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907-979年)短短幾十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戰(zhàn)火紛飛。就在這樣一個亂世還出現(xiàn)了不少藝術英才,特別是后梁。先有北派山水鼻祖荊浩,隨后就是“出藍”的關仝。 關仝[tóng],生卒年不詳,一稱關同、關穜。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五代后梁畫家。早年向唐末后梁畫家荊浩學習山水畫,“刻意力學,廢寢忘食”,后在山水畫上自成一家被稱為“關家山水”。他所畫山水頗能表現(xiàn)出關陜一帶山川的特點和雄偉氣勢。北宋米芾說他“工關河之勢,峰巒少秀氣”。關仝擅于畫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漁村山驛的生活景物,能使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悠然如在灞橋風雪中,三峽聞猿時”,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關仝的藝術造詣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他是荊浩畫派的有力繼承者,與荊浩并稱為“荊關”。北宋人將他與李成、范寬并列為“三家鼎峙”,對后世具有深遠影響。 ▲關仝 《秋山晚翠圖》 關仝的傳世畫跡有《關山行旅圖》《秋山晚翠圖》《山溪待渡圖》等。宋代《宣和畫譜》著錄御府藏畫中有其《秋山圖》《江山漁艇圖》《春山蕭寺圖》等94件。 ▲關仝《山溪待渡圖》 《山溪待渡圖》描繪北方山川的雄渾,高峰聳立,瀑布直瀉,山間布置古剎柴關,山下水濱有人策驢待渡,其景色竦擢之狀,突如涌出”,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關仝《關山行旅圖》 《關山行旅圖》畫面上峰巒高聳入云,云纏霧繞,中藏古寺,下有山村野店,行旅往來小憩,生活氣息極其濃郁。上述兩圖從構圖上都是大山堂堂,主峰高聳,都由深遠、高遠構成全景式山水,穿插野渡、行旅等活動,樹木山石的形象符合典型的關氏風格。 ▲ 關仝 《西巖暮色圖團扇》 北京故宮博物院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