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問小錢,第一套人民幣是不是很難集齊??! 毫無疑問,隨著嫦娥四號的升空,集齊這套錢幣的難度,已經(jīng)超越了登天的難度。 ▲我已經(jīng)上天了,麻煩你給集齊 之所以很難集齊,我覺得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第一套人民幣共有62種版別,數(shù)量眾多,收藏復雜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一個原因是,第一套人民幣中的牧馬圖存世量稀少,可遇不可求,所以往往有市無價。而這張鈔票,也因此被譽為人民幣收藏界中的“票王”。 2011年12月28日,一張好品的牧馬圖在上海泓盛秋季拍賣會中,以460萬元的成交價,創(chuàng)造了中國紙幣收藏界的新記錄。 ▲泓盛2011秋季拍賣會-江南藏韻(B11121) 成交價 4,600,000 RMB 那么,作為票王的牧馬圖,為什么存世量會這么少呢? 主要是歷史原因。 1948年12月1日第一套人民幣開始發(fā)行,1955年5月10日第一套人民幣就停止流通了。也就是說,這套人民幣在流通市場上,僅僅存在了7年。 停止流通后的100天內(nèi),銀行就已經(jīng)收回了98%當時流通中的錢幣。 而第一套人民幣中一萬圓面值的“牧馬圖”,發(fā)行于1951年5月17日,在1955年4月1日被收回。流通時間,總共還不到四年。 關鍵是,由于僅發(fā)行于蒙古等少數(shù)偏遠地區(qū),流通市場小,發(fā)行規(guī)模十分有限。 除此以外,這張紙幣又因為發(fā)行于建國初期,當時我國紙幣制造技術水平低下,造紙工藝欠缺,導致當時的貨幣極易被磨損破壞,錢幣保存難度很大。 ▲泓盛2012三月拍賣會-江南藏韻(B12031) 成交價 2,990,000 RMB 何況,以前人們也沒有人民幣收藏意識,六十多年的時間里,絕大多數(shù)“票王”已經(jīng)被損耗掉了。 種種原因綜合起來,造成了第一套人民幣牧馬圖存世量極其稀少。市場上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品相在九品以上的,甚至不超過五張。 這意味著好品的第一套人民幣大全套,目前也不會超過五套。 這張被譽為“稀世珍寶”的牧馬圖,正面主色為淺紫色和紅茶色,冠字只有三羅“ⅠⅡⅢ”一種。 背面主色為淺藍色和茶色,繪有蒙文行名。 ▲背面 拋開這張紙幣的價值不談,牧馬圖的整體設計還是蠻有意境的。 ▲正面 主圖案描繪一位蒙古牧民,手執(zhí)修長的套馬桿子,在一馬平川的草原上牧馬。天空遼闊,牧草豐美,馬兒悠閑,牧馬人、馬與自然構成一副和諧的美麗圖畫。 看到這么美的畫面,小錢好想要一張??! 不騙你,就是因為畫面太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