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在河南省的桐柏山一帶為易友尋地,剛好經(jīng)過此處,順路考察了一下。
01,于案山看來龍一
圖1,此桐柏山干龍張開的其中一重大帳,卻也幾經(jīng)起伏,抬起高山成“漲天水”形,腳下帶數(shù)倉。
02,于案山看來龍
圖2,一路“漲天水星”行龍,復(fù)抬起“獻(xiàn)天金星”為此段龍脈的少祖山。
03,于案山看穴星
圖3,自“獻(xiàn)天金”下脈,再出兩個金星,開窩結(jié)穴。
04,于案山看來龍拼接廣角圖
圖4,再看一張行龍拼接廣角圖,可知來龍一步小抬起,轉(zhuǎn)化水星行龍,以金星作少祖,再落下兩個金星而開窩結(jié)穴。
05,于案山拉鏡頭看穴星
圖5,自行龍帶倉而來,至少祖山-父母山-穴星皆金星,乃至右邊生出的倉星和下砂皆圓起之狀,正是:“山山有轉(zhuǎn)腳,嶺嶺有豐圓”,可知龍身帶來大富之證。
06,于案山拉鏡頭看穴星
圖6,落脈屈曲如生蛇下嶺,穴星開窩結(jié)于微乳處。
07,于案山拉鏡頭看穴星
圖7,星體豐圓厚重,是為富態(tài)。穴星上尖下圓是為螺形,結(jié)穴于開口吐肉處,是為“青螺吐肉形”。
08,于案山拉鏡頭看穴星
圖8,拉近鏡頭看,穴星似一青螺,也是金星開窩,等于是螺開口吐肉。
09,于案山換角度看來龍全景圖
圖9,換一角度看,行龍如平浪緩行,抬起高金,再屈曲落脈,轉(zhuǎn)出兩金而結(jié)穴,下砂回轉(zhuǎn),逆收送龍之水。
10,于案山換角度看來龍
圖10,左水倒右之局,以白虎砂回轉(zhuǎn)數(shù)重,是為下砂強而有力。
11,于案山換角度看穴星示意圖
圖11,嶺嶺豐圓,砂砂回轉(zhuǎn),是為大富之證。
12,于案山換角度拉鏡頭看穴星
圖12,似青螺吐肉,又似彌勒坐佛。
13,于穴星下仰看穴場
圖13,于穴星腳下看,可見少祖山至父母山,一路降勢而下。
14,于穴星下仰看穴場
圖14,只可惜,墳主后人,在山腳建造祠堂,一心以為可念祖德,卻不知道所害二危害:1,挖去了內(nèi)龍虎砂回抱之腳;2,屋角尖射穴場。
15,于穴星下拉鏡頭看穴場
圖15,紅圈處為闞氏祖墳,于窩中極為藏風(fēng)。
16,于青龍砂前方側(cè)看穴場
圖16,窩間原有吐唇,闞氏后人發(fā)達(dá)后,又加大了三層人造唇托。
17,于拜臺看青龍砂
圖17,近看墓相不便發(fā)出,此是于墳前看青龍砂,拼接有所變形了,實地看是彎抱的。
18,于拜臺看白虎砂
圖18,此地中間葬兩墳,為闞氏的祖父母,右邊近來添葬了一新墳。
19,于拜臺下看明堂
圖19,因墳前種了不少柏樹遮擋視線,只能于拜臺下拍攝明堂,先以白虎砂收拾內(nèi)局,再以平腰馬作案,遠(yuǎn)以土形高山為朝。
20,于拜臺下看明堂廣角圖
圖20,內(nèi)堂下所建祠堂,剛好是尖角射穴,雖比穴位低許多,但在墳前明顯可見,仍是有侵害。
21,于墳后下脈俯看穴場與明堂
圖21,其實此地是回龍顧祖之局,朝山最高峰即是來龍老祖宗,并且是干龍行度,大過峽后,正龍仍去,伸出一枝帳角,另起星回頭朝對來龍祖宗而結(jié)。
22,于墳后拉鏡頭看明堂
圖22,闞氏祖父母二墳,各立向不同,祖母立甲山庚向,祖父立卯山酉向,按后方所下脈氣,是祖母墳為正穴。看朝山庫柜高聳,也是大富之器。
23,于墳后拉鏡頭看明堂
圖23,此地朝庫柜而大富,朝老祖山則是回龍顧祖乃為大貴。
24,于墳后拉鏡頭看朝山
圖24,拉鏡頭看,老祖山是一支頓旗。
25,于白虎砂側(cè)看穴場
圖25,左方起午峰,又是庫柜,又是富器。穴星彎抱成窩,有如螺口。一條隱隱脈線吊下穴位,前吐小唇。
26,于白虎砂側(cè)看穴場
圖26,穴星彎抱成窩,有如螺口。一條隱隱脈線吊下穴位,前吐小唇。
27,于白虎砂側(cè)看穴場
圖27,穴星左右彎抱成窩,十分有情。
28,于穴星頂看來龍
圖28,側(cè)看少祖山又如覆鐘金,轉(zhuǎn)化父母山為大武金。
29,于穴星頂俯看穴場與明堂
圖29,于高處俯看穴場十分養(yǎng)眼,龍虎掬抱有情,本身白虎砂回轉(zhuǎn)兜收堂局,不見去水。正是:下砂收盡源頭水,兒孫買盡世間田。闞氏祖墳一立庚向,一立酉向,如果立辛向就更顯自然了。
30,于穴星頂拉鏡頭看朝山
圖30,立辛向為回龍顧祖,下砂更有力,案山更環(huán)抱,朝山更氣勢,是為大貴之向。
31,于墳后看左方一
圖31,青龍起高峰,為庫柜形。
32,于墳后看左方二
圖32,外青龍順抱作外案,內(nèi)青龍回抱穴場。
33,于墳后看右方一
圖33,白虎余砂再起一峰,是為倉形。
34,于墳后看右方二
圖34,內(nèi)白虎大抱過堂,十分有情又有力。
35,于青龍砂側(cè)看來龍至穴場
圖35,下山的時候,在青龍砂回頭再拍一張,此角度看少祖山落脈至穴星,視覺效果很好。
36,于青龍砂側(cè)看穴場
圖36,拉鏡頭看,從穴星頂?shù)跸卵ㄎ坏碾[隱脈線也看清楚了,可知真氣入穴,龍真穴的。
【數(shù)據(jù)】以地盤列出: 闞氏祖父墳:立卯山96度, 闞氏祖母墳:立甲山78度, 青龍起峰:在整個午字。 朝山:庚酉辛峰起。
注:此地是先安葬后立碑,看碑上刻1991年立,那此墳應(yīng)該是葬于80年代。
【淺論】 此為桐柏山乃干龍行度,伸出其中一枝帳角,另起星而結(jié)。行龍帶倉帶庫,加上自少祖山至穴星,連出三金星,皆主富格。且下砂收水有力,又是富證。干龍行度,力量厚重,一枝一角,皆比普通行龍力大,如是立回龍顧祖之向,則是大貴(巒頭與理氣皆主大貴)。今闞氏墳立庚酉之向,因理氣與形巒之差,只主大富矣!
附古訣: 十個富穴九個窩,恍如大堂一暖閣,八面凹風(fēng)都不見,金城水繞眠弓案。 四圍八方俱豐盈,水聚天心更有情,入首氣壯鱉蓋形,富比陶朱塞上翁。
【反饋】 聞鄉(xiāng)人說,闞某人之前是很貧窮的家庭,日子非常艱難,其祖母死后,無力尋地安葬,舅家見可憐,遂送此地與其安葬。自葬后,闞某人竟然得際遇大發(fā),二十年間身家過十億。但近年竟然在墳下購地建祠堂,屋形剛好斜角射穴,此形煞主是非官司,而今年聞?wù)f其公司出了大問題。(注:葬時闞某人已出生,此為催富墳)
【后語】 莫道高山無發(fā)富之地,觀看本案例后,再參考舊案例: 四川行》某集團老總的祖墳 http:///read.php?tid=68527 兩相研究,可對高山發(fā)富地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