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記憶中最熟悉的場景就是下雨天站在窗前看雨珠滴打著大地,或許聲音不夠清脆,但足以蕩漾起內(nèi)心的火花。 行旅的人總是習(xí)慣聽著雨,思念著最遙遠(yuǎn)的塵跡,等到真正被眼前的真實蒼涼了內(nèi)心的不修邊幅的幻想,就捧著水杯,飲下被情緒醞釀到渾濁不堪的死水。于無味處品余歡,經(jīng)不起波濤洶涌的生活只能在平淡無奇時尋找雨巷中的丁香花,看著模糊的身影,沉醉亦或是回味。 太過于美好的事物總是會讓人沉浸在自我封閉中,得不到陽光溫潤的生物體只能在黑夜的徘徊中凋零破碎,最后的幻滅是看不到誘人的彩虹,迎著風(fēng),化成粉,飄到山野中收集還沒有升華的雨珠,放生在一棵古老到數(shù)不清年輪的古樹下,只在旱季的白天來祭奠。 如果可以,我還是選擇在回憶中生存,在現(xiàn)實的來來往往中幻滅,繽紛的夏季,留給海洋寬闊的胸懷,在可以明確感觸的溫度中低落再升起,在港口的夜晚畫下一顆無法忘記的星星,埋在沙灘里,等待著大雨飄過的黑夜,發(fā)出璀璨的光亮。曾經(jīng)的我,向往著那種格調(diào)千古的生活,站在泰山的頂端,享受風(fēng)雨的洗禮。來自平原上的我忍受不了海拔的膽顫心驚,中原的黃土,習(xí)慣了千年風(fēng)韻的沉淀,在新奇且刺激面前只能保持著中庸的本分,就像平原的茶,清淡的足以將周遭的喧嘩安定下。 我想這就是思維的力量,明明站在原地踱步,卻能給你周游世界、穿越今古一般的感受,飄過西藏,回首漢唐,凡塵的人應(yīng)該有著凡塵的心,只要不僭越本所固有的境界,便可以跨越時間與空間欣賞縱橫交錯的美。 很久以前開的花,也能在今天聞到?jīng)]有消減的馨香,只不過這種香味也感染了和你一樣的人,不新鮮卻也不顯得干萎。有一些東西存放的越久愈會于解封之后令人感到格外的新鮮,也有些東西經(jīng)不起時間的沖蝕,只要一瞬間便能讓人全無新鮮之意。我曾想這些東西是什么,只是內(nèi)心深處的影子一直不敢去回答罷了。與其做一個看破迷霧的人,倒不如裝作無知,冰圣人的模樣,只是一種被眾多朝拜者逐漸遺棄的對象。一半醉意,一般清醒,才能品出交錯雜 這也許就是我喜歡下雨天的原因吧,萬物俱籟,都在洗滌并且重塑著自我,在安靜中思考未來,追懷過去,當(dāng)所有的點都聚焦在一個人身上時,便可以趁著雨水一飲揮空。迷蒙是一種安靜,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意境,迷蒙中可以走出清確,也可以迷失自我,這種失路與尋路的感覺或許正是阮籍止不住大哭的原因吧,不過可以推論的是,當(dāng)時的他很需要一場朦朧的雨。 尋常相見了,猶道不如初,一杯載著無力的冰冷的雨,喚醒一杯夾著倦意的空寂的累,無聲處的驚雷,是誰連累了誰? 影亂紅塵步微在,回生一寸惹凡心。 道也無情倒無晴,風(fēng)雨三更楓雨經(jīng)。 |
|
來自: 風(fēng)舞三湘 > 《敘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