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周水晶珠飾的研究和鑒定中,對其歲月痕跡的分析是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歲月的痕跡包括其器表氧化形成的包漿光氣、質(zhì)地氧化形成的熟舊質(zhì)感、使用過程中形成的殘損痕跡、入土后形成的原始狀態(tài)。(圖一) 圖一 一、光氣 東周水晶珠飾在加工過程中會進行精細的拋光使之在光澤上有一定亮度,在土層中受到數(shù)千年的氧化腐蝕其表會形成許多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小坑洼且表面光澤有一種柔和、內(nèi)斂而不刺眼的光澤,這種打磨拋光和氧化形成的皮殼成為東周水晶特有的光氣包漿(圖二)。但有的水晶珠飾在打磨成型后并未做太精細的拋光加之風化作用使其表面有一種亞光的感覺(圖三)。 圖二 圖三 二、熟舊 東周水晶珠飾熟舊感大致由選料、佩戴、入土氧化等諸多因素形成。熟舊感和光氣共同成就了水晶的包漿特點,但值得一提的是水晶的柔和光氣主要突出器表的光澤,而熟舊更多的是表現(xiàn)器表的質(zhì)感,所以兩者表現(xiàn)了水晶包漿的不同方面。熟舊感給人的是一種近油潤性的視覺觀感。(圖四) 圖四 三、使用痕 水晶材質(zhì)的質(zhì)地相對較硬,只有較長期的佩戴使用才會形成磨損(圖五),所以一般見到的東周水晶珠飾看到的較多殘損情況是磕碰和驚裂的痕跡。在這類痕跡的研究和鑒定中應(yīng)關(guān)注其風格呈現(xiàn)的是否自然而非人工(圖六——圖七)。 圖五 圖六 圖七 四、原始狀態(tài) 東周水晶珠飾的原始狀態(tài)一般講的是其未清理的生美狀態(tài)(圖八——圖九)。這種在水晶的做偽中可以經(jīng)??吹?,所以大家一定找準標準器學習,以防誤入歧途。 圖八 圖九 學生因手頭資料、自身精力和水平有限對不周及未提及之處還望大家多多指正補充。 特別鳴謝黃百川、杜琳彤兩位老師 感謝大家觀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