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經胃腸道吸收進入人體后,約有10%會隨著呼吸和排尿被排出體外。剩余的90%都在肝臟內進行分解代謝。肝臟中的兩種酶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者至關重要的角色:在乙醇脫氫酶的作用下,乙醇分解成乙醛。之后乙醛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再變成乙酸。 從酒精的代謝過程可見,“靠譜的”解酒途徑可能有兩種:(1)延緩酒精在胃腸道的吸收,避免血中乙醇濃度的驟升;(2)增加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數(shù)量,或提高它們的活性。 延緩酒精在胃腸道中的吸收速度 飲酒前墊些食物,能夠減緩飲酒的速度,并能稍微減少酒精的吸收,給酒精的代謝贏得一些時間。在飲酒過程中隨時吃點東西喝點水,可以促進酒精在尿液的排出,還能補充水分和礦物質。 (1)醋&酸性水果 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類物質。食物中包含有機酸最多的就是醋了,此外水果中也常含有有機酸,也可起到一定的解酒作用。 (2)喝酒過程中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 喝酒時多喝點兒水,能夠刺激腎臟分泌更多尿液,從而促使酒精隨尿液排出體外。如果條件允許,還可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蜂蜜。 蜂蜜含有一種特殊的果糖,它可促進乙醇的分解,勁兒減輕頭痛癥狀,還有催眠作用。 除了加快解酒外,多喝水還可避免醒來后劇烈頭痛的問題。喝醉后醒來,往往有頭痛欲裂的感覺,這是因為富含水分的大腦,會在酒精利尿的刺激下,被抽走水分收縮。多喝水可使大腦內的水分不至于被過多抽走,從而預防醒后頭痛。 (3)喝酸奶 酸奶入肚后,能在胃粘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膜,阻隔酒精與胃黏膜,延緩酒精吸收。此外,酸奶中鈣含量豐富對緩解酒后煩躁癥狀尤其有效。 想來內蒙古人酒量普遍偏大,也跟吃奶食有很大關系。 提高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效率 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數(shù)量和活性是遺傳決定的,外源難以補充。平常注意維護肝臟健康,少喝酒、少吃油膩的東西、避免可致肝炎的病毒,能夠保持這兩種酶的數(shù)量和活性。 有些解酒藥號稱能夠提升這兩者的數(shù)量和效率,但事實上人類仍然沒有發(fā)明真正有效解酒的藥物。有些“解酒藥”之所以會讓醉酒者感到清醒、覺得舒服,僅僅是因為其中含有利尿劑、止痛和興奮劑的成分,能夠緩解頭痛、惡心癥狀,吃了他們反而會加重肝臟的負擔。 偶爾喝酒增進朋友之間的感情無可厚非。但為了自身健康著想,一定要盡可能減少喝酒的頻次。長期大量喝酒,會極大增加脂肪肝、高血脂、肝炎、癌癥的風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