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鳥鳴澗》作于開元年間游歷江南之時,其背景是安定統(tǒng)一的盛唐社會。 此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是詩人寓居在今紹興縣東南五云溪的作品。 注 釋 澗:兩山之間的小溪。 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稱。桂花種類很多,有的春天開花,有的秋天開花。此指春桂或四季桂。 春山:春日的山。也可作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蕩蕩、空虛。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 驚:驚動,驚擾。 山鳥:山中的棲息的小鳥。 時:時而,偶爾。 譯 文 在一個春天寂靜的夜晚,我聽到桂花輕輕柔柔凋落的聲音。這份寧靜更使人覺得,春夜里的山是那樣空空蕩蕩。 正沉浸在夜晚的寧靜之中時,一輪明月破云而出,頓時,幽柔的清光灑滿山林,棲息的山鳥竟然被月色驚擾,偶爾讓清脆的叫聲在山澗回蕩。 賞 析 在《鳥鳴澗》這首詩中,王維以嫻熟精煉的筆法,用“以動襯靜”的表達手法,營造出靜謐的意境,僅僅用二十個字便生動形象地展現了一幅幽靜宜人的春山月夜圖。 起初,詩人感受到的是夜深人靜,萬籟俱寂。
忽然,月光穿云而出,仿佛給大自然披上了一層輕盈的薄紗。山野空曠,幽谷安詳。 這是詩人獨辟蹊徑,精于創(chuàng)設藝術意境,他巧妙地賦予靜態(tài)的場景以動態(tài)之美,以動襯靜,使畫面的壯美達到極致。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痹娋渲械摹叭碎e”二字用得精妙。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
夜間凋落并不容易讓人覺察,這暗示著詩人內心有一份閑靜。
或許是桂花落在他的身上;或許是花落發(fā)出了細小的聲響,亦或是花瓣在飄落時散發(fā)出絲絲的幽芳觸動了詩人,使他很享受這份寧靜。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亮升起的喜悅和欣賞,讓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出現一派朦朧迷人的情境,使整首詩充滿了動態(tài)美和勃勃的生機。
這樣既描寫出春夜的幽靜和諧,又表現出祥和閑適的社會氣氛。 趣 味 拓 展 王維在青年時代,到現今浙江紹興住了一段時間。當時,王維和一個名叫皇甫岳的人關系很好,常常應邀到皇甫岳的家“云溪別墅”做客,在“云溪別墅”四周,都是高高的山。
有一次王維來到別墅找皇甫岳,兩人聊了很長時間,不知不覺天色黑了下來,院子中的桂花花瓣被微風一吹,便飄飄揚揚地往下落。 山谷中靜悄悄的,當月亮緩緩升起,有幾只山鳥驚叫著飛向了遠方,王維猜想,可能是月亮驚擾到了它們。那幾只山鳥,在看不見的山澗中鳴叫。
王維很喜歡眼前的這幅景象,馬上提筆寫出了《鳥鳴澗》這首詩。 |
|
來自: 昵稱58400143 > 《寒假每天背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