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雍正的繼位,眾說紛紜。 有說雍正帝位來路不正,是繳旨奪位;更有甚者說雍正殺死了自己的父親,然后繼承帝位。不過也有人說他是康熙指定的繼承人,這帝為來的合情合理。 那么真相如何?今天我們一起共讀《雍正十三年》的第三節(jié):九龍奪嫡,功成位繼(P077-P173)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擁有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經(jīng)過了六十九個春秋后,在暢春園寢宮去世。 留下口諭于隆科多:“四皇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tǒng),著繼朕即皇帝位?!睆拇艘院筘范G開始了他的皇帝生涯,屬于他的雍正王朝也正在緩緩開啟。
他以為即了位,一切的風波就停止了,不再有當時九子奪嫡時的小心翼翼,左顧右盼。殊不知真正的風暴才剛剛到來,且愈演愈烈。
剛即位沒幾日,連大行皇帝的軀體還沒有安葬,便有人跳出說,雍正的帝位來的不正當,就此后人整理出了有關(guān)雍正即位的三大一點:康熙怎樣傳的位?有沒有遺詔?遺詔有沒有被篡改?
雍正在自己的《大義覺迷錄》中有寫,是他父皇把他從南郊齋所召回,他回到暢春園之前,父皇命七位皇子還有尚書隆科多至御塌前,宣諭說,四皇子出身貴重,可擔任皇位,命其接任帝位。 這是雍正的回憶錄,當然會為自己作辯解,那么我們來從客觀的角度分析一下,雍正這帝位來的是否是屬實?
事實上,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的“康熙遺詔”共有四份,分別藏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和“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都是各有一份漢文和一份滿文合璧文。 “康熙遺詔”因為關(guān)系雍正即位是否合法,每次展覽都會引起軒然大波,為此學術(shù)界的分歧也很大。
據(jù)展出“康熙遺詔”的所屬日期,都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即康熙去世的當天。 而康熙去世是在晚上九點,大行皇帝必須在當天夜里奉安到乾清宮,因此大行皇帝能夠在當天夜里十二時以前回到乾清宮就已經(jīng)非常緊張,哪還有時間寫遺詔。 由此可以推斷這個遺詔是后來趕制的,是康熙去世后制作的。
但是以上這些并不能說明雍正的皇位來歷不正。綜合多方史料,可以看出雍正是合法即位。 康熙在后期是比較欣賞雍正那種雷厲風行而又粗中有細的性格,認為他能夠在自己百年之后,扭轉(zhuǎn)自己晚年政治上的頹風。 康熙晚年讓雍正代自己祭天,這就說明康熙早就有選立雍正為自己繼承人的考慮。 此外,康熙生前曾將孫子弘歷接到宮中親自指導,康熙每到之處,弘歷都會在一旁侍奉??滴踝層赫次唬苍S真有隔輩的考慮,他要為大清立下兩位英主。這在乾隆陵前的《裕陵神功圣德碑》中可以找到佐證。
帝王之家,親緣薄涼,許多事情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因而人倫之變,也就不足為奇。 在雍正登上帝位以后,借為父皇奉移梓宮之機,就馬上把作為西北大將軍的親弟弟允禵圈禁在景陵附近的湯泉,不得進出,繼而又把允禵的俸祿改為“永遠停止”,這分明是要把允禵囚禁至死。 即位之始的這場蕭墻之禍,大臣們敢怒不敢言。但作為這兩人的生母烏雅氏,為了救小兒子脫困,便以死相協(xié),因此宮廷傳出,太后撞柱而亡。
這又為雍正篡位填上一筆,因此后來有人說,不接受皇太后的冊封,不肯搬去太后居住的慈寧宮,太后是在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她對雍正即位的不滿,是對雍正奪取小兒子允禵皇位的一種抗爭。
關(guān)于雍正篡位的傳言也許是那些不甘失敗的皇子和不滿雍正嚴厲政風的官吏們故意制造來詆毀他的,他還是那么正直的人,就會做出回應,所以才會被人說成心虛,越描越黑。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對雍正是否篡位的故事才會有不懷好意的杜撰著自以為是的傳奇。
就這樣雍正背著所有的質(zhì)疑和議論登上了至高無上的頂端,都說皇帝是世上最尊貴的人,可這尊貴的背后是無數(shù)的辛酸,位高者,不配有淚。 或許只有站在高高的紫禁城上才能明白什么叫做孤獨。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