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發(fā)展過程當中,對孩子也好,對成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從孩子幼兒園開始就要培養(yǎng)的,第一個支撐點是“獨立性”,第二個支撐點是“自控力”。真正的早期教育主要是指一個人的發(fā)展,一個人全面的發(fā)展。這個早期發(fā)展就是相當于“打地基”的部分。而在“打地基”的過程當中,獨立性和自控力是我認為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 如果說打兩個比方的話,“獨立性”和“自控力”這兩個相當于我們汽車當中的哪兩個部分?獨立性相當于什么?發(fā)動機。獨立性就是讓一個人可以很獨立自主地完成一件事。一個獨立性比較強的孩子,很多事情不需要大人操心,你給他一個大方向他就做好了。而自控力是什么?剎車系統(tǒng)。如果說你發(fā)動機好,但是剎車不靈你敢上路嗎?是不是不敢?這兩個方面我關(guān)注得比較多。我的孩子在上小學之后,我覺得真的是很省心,相對于這兩方面關(guān)注不夠的家長,越到后面就會越操心。
我認為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有四大關(guān)鍵期。你們經(jīng)常會聽到“敏感期”的說法,而我們用關(guān)鍵期來說,是在孩子關(guān)鍵的時候做關(guān)鍵的事。2歲之前不是培養(yǎng)獨立性,而是親密性。只有自我意識出現(xiàn),它的獨立意識才會有,有了獨立意識之后才可以談獨立性培養(yǎng)。2歲的時候孩子的生活技能、運動技能和語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你在2歲左右就可以培養(yǎng)孩子獨立吃飯了,包括運動的能力也有了,會走路了。當孩子的生活技能、運動技能、語言能力提高之后,他的獨立能力就有了。那么我們重點關(guān)注什么呢?關(guān)注生活自理能力,這是2~6歲的重點。6歲是另外一個階段,當然不是說6歲之后自理能力不重要了,如果說6歲之后自理能力還不好,那要齊頭并進的。自理能力包括吃飯、穿衣、上廁所、洗澡等。 6歲左右,是孩子與父母真正分離的起點,因為他到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里去了,是學校的環(huán)境。到6歲左右,孩子會有一個現(xiàn)象,6歲左右的孩子,有的時候你讓孩子往東他偏要往西。這個時候孩子不是不愿意幫你,因為他會認為同伴說得很重要,他會說某某小朋友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同伴對他的影響很重要,他對父母的話不是百分之百地聽了,這個時候他要獨立。這個時候他是既想要獨立,又必須要依賴父母,內(nèi)心充滿矛盾。他會發(fā)現(xiàn)我離開父母不行,你讓6歲的孩子獨立在家生活一兩天是不行的。孩子內(nèi)心有一種矛盾,一會兒想離開你,一會兒又說還要爸爸媽媽,投入到你的懷抱里,這就是它的內(nèi)心。 這個時候孩子有一個很關(guān)鍵的任務(wù)就是轉(zhuǎn)折任務(wù),從做一個家庭中的孩子,轉(zhuǎn)變?yōu)樽鲆粋€外部世界的孩子。重點關(guān)注的是什么?自主學習能力。從上小學開始,上學第一天讓他自己整理書包。孩子做完作業(yè),你不要幫他,你要告訴他,這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你要默寫的我可以幫你讀,我是輔助你的。你即便是陪他做作業(yè)的時候,你也要讓他有這樣的意識,自主學習能力是從這里開始培養(yǎng)的。 第三個階段是什么?第三個關(guān)鍵期就是9歲了。9歲的時候,是孩子獨立而執(zhí)著的年齡。孩子對很多事情開始執(zhí)著。這個時候他有獨立的能力了?;旧系搅巳哪昙壛耍@個時候的孩子,你讓他自己做點飯是可以的,實在不行你給他一點錢他自己出去吃就可以。這個時候他的獨立能力增強了,能夠獨立完成一些生活中的事情,有比較強的安全感。這個時候他愛思考,喜歡與人為善。愛思考這種現(xiàn)象之后,你要重點關(guān)注的就是他的獨立思考的能力。現(xiàn)在在學?;旧鲜菢藴蚀鸢笧橹?,我們在家要允許孩子獨立發(fā)表意見,從最開始獨立的反問、質(zhì)疑開始,孩子發(fā)表獨立思考的時候,你要多呵護他,而不是打壓他。你不要說你小屁孩懂什么,這個事聽我的。你這樣的話,他就沒有獨立性了。你要慢慢培養(yǎng)他,到9歲的時候,你要開始鼓勵他,問他這個事你怎么看。 然后是青春期,青春期前后,孩子的獨立性是不管你的獨立能力怎么樣,他的獨立性絕對是夠的,他可以為獨立而宣戰(zhàn)。你去看那些離家出走的孩子,基本上沒有小學的,基本上都是初中的孩子,因為那是他的青春期,這個時候他絕大部分的時候都不聽你的了,他可以為獨立而向各方宣戰(zhàn)。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脫離父母,樹立自己的形象,獨立是孩子整個青春期一直在追尋的東西。一個孩子在整個青春期期間所做的一切,都在尋找自我,認識自己、界定自己,依靠自己。以自己的方式向他人宣告自己的內(nèi)心的想法。所以中學生的家長,重點關(guān)注這個就可以了,就是獨立的價值觀。獨立的價值觀是指,對一些事,包括對生活、世界、對很多事情有自己一致的判斷,一致的原則,一致的底線。獨立的價值觀不是靠父母壓給他的,一定是通過多討論、多交流獲得的。
第一個關(guān)鍵點是自主與獨立性的培養(yǎng)。自尊指的是個體對自己做出的能長期保持的評價,表明個體對自己的能力、重要性、成功和價值的信任程度。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很多時候是來自于外界評價,綜合外界評價之后自己做出的評價,我更喜歡用自尊這個詞,而不是自信,因為自信無法準確表達這個意思。 心理學家蘇珊·哈特提出了孩子自我評價的五個方面:首先是學業(yè)能力,孩子上了小學之后,在學習上的表現(xiàn),不一定是說一定要考第一,考100分,而是能否被認可,這一點很重要,特別是孩子有進步就會比較好。所以對于學業(yè)能力孩子會作為自我評價的一個部分。但是學習不是唯一的,還有很多其他的方面。第二個就是運動能力,運動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現(xiàn)在的孩子在學校要參加運動會,參加業(yè)余的項目。我的女兒拿回來兩三張這種證書。基本都和運動有關(guān)的,跳繩得了第幾名,跳遠得了第幾名,都是和孩子的運動有關(guān)的。第三個是社會能力,這是和其他人相處的社會能力。第四個是外表長相,外表長相在幼兒階段還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孩子也是很注重的,現(xiàn)在的孩子都喜歡漂亮,喜歡帥。到了青春期,如果說你的孩子喜歡穿漂亮衣服,喜歡化化淡妝,你要鼓勵孩子,只要不是奇裝異服就可以了。孩子的心理都是這樣的,有時候外表長相在他們自我評價的時候,甚至比成績更重要。第五個就是行為舉止,行為舉止是說我自己做的事得到認可,就是大事小事都是這樣的,在學習、生活方方面面,我做的事你能不能給我一個肯定、表揚和鼓勵。如果說孩子做的這個事你說他做得很好,表揚了他,他的自尊就上去了。你對他不斷地認可,他的自尊就上去了。 培養(yǎng)孩子自尊心的四個要點—— 第一是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重要的能力領(lǐng)域。剛剛講到五個方面就是五個大的方向。我的孩子上小學之后,我們帶孩子去散步,有一天她的媽媽突然在散步的過程當中,開始和孩子玩一個游戲叫數(shù)優(yōu)點和缺點,數(shù)出了20多個優(yōu)點,也有幾個缺點,孩子非常開心。轉(zhuǎn)化為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有這么多厲害的地方,當然也不能讓他過于自信,要讓他知道自己的缺點,過度的自信就是自負了。你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優(yōu)點,也知道自己的缺點。 第二是讓孩子在積極體驗當中提升自信。我的女兒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他們班里有一個孩子叫濤濤,會認2000多個漢字,會做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還會背乘法表。她有一段時間回來就問我們,爸爸媽媽,我是不是很笨?其實我們一開始并沒有關(guān)注這個話題。過了一段時間,我們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問題,要正確引導孩子,否則孩子會感到自卑。過了半個月,我?guī)е业暮⒆拥叫^(qū)里面做了一個小比賽,大概有100米的距離,比賽跑步。男孩子一般都不服輸?shù)?,他就答應了。第一圈下來,濤濤落后我女兒十幾米,跑得直喘粗氣。他說這次不算,結(jié)果連續(xù)比了幾次下來,越到后面落后越多。其實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這樣的場景出現(xiàn)。家長要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擅長的地方。這就是體驗,讓孩子在一次積極的體驗當中提升自己。這個在心理學當中叫“高峰體驗”,在成人世界里叫成就感。你一定要做一件事去體現(xiàn)你的成就感,要強化,那么孩子有一個認知的改變,認知改變之后,后面很多的情況也會改變的。 第三是鼓勵孩子積極面對問題和困難。在困難和問題面前讓孩子積極面對,鼓勵孩子去克服。比如說學會堅持,我們也可以做很多事去培養(yǎng),比如說彈鋼琴。我的孩子學了兩三年鋼琴,我沒讓她去考級。在這個階段的重點不是讓孩子彈得多好,而是說通過彈鋼琴這件事練習孩子的韌性、意志力、抗挫折力等等。一個孩子可以連續(xù)練幾年的鋼琴,這個孩子的意志力不會差的。因為鋼琴要每天都練的,相對來說是比較枯燥的。孩子可以堅持下去,自尊心也會增強。 第四是家長的無條件支持和積極關(guān)注。這是培養(yǎng)自尊心的四個要點。這是第一個關(guān)鍵點。 第二個關(guān)鍵點是依戀關(guān)系與獨立性培養(yǎng)。依戀關(guān)系是心理學當中研究的一個重點的問題。這是0~3歲的一個重要的階段。當中會分為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紊亂型。安全型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長的。這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試驗,你的孩子剛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會哭鬧,這是很正常的,孩子要入園哭鬧是很正常的。你們觀察一下,你們不要一開始就很著急,孩子哭鬧沒事的,之后的表現(xiàn)才是最重要的。有的孩子哭鬧幾分鐘,他沒事。但是你走的時候他很不情愿。三五分鐘之后,他看到那么多小朋友,那么多老師,就自己跑去和老師孩子們一起去玩了。兩三分鐘之后就不鬧了,在一天很開心。到放學你去接他的時候,他撲面而來迎接你,或者是抱著你,或者是親你,或者是很開心地跟你講爸爸媽媽來了。這種情況下的依戀關(guān)系就是安全型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的獨立性就好培養(yǎng)。 其他的情況是什么樣的?最嚴重的情況是,你沒離開之前孩子會哭鬧,之后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都會哭鬧,甚至有的時候想起來就會哭。下午你去接他的時候他并不是很開心,他有可能打你、捏你,表現(xiàn)出不高興。那就是非安全型的,這叫矛盾型的,是對抗型的。還有紊亂型、回避型都是不安全型的依戀關(guān)系。他離開你他就無法和其他小朋友玩了,和老師一起玩了,你說獨立性能好嗎?因此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我建議大家不要長時間地離開孩子,依戀關(guān)系最佳的建立對象是媽媽,其次是爸爸。我給大家的建議是說,晚上的時間一定要和孩子待在一起。依戀關(guān)系沒有建立好,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安全感不夠。 第三個關(guān)鍵點是養(yǎng)育風格與獨立性培養(yǎng)。這也是一個比較學術(shù)性的研究成果。養(yǎng)育風格有四種,第一種是權(quán)威型,我們現(xiàn)在天天接觸的是愛與自由,就是給孩子愛和自由。其中一個維度是高控。我覺得這個詞有點容易產(chǎn)生誤解。我覺得可以用規(guī)則、約束更好。你對孩子既有愛與自由又有規(guī)則和約束,你就是權(quán)威型的父母。如果說你沒有太多的關(guān)愛只有規(guī)則和約束那就是專制型的。在低控當中,我的書當中有一個案例,就是有一個5歲孩子的媽媽給我寫了一封信說,她的孩子5歲的時候,動不動就生氣,打媽媽。這就是小的時候愛與自由給的太多,規(guī)則太少了。這是縱容型的。還有一種就是忽視型的。相信今天來的各位一定不是忽視型的,因為你們很關(guān)注孩子的教育。跟蹤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權(quán)威型的教育風格,有利于獨立性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發(fā)展是最好的。
第一,在家里既要講愛也要講理。要對孩子講愛、有關(guān)愛、有尊重、有接納,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家庭是社會性發(fā)展的起點,需要講理。社會化是規(guī)范兒童行為,控制其不合理沖動的一種方式。所以你對孩子要有要求、限制、約束,給孩子立界限、定規(guī)則。既要講愛也要講理,理就在這里。 第二,溫柔而堅定地守住底線,耐心而堅決地樹立權(quán)威。你要求孩子做出適當行為的時候,你要堅持。我們一旦對孩子提出要求,一定要言出必行,切忌優(yōu)柔寡斷。你說出來就要堅持做到,否則的話,你的規(guī)矩就沒用了。 第三,順應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選擇。這當中內(nèi)容太多,我就不展開了。順應孩子的天性,多給孩子一些選擇,才可以讓孩子獨立。 第四,允許孩子犯錯,學會管教孩子。觸及原則問題要及時引導,對待孩子的價值觀要堅定。這些話題在我的《自控力》那本書當中都寫過了。
哈佛大學有關(guān)研究表明,在人的發(fā)展當中有兩個方向,一個是親密性,一個是獨立性。母親的天然優(yōu)勢是培養(yǎng)孩子的親密性,而父親的天然優(yōu)勢是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著名教育學家孫云曉提出每個孩子都有兩次誕生,第一次是生理上的誕生,而第二次的誕生是在青春期,我稱之為和父母一起“斷奶”。孩子在青春期時精神臍帶上的那一刀一定是要你去剪,這個任務(wù)更多是在爸爸身上,而且這不是說一天就可以做到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因為媽媽十月懷胎生出來的孩子,天然是親密的,怎么會忍心推開呢?爸爸沒有十月懷胎的過程,他在推開的時候,會做得更狠一點。其實我說的是要狠心一點,你不狠心一點孩子是不能獨立的。 如何讓爸爸參與育兒,這里講的是說母親的參與很重要。好爸爸是培養(yǎng)出來的。當然做母親的不要抱怨說,孩子要我培養(yǎng),老公也要我培養(yǎng),是不是很累。但是你要想到,磨刀不誤砍柴工,你把爸爸培養(yǎng)出來了,他就可以幫助你分擔了。爸爸是需要鼓勵的,我這一點也是特別有體會。怎么去培養(yǎng),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把你看過的好書好文章給他看看,久而久之,老公的觀點是會改變的。第二是讓孩子爸爸體驗育兒的快樂,你要給孩子和爸爸獨立在一起的空間,當他們玩的很好的時候,你再參與進去。第三是鼓勵孩子爸爸學習和成長。第四是維護孩子爸爸的尊嚴和威信。這樣的話,慢慢的你的老公就會變成好爸爸了
接下來給大家講一下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斷奶”。這是三個案例。一個是19歲的孩子,母親陪睡到19歲。一個27歲的女子兩年辭職26次,每次都是媽媽幫她投簡歷,每天跟女兒一起吃午餐。一個是53歲的女子,因母親管得太嚴至今未婚,媽媽太強勢了。這幾個案例當中,孩子沒錯,而是父母錯了。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和自己做主的權(quán)利。要把孩子精神的臍帶剪斷,當然最好是爸爸幫忙。這三個就是過度養(yǎng)育的三個典型案例,也就是過度保護、過度溺愛和過度管束的典型。這樣做下來的話,會讓孩子變成啃老族、草莓族和什么都怕。 紀柏倫說,你們的孩子并不是你們的孩子,他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他借你而來,卻非因你而來。他與你在一起,卻不屬于你。你可以給他以愛,卻不能給他以思想,因為他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他的身體,卻不能庇護他的靈魂,因為他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的夢境也無法到達的明天。圣經(jīng)說,你們要知道,你們的孩子并不是你們的,他是上帝派來的天使,你們只是負責照顧。你要把孩子放開一點,你的心態(tài)要放開一點。我們要有一種觀點,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chǎn),這樣你就不會牢牢把孩子攥在手里,你就舍得放開了。
溫柔是一種智慧的態(tài)度。你不能把孩子一下子推到懸崖上去,推開是要用理性方式,幾個關(guān)鍵時期的幾件關(guān)鍵的事你要做好。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有幾個要點,獨立意識、獨立思考和獨立行為。從這三個方面去進行培養(yǎng)。 第一個就是吃飯。我這里講的是吃飯的習慣。早飯、中飯、晚飯要相對固定的時間,一定要盡可能在固定的時間吃飯。第二是為孩子定好吃飯的規(guī)矩。吃是可以吃出自控力的。比如說只能在餐桌上吃飯,沒吃完之前不能離開餐桌。同時,不允許一邊吃飯一邊玩玩具。第三吃飯的時候必須關(guān)掉電視,不能看,聽也不可以。我建議孩子兩歲開始,需要自己吃飯。你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吃飯是一個重要的事。當然吃飯的時候可以聊聊天。稍大一些,要求孩子吃完飯把碗筷放到廚房水槽里。讓他認識到這些事是家庭責任。我不建議孩子做家務(wù)給孩子錢,因為做家務(wù)是每個家庭成員應該承擔的責任。 第二個是如何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習慣。閱讀也是要慢慢培養(yǎng)孩子獨立閱讀的習慣的。在幼兒階段更多是親子閱讀,到小學階段更多是獨立閱讀,也可以獨立閱讀和親子閱讀相結(jié)合。如何讓他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比如說經(jīng)常到圖書館里去。閱讀的時候,盡量不要把孩子自己閱讀的事做了。 第三個是獨立的生活習慣。鼓勵孩子自己做選擇。養(yǎng)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生活自理能力。還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他會慢慢地犯錯,試過之后才可以找到答案。然后是讓孩子體驗獨立做事的成就感。這樣的話,他的獨立生活習慣才可以養(yǎng)好。 最后是如何培養(yǎng)獨立的學習習慣。如果說孩子到了小學一年級以后,你可以從頭開始,跟孩子一起把這些習慣做好,回家后主動做作業(yè),做作業(yè)之前最好先復習一下,做好作業(yè)之后要預習一下,現(xiàn)在老師也是要求這樣做的。做完作業(yè)要自己檢查一遍,孩子做作業(yè)往往是很粗心的,要讓孩子慢慢學會檢查自己的作業(yè)。不會的題目讓他自己先想辦法解決。每天按時完成作業(yè),不磨蹭,自己整理書包,留心觀察生活,喜歡獨立思考等等。當然有一些方面也很重要的,你們也可以去總結(jié)出來。
【轉(zhuǎn)自】 付小平 知名親子教育專家
更多精彩,盡在開心英語! 使用是最好的學習 興趣是最大的動力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qū)前埔不夜城2樓 開心英語 電話:5929571 Lee老師 手機掃描進入商城購買好玩的英文游戲! 足不出戶就可以隨時學英語(微信課堂) 一旦用過你不會想到要換的方法: QQ:528038593 Lee 注明微信課 加入微信“Happy English”聊天群隨時隨地練口語(試驗期間免費)! 加入全天語音聊天室,可以和我們的外教、海外人士、學生海侃神聊、輕松互動,英語練出來。加入資格:轉(zhuǎn)發(fā)本條至朋友圈并截圖轉(zhuǎn)發(fā)微信: leenglish (請注明申請加入微信聊天群。) 成人英語群 小學生英語群 好老師看過來! “開心學教育”一貫追求有趣高效的課堂,找到好老師難,找到有趣的好老師更難,所以要是您或您的朋友可以做得更好,請馬上介紹給我們開心學教育認識,把您的得意課堂視頻發(fā)過來,一經(jīng)采用,賞金大大滴! QQ:528038593 Le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