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人釀酒于今天不太一樣,多采用發(fā)酵法做壓榨酒,酒的酒糟和酒液是混合在一起的,喝酒時用網(wǎng)眼篩子墊布過濾去除其他雜物。 篩酒也稱為漉酒,大詩人陶淵明喜歡喝酒,因此還產(chǎn)生了一個成語:葛巾漉酒 一、葛巾漉酒《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傳·陶潛傳》: 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將候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 郡將去訪問陶淵明,正趕上陶家酒釀熟,就看見陶潛摘下頭上葛巾濾酒,濾畢,仍舊戴在頭上。 二、古人飲酒詩中的關(guān)于篩酒的內(nèi)容1、陶淵明《飲酒》詩其二十:''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若復不快飲,恐負頭上巾。 整天里為名利而奔走,如果再不去飲酒,恐怕對不起我頭上的頭巾呀。 2、李白《戲贈鄭溧陽》詩:''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 陶淵明的琴是無弦琴,因此李白說:素琴本無弦。 漉酒用葛巾,是把鄭溧陽比作陶淵明那樣喜愛飲酒。
閑身事少只題詩,五十今來覺陡衰。清秩偶叨非養(yǎng)望, 丹方頻試更堪疑。 我司空圖五十歲了,閑來無事只是寫詩解悶,腦袋上也有陶淵明一樣的頭巾,可惜我沒有酒呀,辜負了東籬邊茂盛的菊花。 陶淵明《飲酒》有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結(jié)束語篩酒這件事因為陶淵明的葛巾漉酒的故事,演化出了幾十種詞語,常常被寫入詩中,大家在古詩中見到以下詞語,就知道,幾乎都是用陶淵明的典故,詩中的人物形象被比喻稱陶淵明,是莫大的榮幸。 東籬漉酒、 葛巾濕、柴桑漉酒巾、漉淵明酒、漉酒綸巾、蒸酒沾巾、陶家白綸、自漉疏巾、葛巾漉、澆酒巾。 接?漉酒、巾漉、巾漉酒、酒巾、酒漉征君、漉巾、 漉酒巾、 漉酒紗帽、 漉?、 傾巾漉、紗巾酒、陶公漉酒巾、漉酒陶巾、陶潛巾、脫巾漉酒、淵明漉酒巾......... @老街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