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理(Theory) 音樂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樂理是將這種概念實體化的語言文字。所以學古箏或任何樂器的第一步,必定是認識這種語言。否則,優(yōu)美的曲譜拿在手上只會是無法理解的數(shù)字與橫線。 然而,樂理卻不一定要一開始便修讀完全??梢栽趯W琴的過程中邊學邊用,則更為深刻有效。 樂器(Instrument) 音樂的知識有了基礎,便需要樂器將音樂表達出來。 古箏相比起其他樂器的特點、優(yōu)劣、它的結(jié)構(gòu),如何配搭手型指法發(fā)出最美妙的聲音,掌握它發(fā)音高低長短快慢輕重的變化,及嘗試怎樣制造不同的效果。 曲目(Repertoire) 學會了樂器后,便可試奏前人寫下的優(yōu)美樂曲。 在這路上要走得遠之前,必須建立一系列的曲目。這需要一定的記憶技巧與耐性(天賦有幫助,卻不是唯一)。當曲目建立的夠豐富之后,才有足夠的資本在往后的項目上有長足發(fā)展。 練習(Practice) 練習是學習古箏的一部份,但練習也有正確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大的效果,以顯著的進步將錯誤練習的人拋在后面。 這過程還可一邊修飾已掌握的曲目,將技藝朝著完美進發(fā)。 演奏(Performing) 當技藝發(fā)展到能令人欣賞,能在人前表演,就是達成演奏的目的了。 這之前要克服一些心理障礙,要能放松地在人前演出,摒除心中多余的雜念。還有學會放低自己,從聽眾的角度去處理好音樂。 音準(Pitch) 當熟悉的樂段不斷重復彈奏過后,腦袋會牢牢記住這些聽過千次萬次的聲音。當你再聽到這樣的聲音時,能比照之前聽過的而認出音高,這便是音準。 當去到較高層次后,便是絕對音準。可單憑聽覺辨認出一個獨立音符屬什么調(diào)的什么音。強一點的甚至能隨意地用聲線唱出想要的音高。 視奏(Signt reading) 當腦海能準確播出音高,便能對眼睛看到的音符作出反射作用。武林高手可聽風辨影,視奏高手可讀符辨音。 有了這個后,即使不花時間記住曲目也能以一般水平奏出未學過的曲目,或哼出未聽過的譜子。 這個技能恐怕是所有技能中最花時間的。挺過了,卻是一片海闊天空,不再受到曲目數(shù)量的限制。 作曲(Composing) 當有了在人前演奏的信心與能力,人便會想更進一步去創(chuàng)作自己的音樂。 作曲無疑必須有樂理尤其和聲的認識。對不同曲目的涉獵以便寫出特定氣氛的樂譜。 須有一定的演奏經(jīng)驗,才能邊寫邊試自己著作的效果。才可以寫出各種程度的古箏演奏者能力范圍內(nèi),能取悅聽眾的樂曲。 也必定須要音準和視奏,以讓思海在沒有樂器的地方也能拼砌音符。 即興(Improvision) 當作曲的能力去到一定程度,寫曲子已成為本能的一部分。 這種能力發(fā)展至完熟,便能在未事先寫作及練習的情況下,對著古箏隨手彈奏出符合和聲,而吸引人的曲子。 越是高手,越是能在這即興的過程中同時加插自己想要的效果。 當一個人的古箏之路能走到此,相信已是人箏合一的最終境界了。 教學(Teaching) 學而優(yōu)則教 在以上的不同的階段獲得超凡的技藝時,當然能薪火相傳,教下一代的人最好。 教學是一種獨立于以上任何一種技術的技能,必須理解初學者的心態(tài),與及熟悉不同練習方法的效果。 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走遍每一階段。至少,本篇可提供一個藍圖看往后的路有什么內(nèi)容,希望大家都能在學箏路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不枉此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