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痛風的復方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治療痛風的復方藥物,特別涉及一種純中藥制成的治療痛風的復方制劑。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改變及人口老齡化,痛風病的發(fā)病率在逐漸增高。其中高尿酸血癥、痛風的治療缺乏有效措施,不能根治,常反復發(fā)作。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由純中藥制成的治療痛風的復方制劑,具有療效顯著,副作用小。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治療痛風的復方藥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和藥用輔料制成,(熟)大黃3-10g 土茯苓10-20g 青風藤10-20g秦皮5-15g 芍10-15g 水蛭1-3g上述復方藥物,其原料的較佳配比為(熟)大黃4-8g茯苓10-20g 青風藤10-20g秦皮6-12g 白芍10-15g 水蛭1-3g上述復方藥物,其原料的最佳配比為(熟)大黃6g土茯苓15g青風藤15g秦皮9g白芍12g 水蛭1.5g上述復方藥物,可以制成膠囊劑、片劑或其它可藥用劑型。 1.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取(熟)大黃、水蛭和白芍混合后,加入7-12倍(重量下同)50%的己醇提取3次,濾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得濃縮液備用。 取土茯苓、青風藤和秦皮混合后,加入7-12倍80-90%的己醇提取2次,加入7-12倍50-60%的己醇提取1次,濾過,合并濾液,得提取液。 將上述濃縮液和提取液混合后,減壓濃縮干燥,得浸膏,粉碎后得浸膏粉。加入可藥用的輔料,制成合適的劑型。 2.本發(fā)明藥物的臨床實驗2.1中醫(yī)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ZY/001-94)中醫(yī)內(nèi)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①多以單個指趾關節(jié)卒然紅腫熱痛,逐漸痛劇,晝輕夜甚,反復發(fā)作??砂橛邪l(fā)熱、頭痛、乏力等癥。 ②多見于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風家族史。常因勞累,暴飲暴食,吃高嘌呤食物,飲酒及感風寒等誘發(fā)。 ③初起單關節(jié)發(fā)病,以第一跖趾關節(jié)為多見。繼則足踝、跟、手指其他小關節(jié)出現(xiàn)紅腫熱痛,甚則關節(jié)腔可有滲液。反復發(fā)作后,可伴有關節(jié)周圍及耳廓及趾、指骨間出現(xiàn)“塊瘰”(痛風石)。 ④血尿酸、尿尿酸增高。發(fā)作期白細胞總數(shù)可增高。 ⑤必要時作腎“B”超探測,尿常規(guī)、腎功能等檢查,以了解痛風后腎病變情況。X線攝片檢查可示軟骨緣鄰近關節(jié)的骨質有不整齊的穿鑿圓形缺損。 2.2排除病例標準①繼發(fā)于其他疾病的繼發(fā)性痛風。 ②對本藥過敏及不能耐受者。 ③嚴重肝腎功能不全;高血壓影響心、腦、腎者,有黃疸者;精神病患者。 ④大便溏薄或有長期腹瀉史者。 ⑤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guī)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和安全性判斷者。 2.3臨床資料分析本觀察的33例病人均為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門診及住院病人。其中住院病人8例,門診病人25例,33例皆為男性。年齡最大者81歲,最小者28歲。平均X=42.62±15.18歲。病程最長11年,最短2個月,平均4.57±3.64年。 表1 患者一般情況分析性別 病程(年)病例數(shù) 年齡男 女 ≤1≤5 10 >1033 42.62±15.18 33 0 2 28 21表2 初次發(fā)病誘因分析飽餐飲酒 勞累 外傷 受涼 其他總例數(shù)n% n%n%n % n %33 14 42.36 6 18.18 2 6.06 5 15.15 8 23.64表3 并發(fā)癥分析腎病變總例數(shù) 血壓 糖尿病 高血脂 前列腺病n%33 22116 2 195表4 疼痛部位分析(初診時)單踝 雙踝第一跖踝、跖趾上下肢總數(shù)關節(jié) 關節(jié)趾關節(jié) 關節(jié) 均有33 939 11 1表5 舌象分析舌體 舌質 舌苔總數(shù)胖大正常 瘦小 淡紅 紅 紫黯 黃膩 白膩 薄白 薄黃33 18 123 17 79161412表6 脈象分析總數(shù) 滑實弦滑沉細細數(shù)細數(shù)細弱3313 7 6 2 32表7 其他表現(xiàn)分析關節(jié)皮 骨質總數(shù)痛風石 便秘高尿酸血癥膚黯紅 破壞33 2 31 29 4 332.4 發(fā)明的藥物的功能主治與服用方法本發(fā)明的治療痛風復方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祛濕通絡,緩急止痛。用于由濕熱濁毒內(nèi)蘊引起,關節(jié)紅腫疼痛劇烈,伴形體肥胖,心煩不安,便秘,尿赤,舌紅,脈滑的痛風急性發(fā)作期或其緩解期。本發(fā)明的治療痛風復方藥物每次3粒,每日2-3次,口服,一個月為一療程。 2.5療效分析療效判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ZY/001-94)中醫(yī)內(nèi)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愈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正常好轉關節(jié)腫脹消減,疼痛緩解,實驗室檢查有改善。 未愈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無變化。 33例患者治愈6例,有效24例,未愈3例,總有效率90.9%。預防用藥未復發(fā)者4例;發(fā)作輕微,疼痛可忍受者12例;發(fā)作減少,發(fā)作時需另服藥止痛者11例;無效者6例。 表8 療效分析治愈有效未愈總數(shù)n% n % n%治療 33618.182472.7339.09預防 33412.122369.70618.18表9 治療前后血尿酸分析(X±Xn)治療前 治療后 P值血尿酸(umol/L) 428.39±49.30394.77±71.64 <0.05CRP(mg/L)6.14±4.65 3.26±1.97 <0.05血糖(mmol/L) 4.61±0.73 4.55±1.62 >0.05甘油三酯(mmol/L) 3.10±0.92 1.72±0.87 0.05 表10 臨床表現(xiàn)分析治療前 治療后有效率(%)關節(jié)疼痛數(shù)41 1660.98關節(jié)腫脹數(shù)41 1368.29舌苔膩30 1163.33脈滑23 1817.40大便秘結 29 2 93.10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藥物具有治療效果好,療效顯著,副作用小,由純中藥制成,純度高,服用方便。 3 本發(fā)明藥物的藥理學研究①給小鼠耳二甲苯致炎實驗、小鼠促跖甲醛致炎實驗研究,結果顯示本發(fā)明的藥物有明顯減輕炎癥的作用。 ②經(jīng)小鼠醋酸致實驗及小鼠熱柏法致痛實驗研究,結果顯示本發(fā)明的藥物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 ③經(jīng)免疫功能實驗研究,結果顯示本發(fā)明的藥物有提高非特異性巨噬細胞免疫功能及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④經(jīng)對高尿酸血癥大鼠的實驗研究,結果顯示本發(fā)明的藥物有降低血尿酸,甘油三脂、血粘度及血糖的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本實施例的原料配方為(熟)大黃9kg,土茯苓10kg,青風藤20kg,秦皮7kg,白芍11kg,水蛭3kg。 取(熟)大黃、水蛭和白芍混合后,加入10倍50%的己醇提取3次,濾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得濃縮液備用。 取土茯苓、青風藤和秦皮混合后,加入12倍80-90%的己醇提取2次,加入10倍50-60%的己醇提取1次,濾過,合并濾液,得提取液。 將上述濃縮液和提取液混合后,減壓濃縮干燥,得浸膏,粉碎后得浸膏粉8.2kg。加入100g的硬脂酸鎂,裝膠囊,0.4g/粒。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日2-3次,每次3粒,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實施例2本實施例的原料配方為(熟)大黃4kg,土茯苓18kg,青風藤12kg,秦皮13kg,白芍15kg,水蛭1kg。 取(熟)大黃、水蛭和白芍混合后,加入8倍50%的己醇提取3次,濾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得濃縮液備用。 取土茯苓、青風藤和秦皮混合后,加入10倍80-90%的己醇提取2次,加入8倍50-60%的己醇提取1次,濾過,合并濾液,得提取液。 將上述濃縮液和提取液混合后,減壓濃縮干燥,得浸膏,粉碎后得浸膏粉7.8kg。加入1000g可壓性淀粉,壓制成片劑,0.3g/片。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日3次,每次3片,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實施例3本實施例的原料配方為(熟)大黃6kg,土茯苓15kg,青風藤15kg,秦皮9kg,白芍12kg,水蛭1.5kg。 取(熟)大黃、水蛭和白芍混合后,加入10倍50%的己醇提取3次,濾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得濃縮液備用。 取土茯苓、青風藤和秦皮混合后,加入10倍80-90%的己醇提取2次,加入10倍50-60%的己醇提取1次,濾過,合并濾液,得提取液。 將上述濃縮液和提取液混合后,減壓濃縮干燥,得浸膏,粉碎后得浸膏粉8kg。加入100g的硬脂酸鎂,裝膠囊,0.4g/粒。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日2-3次,每次3粒,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痛風的復方藥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和藥用輔料制成,(熟)大黃3-10g土茯苓10-20g青風藤10-20g秦皮5-15g白芍10-15g 水蛭1-3g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痛風的復方藥物,其特征在于(熟)大黃4-8g 土茯苓10-20g青風藤10-20g秦皮6-12g白芍10-15g 水蛭1-3g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痛風的復方藥物,其特征在于(熟)大黃6g 土茯苓15g 青風藤15g秦皮9g 白芍12g 水蛭1.5g 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治療痛風的復方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物制成膠囊劑。 5.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治療痛風的復方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物制成片劑或其它可藥用劑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治療痛風的復方藥物,特別涉及一種純中藥制成的治療痛風的復方制劑。本發(fā)明治療痛風的復方藥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和藥用輔料制成,(熟)大黃3-10g,土茯苓10-20g,青風藤10-20g,秦皮5-15g,白芍10-15g,水蛭1-3g。本發(fā)明的藥物具有治療效果好,療效顯著,副作用小,由純中藥制成,純度高,服用方便。 文檔編號A61P19/00GK1557446SQ200410023439 公開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04年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月15日 發(fā)明者宋紹亮, 黃海濤, 彭紅英, 牛余珍 申請人:廣州敬修堂(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