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館歷史悠久,最直觀、最集中的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講,茶館是時代的縮影,是社會的窗口,它從一個側(cè)面折射出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qū)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茶館這個稱呼多見于長江流域,兩廣地區(qū)稱茶館為“茶樓”,而京津地區(qū)又稱為“茶亭”。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中國不同地區(qū)、不同形式的茶館。 福建茶館 上世紀90年代,茶空間更多的是以茶館的形式出現(xiàn)。那個年代,因為與臺灣有著天然的地緣優(yōu)勢,福建最早接觸到來自臺灣茶文化理念,開了最早的茶店,也出現(xiàn)了最早一批的茶藝館。它們大多面向大眾開放,經(jīng)營也比較單純,主要是出售茶葉和提供商談和閑話聊天的空間。當時最“時髦”的應該是欣賞驚艷全國的閩式烏龍茶藝表演。 近幾年,福州、廈門等地的茶館在滿足經(jīng)營功能需要的前提下,空間軟裝布置上都弱化其商業(yè)性,花更多的心思去營造一種雅致的文化生活氛圍,以體驗館形式存在的居多,都是值得讓人駐足停留的地方。 廣州茶樓 廣州茶樓的“富貴氣派”較重。廣州稱茶館為茶樓,吃早點叫吃早茶,廣州茶樓是茶中有飯,飯中有茶。 四川茶館 俗話說:四川“頭上晴天少,眼前茶館多”,四川茶館是市民茶文化最典型的表現(xiàn)。茶館在四川,可謂是遍布大小巷,尤其是在成都。 成都人不能一日無茶,坐茶館是他們生活的組成部分,茶館的功能已遠遠超過了飲食本身的意義。因此,茶文化在四川已演變成獨具巴蜀特色的“茶館文化”。 杭州茶館 杭州茶館文化,起于南宋。當代杭州茶館數(shù)量不如四川成都的多,但茶館的文化氣氛卻大勝一籌。杭州茶館之所以叫“茶室”是別有意境的,一個“室”字,既可以是文人的書室,又可以是佛道的凈室。杭州茶室講究名茶配名水,品茗臨佳境,并貴在一個“真”字。茶室又多些:“仙氣”、“佛氣”與“儒雅”之風。 上海孵茶館 上海是個近代工商城市,茶館里的文化氣氛要稍重些。舊時,上海公園里有茶室,經(jīng)常高朋滿座。上海人上茶館叫“孵茶館”,一個“孵”字道出了老上海人身處鬧市,無法消遣,到茶館暫借清閑的心境。 天津茶館 天津是金元以后由于運河與海漕的需要而形成的,天津茶社主要特點是服務于工商與一般市民的需要,也是方便商客的綜合性活動場所。 茶社類似北京茶館,經(jīng)常是賣茶兼有小吃、清唱、評書、大鼓等。每客一壺一杯,聯(lián)而至者可以一壺幾杯。天津人用茶量大,老天津人講究一日三茶,但文化氣氛不突出,這是北方市民茶館的共同特點。 北京茶館 北京茶館種類繁多,就形成而言,分大茶館、清茶館、書茶館、貳茶鋪、野茶館。老北京有很多書茶館,在這種茶館里,飲茶只是媒介,聽評書是主要內(nèi)容。書茶館,開書以前賣清茶,也為過往行人提供偶飲一兩杯歇息解渴的機會。 開書后,飲茶便與聽書結(jié)合,不再單獨接待一般客人。著名的書茶館布置講究,有藤椅藤桌的,有木椅木桌的,還有些在墻上掛字畫,營造聽書的氣氛。 云南茶館 云南是少數(shù)民族聚集的地區(qū),部分茶館與四川成都茶館相近,但近幾年云南茶館的發(fā)展朝著雅致、精巧方向發(fā)展。 茶館文化是茶文化的縮影,是茶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終端。每一間茶館、茶文化體驗中心都呈現(xiàn)著茶館主人的思想與情感。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