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簡直是太幸福了!”兒子拿著一件新買的價值不菲的遙控玩具,邊玩邊對我說。對于小孩子來說,有一件如意的玩具,或者有幾個要好的玩伴來陪他們玩、伴他們瘋,可能就是最幸福的事兒。 幸福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需求的,沒有人不渴望自己幸福。同樣,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那么,作為父母,我們是否想過,孩子的幸福感到底從哪里來?今天,顆粒兒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顆粒兒認為,要想知道孩子的幸福感從哪里來,先要看看以下“三種感覺”,孩子有沒有?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存在感?存在感主要是指孩子情感上的需求。每個孩子在家里都希望有存在的地位、有存在的價值,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陪伴。比如以下一些情況我們是否做到:孩子給你說話時,你是否認真傾聽?孩子的圈子你了解多少?你對孩子的生活圈子認可嗎?你認識孩子的朋友嗎?你是否與孩子一起培養(yǎng)興趣愛好、一起去參與孩子的智力游戲,陪伴孩子度過空閑的時間?你經常認可和贊美孩子嗎?孩子的重要時刻,如生日、表演、頒獎、親子活動或者其它上臺展示的機會等等,你是否陪在身旁為孩子鼓掌加油? 說到底,要讓孩子有存在感,父母就要做孩子的鐵桿粉絲,為孩子每一天的成長點贊!為孩子每一次的成功喝彩!如果孩子連最基本的存在感都沒有,能有幸福感嗎? 二、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滿足感?滿足感主要是指孩子物質上的需求。如果一個孩子連最基本的物質需求都滿足不了,你想他會有幸福感嗎?從最基本的吃喝到穿衣,從最需要的玩具到學具等等,父母都要盡量去滿足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愛。 這一點,我們大多數家長都能做到,關鍵是在滿足孩子物質需求的同時要把握好原則和底線,做好孩子的參謀和導師,不能一味的去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滿足孩子需求時,要有理有節(jié),量力而行,切忌攀比。否則,容易滋生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氣。 三、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獲得感?獲得感主要是指孩子成果性的需求。如果說存在感是一種情感的體驗,滿足感是一種物質的愉悅,那獲得感就是一種成功后的心理享受,是一種結果性的需求。 比如,學會了一些勞動技能,增長了一些社會見識,學會了一些特長技藝,在學習上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學校的表彰,考入了理想的學校等等。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收獲結果的過程,孩子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獲得感中成長起來的。如果孩子連獲得感都沒有,何談幸福感? 這“三種感覺”說完了,你家孩子有嗎?如果全有,祝賀你,你家孩子的幸福感肯定爆棚!如果不全有、基本有,就按照“存在感+滿足感+獲得感=幸福感”這個套路努力去做。 這個套路你記下了嗎?孩子的幸福感哪里來?先看看這“三種感覺”你家孩子有沒有?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為孩子加油!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對于這個話題,如果你也有話說,歡迎留言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