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冰劍穿心![]() “女人不上桌”似乎已經(jīng)是一個老掉呀的話題,竟然有人再次翻出來炒作。據(jù)說今年是9102年了,2019為啥倒著寫,不是歷史倒退了,而是時代太超前了。人類一但超越時空,所有的倫理道德就必須重建,2000年前古人,2000年后今人,即使穿越到了9102年,人類會不會尊守當前的道德規(guī)則,那也是個未知數(shù)。不過自從人類有了文明禮儀之后,即使再過5000年,傳統(tǒng)未必還不在。 女人上不上桌,未必就是一道道德考題,也未必就是男尊女卑的翻版。難道有人穿上皇袍就認為他要復古?進廟叩頭未必就是奴性大發(fā)。騎毛驢趕集未必跟不上這個時代,當一個社會進入多元思潮時代,時間差,概念差可能就是這個社會的基本元素,每個人都會按照自己步子去融入社會,同時每個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脫離這個社會。唯一不變的就是這個社會的個性張揚。如果說過去的女人穿連襟衣是保守,如今的女人露出肉體就是開放文明。小腳女人的消失了預示著婦女的徹底解放,“婦女能頂半邊天”未必全都是真理。其實生活的真實就是每個人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文明的相互撞擊中遷變。倡導未必能夠引領潮流,而潮流一定能夠改變?nèi)说乃季S模式。 習俗就是從朝廷禮制中蛻化出來,中國人既注重禮節(jié),又在不斷的擺脫禮儀的束縛,要不然哪里來的不拘小節(jié)。越是獨裁的社會才越注重繁文縟節(jié)。當禮節(jié)制度達到頂峰必然束縛人們的思想,于是,開放就成了人們追求的目標,擺脫就成了人們本能的反應。舊的禮儀必然被新的取代,人們在尋找更加自由的空間,當然婦女也不例外,有時候,女人可能比男人更加容易接受新生事物,那是因為她們受排擠,受壓迫最深,沖破舊牢籠的束縛的決心就愈加堅定。 如果說“女人不上桌”是一種束縛,是一種壓抑,那絕不會靠幾個文人的呼吁就能解放。同樣也不可能靠幾個文人讒言就會把鎖鏈拉的更長。舊的禮儀絕對會隨著時代在變遷,即使今天的女人不上餐桌未必就是對女性的歧視。 酒桌文化有著歷史的淵源,男人飲酒未必就是圖個豪爽,骨子里還蠢蠢欲動的性。女人飲酒已然。“三杯通大道,一半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為醒者傳”看來酒文化歷來就是男人的密事。男女同桌飲酒必然亂性,故古人才總結(jié)出女人不能上桌的古訓。社會文明了,女人解放了,男女平等了,男女同桌已經(jīng)是很平常的事情。其實一切全憑自然,何必拿出一個古老的話題再加撻伐。我們要討伐女權(quán)?還是要撻伐男權(quán)?可惜在法治社會中,無論持那種觀點的人永遠不會找到答案。 有人說“女人不上桌”是一個帶有明顯偏見和歧視性的詞匯,凸顯的字面意思就是要女人為男人服務,咋看起來有點貶低女人的意味。不是女人不能在前臺表演,君不見那些酒店的門迎小姐全都是女的么?既然我們已經(jīng)承認酒桌就是一種文化,承認和遵循歷史的傳承又有何妨?無論男人下廚還是女人下廚那只是一個家庭的分工不同,刷鍋洗碗的事總是要有人要干,談論大業(yè)的事自然輪到男人們了。男人肩負了一個家庭的基業(yè),受到女人的尊敬也是無可厚非,女人作好家庭的后勤保障難道就低人一等? “女人不上桌”一定要將棒子打到孔子孟子的頭上根本就是文人找出來的荒誕理由?變與不變那絕對不是幾千年前的古人能夠決定的。有人說:“別拿孔孟之道說事,糟粕就是糟粕,惡習就是惡習,壞就是壞,欺負人就是欺負人”“女人不上桌”竟然演變成了男人欺負女人。不過請問那些文人,女人在家做飯感覺到被人欺負了嗎?既然中國已經(jīng)流傳了幾千年的家庭制度沒有見得誰有能力打破?即使有人有這個能力也會被眾人撕得的粉碎,有時候打破傳統(tǒng)未必就是一種文明的進步。 時光永遠不會倒流,女人上不上餐桌完全是自個兒的事,用不著孔孟之道的約束。是不是欺負女人估計都是幾個文人的自嘲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