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都很疼,那種疼痛是你無法忘掉的。
大家新年好! 這兩天的賀歲檔非常熱鬧。 《流浪地球》、《飛馳人生》、《我是外星人》…… 每一部都口碑上佳,值得一看。 作為劉慈欣老師的鐵粉和半資深科幻影迷,大年初一,我興沖沖地看了《流浪地球》,上豆瓣激動地給《流浪地球》打了五星。 截止到目前,《流浪地球》的豆瓣評分為8.4分,并且還有繼續(xù)上漲的趨勢。 從各位豆瓣er的打分來看,五星和四星好評居多,有一些三星評價,一星和兩星的差評也有不少。 然而在朋友面前吹爆《流浪地球》的我,面對一星差評,心情其實是平靜的。 畢竟,任何一部電影都不可能做到零差評,就連豆瓣最高分劇情片《肖申克的救贖》,也有一千多人給出了一星的評價。 然而,當(dāng)翻閱《流浪地球》短評的時候,我的心情再也無法平靜—— 在熱門短評里,居然有那么多完全無法理喻的差評! 在一星和兩星差評中,數(shù)量最多也最無腦的差評,非吳京梗和戰(zhàn)狼梗莫屬。 以上這些評價,都出自于豆瓣熱門短評。 基本上每刷個5條,就能刷到1條上述的智障評論。 我并不是不能接受自己喜歡的電影被打一星。 但如果被打一星是因為以上這些理由,那么恕我直言,《流浪地球》真的不是拍給這些人看的。 認真看過《流浪地球》的觀眾,都很清楚《流浪地球》到底講的是一個什么故事。 無論是電影中的主角,還是世界各個地區(qū)的救援隊,他們都是在為人類文明浴血而戰(zhàn)。 無關(guān)國籍,無關(guān)膚色,他們都是地球的戰(zhàn)士。 這么一部充滿著國際主義色彩的科幻電影,究竟“戰(zhàn)狼”在了哪里? 就因為最終拯救世界的是黃皮膚黑頭發(fā)的中國人,所以《流浪地球》就變成“戰(zhàn)狼”式大片了? 按照這個邏輯,蝙蝠俠、蜘蛛俠、美國隊長都是美國人,所以他們都是美國戰(zhàn)狼? 《環(huán)太平洋》里,中國機甲和俄羅斯機甲全都打了醬油領(lǐng)了便當(dāng),最后拯救世界的居然是單槍匹馬的美國機甲,為什么沒人吐槽這是美國人的意淫之作? 還是說,問題的根源其實在于: 最終拯救地球的是中國人。 如果拯救地球的是美國人、法國人、德國人、外星人……是不是所有的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所以我算是明白了某些人的腦回路了: 在他們眼里,中國人就不配拯救地球。 畢竟,在這些人眼里,一部講述中國人在異國他鄉(xiāng)拯救中國人的《戰(zhàn)狼2》,都是該被踩上一萬只腳的。 姑且不論“戰(zhàn)狼”該不該被黑,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看出,《流浪地球》和“戰(zhàn)狼”半毛錢關(guān)系都沒有。 至于那些看到主演有吳京就給一星的人……這腦回路已經(jīng)難以用語言來形容了。 比如這一位仁兄,請大家關(guān)注他的ID,字里行間極其惡毒,讓人齒冷: 讓人意外的是,截止到目前,這位仁兄居然在豆瓣得到了91個贊同。 我為什么會對這些腦殘言論出離憤怒,是因為《流浪地球》真的是一部令人激動又感動的誠意之作。 在《流浪地球》上映之前,劇組曾發(fā)布過一系列《流浪地球》的科幻特輯短片,向我們呈現(xiàn)了《流浪地球》幕后的拍攝花絮。 3000張概念設(shè)計圖。 8000張分鏡頭畫稿。 10000件道具制作。 10000 延展平米實景搭建。 《流浪地球》的制作,對于中國電影來說,堪稱前無古人。 而整個《流浪地球》的拍攝過程,可以說是歷經(jīng)艱難和險阻: 由于頭盔內(nèi)空氣很少,年事已高的吳孟達一摘下頭盔,就得立即吸氧。 需要吸氧的不僅是老人,還有飾演救援分隊隊長的正值壯年的硬漢李光潔。 吳京自述,身上的航天服重達60多公斤。 而其他演員穿的道具服比吳京的太空服還要重。 李光潔坦言:
因為疼痛,李光潔還對導(dǎo)演開起了苦澀的玩笑。 當(dāng)導(dǎo)演說在講戲的時候說:
李光潔苦笑著說:
對于中國科幻電影來說,《流浪地球》所要面對的拍攝難度,同樣前無古人。 而他們付出了那么多汗水和努力,最終換來的可能是顆粒無收的結(jié)局。 3.2億的拍攝成本,對于動輒投資十幾億美金的好萊塢大片來說并不算高。 但是對于國內(nèi)科幻電影來說,3.2億的拍攝成本就是近乎天價的存在,導(dǎo)演和吳京為此不惜投資數(shù)千萬元。 無論是制片人,還是導(dǎo)演或是演員,他們心里很清楚,那么多辛苦的付出和天價的投入,最終換來的,很有可能是票房慘敗、口碑撲街。 從小說《流浪地球》的版權(quán)被收購開始,業(yè)界對電影《流浪地球》基本都持有悲觀的態(tài)度。 尤其是當(dāng)《三體》電影幾乎流產(chǎn)之后,無論是科幻影迷還是劉慈欣的書粉,都對《流浪地球》一片唱衰。 就連《流浪地球》的導(dǎo)演郭帆,對自己所執(zhí)導(dǎo)的這部電影都沒有太大的信心。 他曾說:
雖千萬人而吾往矣,此之謂也。 他們做好了極有可能失敗的準備,然后不惜一切代價放手一搏。 而他們之所以甘冒此險,都是出于對中國科幻電影的執(zhí)著與熱愛。 對中國科幻電影來說,《流浪地球》可能前無古人,但一定不會后無來者。無論這股前浪是披荊斬棘還是死在沙灘,都一定有后浪隨波而來。 如今,科幻元年開啟,火種已經(jīng)點燃,希望已然種下。 就像郭帆導(dǎo)演在《流浪地球》科幻專輯短片的末尾說得那樣: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法科奧夫”(fakeaofu7) |
|
來自: 東泰山人 > 《藝學(xué)\影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