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銜草,首載于《滇南本草》?!吨参锩麑崍D考》稱其為“破血丹”,陜西地區(qū)稱之為“鹿壽草”。 此藥甘平無毒,性柔和而不峻。古之記載,有補虛益腎,祛風除濕,活血調(diào)經(jīng)等功效。 我院以此作為鹿壽茶,經(jīng)常當茶飲。經(jīng)藥理和臨床觀察,有良好的降血脂、降壓、強心等作用,是中老年人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良藥,經(jīng)常服用,有健身防病之功效,在日本及東南亞一帶很受歡迎。 我們從70年代起,試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現(xiàn)其作用廣泛而平和,值得推廣應用。 1 如治一張姓女工人,59歲,述經(jīng)常發(fā)生胸悶,胸痛氣短約2年之久,近來胸痛加重半月,舌質(zhì)黯,舌邊有齒痕,脈細。辨證屬血脈痹阻,宗氣不暢。治法宜通宗氣,暢行血脈。 用鹿銜草15g,加入瓜蔞、薤白、丹參、川芎、葛根、降香、赤芍、草決明、枳實、萊菔子、菊花,連服12劑,胸痹癥狀大減,療效十分顯著,后以上方去萊菔子,繼服30余劑而愈。 此方用瓜蔞、薤白、枳實行氣化痰寬胸散結;丹參、川芎、降香、赤芍、葛根活血行氣消瘀;鹿銜草、草決明、菊花清肝益腎,降壓降脂,軟化血管。 此方用治氣滯血瘀型血管硬化的病人,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于是便體會到鹿銜草對心腦血管疾病確有療效。 2 查古今資料,《植物名實圖考》記載鹿銜草有“通經(jīng),強筋健骨,補腰腎,生津液”之功; 《陜西中草藥》記載其“補腎壯陽,調(diào)經(jīng)活血,收斂止血,治虛勞咳嗽,腎虛盜汗,腰膝無力,風濕及類風濕關節(jié)炎,半身不遂,崩漏白帶,結膜炎,各種出血。” 動物實驗提示其能增強衰弱蛙心的心搏,調(diào)整心率,但對正常蛙則無明顯作用;能擴張血管,而使血壓下降,葉的作用較根莖強。 于是進一步認識到鹿銜草對中老年的心腦血管疾病,不論理論和臨床都證實確有療效。 3 它藥源廣泛,性平無毒,補泄兼能,物美價廉,宜于久服。 個人體會鹿銜草補腎強腰膝、祛風濕作用比較顯著,可與杜仲、寄生、懷牛膝等配伍應用。 其還有強心、降壓、降血脂的作用。強心可配伍附子、人參、桂枝等;降血壓可配伍杜仲、豨薟草、夏枯草、鉤藤、川牛膝等;降血脂常與草決明、生山楂等同用。 注:本文選摘自《張學文臨證心得手記》,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2014年1月。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