)乌w印對比(左起:右軍四事、臨褚摹蘭亭、尚友齋銘、秋林遠岫圖) 2、《急就章冊》
吳湖帆1929年入藏趙孟頫款《急就章冊》,后聯(lián)系故宮南遷時所見俞和小楷《急就章釋文》冊,比對兩本寬廣尺度、所用宋藏經(jīng)紙、朱批頁碼編號,得出原為一冊之結論,亦是一段奇遇。俞和小楷《急就章釋文》冊,至今未見展出、印行,不知款識如何。
《急就章冊》后歸上海博物館,徐邦達、王連起分別在1984年《古書畫偽訛考辨(下)》和1996年《趙孟頫書畫真?zhèn)蔚蔫b考問題》中清理出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兩本趙孟頫款《急就章》為俞和作偽。在俞和作偽用印問題上,徐、王“不謀”,卻與筆者后來的大規(guī)模統(tǒng)計研究“而合”,徐、王的預見可為定論。

▲圖6 至大二年款《急就章》上俞和專用偽趙印 3、《竹石圖卷》
目錄第23號作品,現(xiàn)題名為《倪瓚等行書跋水竹居卷》,是吳湖帆重要藏品之一,卷芯趙孟頫款《竹石圖卷》,吳氏跋為“趙氏最晚年作,洵神品也”,極盡溢美。畫卷后段題寫的是趙孟頫最著名的“石如飛白”論畫詩。 關于飛白畫法,我在“武英書畫”第69期做過圖形學定義(圖7、圖8),《竹石圖卷》中石頭水墨雜亂,鮮見合格連貫的飛白畫法,文圖不配,今天看來是清澈見底的了(圖9)。

▲圖7 飛白與方折絞轉(zhuǎn)的區(qū)別 
▲圖8 飛白畫石法 趙孟頫《秀石疏林圖》(局部) 
▲圖9 趙孟頫(款) 《竹石圖》 (局部) 趙孟頫書法雖有精致與放縱兩格,但行筆內(nèi)斂緊致則是一貫的,即便晚年的《煙江疊嶂圖詩》《方外交疏》亦是能放能收,皆在掌控,未見中段大面積散鋒,《竹石圖卷》“趙”跋行筆隨處賊毫渣散,又屈曲過多,盤桓流連,不敢肯定,亦不似趙孟頫堅決爽利。上博館方將這件《竹石圖卷》定為張大千作偽,讓人期許,奇怪的是印鑒質(zhì)量竟如古人作偽一般低劣(圖10),又讓人大失所望。對自家藏品的溢美,“偶爾的客套”恐說不過去。

▲圖10 趙孟頫(款) 《竹石圖》 (局部) 4、《行書蘭亭序卷》 此卷現(xiàn)藏臺北蘭千山館,畫冊極縮微(圖11),僅從風格和水平看與趙孟頫有較大差距。同卷管道升款《修竹圖》及長跋相對容易,正是經(jīng)常作偽趙孟頫書法和吳鎮(zhèn)墨竹的詹僖所為(圖12)。

▲圖11 趙孟頫(款)《臨蘭亭序》(局部) 
▲圖12 詹僖作偽 管道升(款) 《修竹賦》(并圖) 二、吳湖帆獨立鑒定的“趙孟頫”作品 參照現(xiàn)代獨立知識產(chǎn)權的認定方法,古書畫流傳至今,有三類作品需要鑒定:1、缺少鑒定意見;2、鑒定意見缺少一致性;3、鑒定意見一致但存在錯誤。針對這三類作品進行鑒定,并回避既有且有利鑒定證據(jù)或方法的,即為獨立鑒定。獨立鑒定獲得學術公認即為戰(zhàn)績。
吳湖帆對于趙孟頫作品出具獨立鑒定意見的并不多見,且都存在問題。
1、《百尺梧桐軒圖》
目錄第25號作品(圖13),吳湖帆贊為“中歲經(jīng)營之作”。1991年,傅熹年先生《元人繪〈百尺梧桐軒圖〉研究》認為此圖所繪是張士信園居的情景,但對偽趙孟頫款、印,未見對比研究。圖卷偽印極劣,也不是孤印,與世傳之趙孟頫(款)《沈東老傳》(圖14)、《黃庭經(jīng)》(圖15)所鈐相同,書風亦同,一人所為無疑(圖16)?!渡驏|老傳》更是署大德十一年,搬出了延祐三年以后的觀款。

▲圖13 趙孟頫(款) 《百尺梧桐軒圖》 
▲圖14 趙孟頫(款)《沈東老傳》 (局部) 
▲圖15 趙孟頫(款)《臨黃庭經(jīng)》(局部) 
▲圖16《沈東老傳》、《臨樂毅論》、《臨黃庭經(jīng)》、《百尺梧桐軒》偽款偽印比較
《沈東老傳》《臨黃庭經(jīng)》書法表現(xiàn)出強烈排他的個人習性,如“之”字夸張的扭頭“S”點,“而”字起筆橫、撇連寫作橫鉤“乛”等等。據(jù)此歸總,又可見偽趙款刻本《臨樂毅論》(圖17)、《昆山州重建海寧寺碑》(圖18)、《不自棄文》(圖19)等亦其所為。 
▲圖17 趙孟頫(款)《臨樂毅論》 
▲圖18 趙孟頫(款)《昆山州重建海寧寺碑》 
▲圖19 趙孟頫(款)《不自棄文》 2、《鵲華秋色圖》
《鵲華秋色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圖題款(圖20左)類似《道德經(jīng)》風格而略顯拘謹,歷來作為趙孟頫真跡對待,而畫作更是被董其昌、乾隆皇帝跋之再三、再四、再五,作為趙孟頫山水畫之代表。
吳湖帆1938年在《山水三段卷》中題跋:“山水惟故宮《重江疊嶂》卷及《雙松平遠》卷而已,如《鵲華秋色圖》卷,猶在存疑中”,這個存疑面對的是董其昌、乾隆的“定論”,顯然值得肯定。
遺憾的是,1960年前,題倪瓚《行書題跋水村竹居》卷,這個存疑有了改變,稱該作為“中年杰構”。
《鵲華秋色圖》的真?zhèn)螁栴},九十年代丁羲元、趙志成等曾有過論辯,見上海書畫出版社《趙孟頫研究論文集》(1995)。撇開兩段無關緊要的偽元跋等枝節(jié)問題,丁羲元認為此圖為明末造,并全面否定“趙孟頫”款題跋文本,如“罷官”、“孟頫”等用語錯誤。當然,現(xiàn)在的證據(jù)表明,“罷官”、“孟頫”等用語都是正確的。
《鵲華秋色圖》的核心問題不在題跋、用語,而是繪畫與款書書法風格。這個題款是元貞元年,書法風格怎可能與延祐三年款的《道德經(jīng)》類似而與同期小楷《常清靜經(jīng)》、《為叔亮內(nèi)翰跋蘭亭序》(圖20右)、《三世人馬圖跋》、《人騎圖跋》迥異呢?筆者從書風和用印分析,《道德經(jīng)》本是俞和作偽,此圖偽印一如,題款焉能不似?款中“孟”字“子”部中橫短促,亦不似同期中橫長挑。

▲圖20 俞和作偽 趙孟頫(款)《鵲華秋色圖跋》與同年趙孟頫真跡《為叔亮跋蘭亭》有較大差距 三、時代的機遇與遺憾
品題鑒定,難免于己有私心、于他有人情,鑒定未必是鑒定者真實意思的表達,對于吳湖帆的鑒藏活動也應采取辯證分析。
如:《竹石圖卷》,吳湖帆未必就是眼拙;《山水三段卷》可能背后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鵲華秋色圖》雖然后來的轉(zhuǎn)變比較可惜,但前期的存疑仍然值得大力肯定;《急就章冊》以及吳湖帆密友張大千所藏《九歌書畫冊》《道德經(jīng)》都是俞和作偽,這是系統(tǒng)性誤差,俞和研究的成熟主要在八十年代以后以及近十年,吳、張的誤判也是時代所限。吳湖帆亦藏亦商,在趙孟頫鑒定問題上的種種,不能簡單評定,但是與同時代藏家相比,在大有可為的趙孟頫收藏領域無所作為,則是身處那個黃金時代的遺憾。恨不生逢坐論,亦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