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帶劍上殿 《曹魏元帝退位詔》 (曹魏元帝曹奐 公元265年) 退位詔曰:“咨爾晉王:我皇祖有虞氏誕膺靈運,受終于陶唐,亦以命于有夏。惟三后陟配于天,而咸用光敷圣德。自茲厥后,天又輯大命于漢?;鸬录人?,乃眷命我高祖。方軌虞夏四代之明顯,我不敢知。惟王乃祖乃父,服膺明哲,輔亮我皇家,勛德光于四海。格爾上下神祗,罔不克順,地平天成,萬邦以乂。應受上帝之命,協(xié)皇極之中。肆予一人,祗承天序,以敬授爾位,歷數實在爾躬。允執(zhí)其中,天祿永終。於戲!王其欽順天命。率循訓典,底綏四國,用保天休,無替我二皇之弘烈?!?/p> 曹奐 白話文: 退位詔書說:晉王啊,我曹氏的祖先虞舜曾經遵照天命,接受了唐堯的禪讓,也因遵循天命把帝位禪讓給夏禹。這三代上古圣王都被賦以配享天帝的崇高待遇,用這些待遇,來向古今天下的人們昭示他們偉大的品德。 后來,上天又將天命授予漢朝。當五行命數是火德的漢朝天命快結束時,我大魏高祖武皇帝得到了上天的垂顧,我大魏文皇帝也順應了天命,接受了漢朝皇帝的禪讓。虞夏商周四代的天象征兆和天命國運,這些都是天下古今人們共知的事情,這些我就不敢多說了。 晉王,你的祖父司馬公諱懿和父親司馬公諱昭,都是通達事理的賢德之人,他們輔佐我大魏四代皇帝,他們的功勛天下人都知曉。你繼承晉王之位后,使得天地間神鬼恭敬,天下風調雨順,大魏舉國安定。因此可以斷定你負有天命,應驗了符書中的預言,你應該即位稱帝。 現(xiàn)在我遵從天地五行循環(huán)的運數,把皇帝位恭敬地禪讓給你。天命已經降臨在你身上,你應該順應天道的變化,你只有這樣做,司馬家的運數和國祚就會永遠傳承下去。 晉王啊,你要依照天命行事、遵守王道、平定天下,保持上天對你的庇佑,不要讓歷代祖先艱難創(chuàng)下的巨大的功業(yè)斷絕了。 曹奐 《曹魏元帝退位詔》發(fā)布歷史背景 曹魏元帝咸熙二年(公元265年),魏國權臣晉王司馬昭卒,長子司馬炎繼承王位,逼迫曹魏末代皇帝元帝曹奐退位。曹魏歷文帝曹丕、明帝曹叡、齊王曹芳、高貴鄉(xiāng)公曹髦、元帝曹奐五代皇帝,歷時共四十六年,至此滅亡。 曹奐生于魏齊王曹芳正始七年(公元246年),本名曹璜,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 高貴鄉(xiāng)公曹髦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曹奐封常道鄉(xiāng)公。甘露五年(公元260年),魏帝高貴鄉(xiāng)公曹髦被司馬昭部將成濟弒殺,司馬昭與眾臣商議,立曹奐為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不承認曹髦的皇帝之位。 曹奐雖名為皇帝,但實為司馬氏的傀儡。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繼任相國、晉王之位。 十一月司馬炎接受禪讓,后改國號為晉,改元年號泰始。 曹奐之所以主動禪位給司馬炎,主要目的是為了使魏國實現(xiàn)政權平穩(wěn)過渡到后來的晉朝,同時,他也是替黎民百姓考慮,讓黎民百姓盡量不因為朝代的更迭而遭受戰(zhàn)火之苦。 從這點來看,曹奐的做法是審時度勢、順應潮流、懂時局、識大體的體現(xiàn),并不是后世人所說的那樣軟弱無能,還是值得被古今天下百姓贊頌的。 正因為這樣,曹奐在退位后,被司馬炎封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宮室安排在鄴城 ,給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等一切制度,都仿效魏國初期的制度 ,享有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 曹奐宣讀退位詔 曹奐在退位仍然享有皇帝的一切待遇,在自己的封地安享富貴,活得比司馬炎還長。晉惠帝太安元年(公元302年),曹奐逝世,享年五十八歲,西晉朝廷為他上謚號為元皇帝。 曹魏末代皇帝元帝曹奐的結局,可以說是中國歷代王朝亡國之君中最好的,所謂“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吧! 這篇退位詔書記載于《晉書武帝本紀》,此文并非司馬炎親自降詔,而是太保鄭沖持詔書獻于晉王司馬炎。詔書中闡明了歷史上接受天命、禪讓帝位的經過,曹奐自己用“我不敢知”掩蓋了曹魏王朝的建立,只是稱贊司馬懿和司馬昭功勛卓著,稱贊司馬家族對曹魏王朝的貢獻,然后大講天命,強調皇位傳承的輪回,表明曹魏朝廷和自己,是心甘情愿的把天下和皇帝之位讓給晉王司馬炎。 有詩云: 末代君主,高臺傀儡。 終讓皇位,敕封陳留。 帝號雖去,帝威仍存, 黃旗紅傘,皇帝儀仗。 恥辱曾受,富貴卻存。 壽終正寢,享盡天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