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高祖李淵在位時,秦王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事變,干掉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逼迫老爹李淵禪位,搶奪了皇帝寶座,史稱唐太宗。 ![]() 李世民 玄武門事變 唐殤帝李重茂在位時,臨淄王李隆基也效仿曾祖父李世民,發(fā)動了唐隆政變,斬殺了實權(quán)派的韋皇后及其族人、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人,逼迫李重茂禪位,使得老爹唐睿宗李旦復(fù)位,后來李旦對朝政不感興趣,禪位給了兒子李隆基,史稱唐玄宗,也稱作唐明皇。 ![]() 唐明皇《妖貓傳》劇照 在唐太宗之后,唐玄宗之前,還有一位企圖發(fā)動政變奪取皇位的人物,他叫李重俊。 李重俊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三子,生母不詳,最初受封義興郡王、衛(wèi)王,神龍二年(公元706年)被冊立為皇太子。 李重俊當太子的時候,因為他不是皇后韋氏親生的兒子,受到韋皇后等人的猜忌排擠,安樂公主、武三思等人野心勃勃,對太子之位構(gòu)成了嚴重威脅,駙馬武崇訓(xùn)常常教唆公主凌忽重俊,因為李重俊非韋氏所生,常呼之為奴。還勸公主廢除李重俊為王,自立為皇太女。 ![]() 神龍三年(707年)夏七月,不勝憤怒的太子李重俊聯(lián)合禁軍將領(lǐng)李多祚、李承況、獨孤祎之等三百余人,發(fā)動了“節(jié)愍太子玄武門政變”。 李重俊等首先斬殺了武三思、武崇訓(xùn)父子,而后攻打皇宮的玄武門,企圖斬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人。 韋皇后得知消息,立即簇擁著唐中宗李顯來到城門之上,唐中宗在上面向禁軍喊話:“爾等是朕的衛(wèi)士,為何犯上作亂?誰能斬殺李多祚等叛賊,朕保你富貴!” 同時詔令左羽林軍將軍劉仁景勤王護駕。 禁軍將領(lǐng)王歡喜等人突然臨陣倒戈,斬殺了李承況、獨孤祎之等將領(lǐng),李重俊臨時組建的政變軍隊瞬間作鳥獸散,政變宣布失敗,李重俊率一百多個騎兵逃出肅章門,朝終南山方向狼狽逃竄。 ![]() 唐中宗李顯劇照 唐中宗李顯下詔,令趙思慎率騎兵追趕,李重俊抵達雩縣(今屬陜西戶縣)西十余里處,只剩下幾個親信跟隨在身邊,夜幕降臨,李重俊領(lǐng)著幾個親信來到樹林中休息,親信中有人感到絕望,就將太子李重俊刺殺了。 唐中宗李顯命人割下李重俊的頭顱,放在太廟,祭奠武三思父子,并廢掉太子封號。 唐睿宗在位時期,恢復(fù)了李重俊的太子封號,追謚“節(jié)愍”,陪葬唐中宗的陵寢定陵。 同樣是發(fā)動政變,李世民成功了,李隆基也成功了,為何李重俊就敗得這么慘? 原因很簡單,李世民、李隆基都是有勇有謀之人,他們控制了皇帝,當然會成功,而李重俊有勇無謀,沒有能力控制唐中宗,政變必敗無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