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說90后“叛逆”、非主流”、“早戀、“網癮”,甚至說90后是垮掉的一代。 這一切,都像極了當初80后被70后指責不務實、吃不了苦。 而現在,更多的目光轉移到了00后的身上。90后一如當初的80后一般,變成了“被遺忘的一代”。 眨眼間,“第一批”90后已經奔三了。 還記得小時候,校門口的那家小雜貨店嗎? 那里面藏著童年所有的味道。 果丹皮、大白兔奶糖、無花果、鼻屎糖、bibi糖、南京板鴨、衛(wèi)龍辣條.......... 那時候的零食很便宜,一毛錢可以買一根辣條、5毛錢可以買一包無花果,誰手里拿著零食,誰就是“孩子王”。 在互聯網還沒有普及的日子,跳皮筋、翻花繩、打彈珠、砸沙包、東南西北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游戲。 快樂很簡單,就是下課鈴聲一響,和平日里的小伙伴,玩這些回想起來很傻的游戲。 那個時候,不管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拿到新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包上一層包書皮,然后在書的外面、里面、側面都寫上自己的名字。 11塊錢一本的新華字典,人手必備。這么多年過去了,至今也沒有漲價。 那些零食、游戲,或許已經不再喜愛,但是好吃、好玩、渴望、幸福的感覺會永遠留在記憶里。 盡管比不了現在,但相較于物資匱乏、上不起學的80后來說,90后簡直是浸在了蜜糖罐子里。 這是被羨慕的一代! 電視開始普及、從黑白——彩電,僅僅是幾年的時間。當時只有幾個臺,但好看的影視劇,是真的多。 《西游記》一到暑假就霸占了各個電視臺,循環(huán)播放。后來出了很多版,卻獨喜歡這一版。 《新白娘子傳奇》,是和媽媽一起看的。一晃這么多年過去了,13年的春晚,三人重聚,不禁感嘆:不老女神也老了。 今年的動畫電影《白蛇緣起》上映??赐曛?,心中悵然,這還是那個白蛇嗎? 火遍大江南北的《還珠格格》,古靈精怪的小燕子、帥氣的五阿哥、溫婉的紫薇、深情的爾康。 瓊瑤式的愛情劇,成為多少人的情感啟蒙。 18年,是告別的一年。金庸走了、李詠也走了,一代人的童年和青春也走了。 ![]() 這是一個“最”偉大的時代,也是一個“最”糟糕的時代! 互聯網興起、信息爆炸?!半娔X要從娃娃抓起”的口號猶在耳畔! 當年,去電腦房是要帶鞋套的,一毛錢一雙,有些頑皮好動的孩子,經常不到下課,就磨壞了鞋套。 有多少人,還記得這款打字游戲呢? 當時連鍵盤字母都認不清在哪里,卻總想讓警察抓到小偷。 網絡的流行,讓大家意識到“原來世界是這樣大,世界又是這樣小”。 這樣大的世界,如何凸顯這渺小的我? 《快樂女聲》、《快樂男聲》等草根選秀節(jié)目的流行,掀起了一場全民選秀狂歡。 那時候,有多少人的夢想不是當科學家而是是當個歌手。“標新立異”、“中性風”也乘勢興起。 不難想到青春期、追尋自我遇到“非主流”會撞出什么火花。 當時,不論男女,剪這樣一個發(fā)型,都是非常時髦的事情。頂著這樣一個發(fā)型,回頭率超高! 那個時候,沒有微信、沒有微博,qq大行其道。青春期的那些小心思、小情愫,都放在了上面。 大家都在掏空心思,打扮自己的qq空間。 還記得,那些年的火星文嗎?那是90后才懂的文字。 還記得,那些你用過的qq簽名嗎? 再牛逼的肖邦,也彈不出姐的悲傷。 姐抽的不是煙,是寂寞! 我們是糖,甜到憂傷! 如果愛,請深愛;若不愛,請離開。 當時拼命想裝成大人,如今做夢都想變回孩子! 當時不懂得什么去愛,如今那個人已經離開! ![]() 追求自我、個性獨立、有想法...... 腦殘、自私、非主流、垮掉的一代...... 背著這兩個極端評價,90后走入了職場。 在被媒體稱為“90后入職元年”的2012年,一則“90后實習生拒幫老師訂盒飯”的帖子引發(fā)熱議。 有的人認為這名實習生,小題大作,不識時務;有的人則夸90后做了70后不敢想,80后不敢做的事情。 然而90后,還是背上了,“浮躁”、“抗壓能力弱”、“自私”、“無望的一代”的代號。他們在職場上的評價并不好。 90后閃辭、90后工作不靠譜、90后難管理。 70后是加班狂,80后拒絕加班,90后拒絕上班。 頂著一片壓力,更多的90后,用自己的努力,在職場上證明自己。 從左往右依次為:張?zhí)煲?、余佳文、王凱歆、高陽 同樣被吐槽的還有: 90后的消費觀:90后不買房 、90后揮金如土 90后的婚戀觀:看重感覺、不愿意結婚。 甚至一句簽名“余生不用你指教了,我自己瞎過好了?!倍寄苌蠠崴?。 這就是90后,鋒芒畢露!一言一行都能成為熱點。 ![]() 幾年之后,90后收斂了許多。關于90后的負面新聞似乎也少了許多。 但是大眾的目光似乎從來都不準備放過他們。 17年突然滿屏的“第一”批90后已經“喪了”、“禿了”、“出家了”的小文章。 90后不鬧騰之后,大家反而不習慣了。大家紛紛感慨,90后到底怎么了? 其實是因為他們長大了。曾經的鋒芒畢露、到如今的隱忍、“佛系”,不過是因為,選擇與世界和解。 因為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人把90后當小孩子了。“最小”的90后,也20了。 ![]() 成年之后,才發(fā)現成年人的世界,除了脫發(fā)和發(fā)胖什么都不容易。可是就連養(yǎng)生,我們都不一樣。 有人嘲笑90后的養(yǎng)生“毒”門秘訣: 可樂里面泡人參,熬“最”深的夜敷“最”貴的面膜。 吃凍的東西對身體不好,在嘴里多含一會,就不會冰了 一邊暴飲暴食,一邊吃健胃消食片;一邊吃垃圾食品,一邊喝中藥調理身體。 很多人說狂傲的90后已經老了。即使不甘,也”玩“不起了! 可是,你看你集福集不齊的樣子和20幾年前集方便面卡集不齊的樣子多像! 1990—2000,這是跨世紀的10年;是中國飛速發(fā)展的10年;是不平凡的10年。而在這10年中出生的孩子,注定了不平凡。 在質疑聲中長大,在被貼標簽與撕標簽中成長,90后用自己的行動,證明這是有擔當的一代。 不管有多少標簽,90后仍然是那個90后,認真地活、無悔地過。 90后,歸來仍是少年! ·END· 部分圖片來源丨微博、網絡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