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精英說》(ID:elitestalk),轉載已獲得授權。 曾經,有這樣一位神仙級的日本女性—— 她前后生了五個娃,在此期間沒落下工作,還完成了備考、留學申請、赴哈佛求學等幾件大事,回國后入職心儀的職業(yè),將親身經歷寫成自傳,成為家喻戶曉的暢銷書作家。 這位牛到不行的超人媽媽,名叫吉田穗波。 圖片來源于吉田穂波TED演講 當吉田穗波受邀站上TED的演講舞臺,在溫煦的笑容與柔和的語調中,便將自己在時間管理方面的心得體會娓娓道來。 在她看來,這世間的萬事萬物,并不是因為充斥著艱難險阻,所以我們才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所以事情才變得困難。 圖片來源于吉田穂波TED演講 從焦頭爛額的職場媽媽到家庭事業(yè)雙豐收的哈佛女神,吉田穗波有過迷茫,嘗過失敗,但超出常人的自律與堅持、向著目標一往無前的勇氣,造就了這個讓人驚嘆的故事。 吉田穗波的“華麗轉身”,其實離平凡人并不遙遠,當一個人有了方法與信念,成功,也就在下定決心并付諸行動的那一瞬間。 上著班帶著娃 用半年考進哈佛 生了五個娃還哈佛畢業(yè)的她,曾十分普通。 當時光回溯到2004年,彼時的吉田穗波,剛剛從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所博士畢業(yè),她成了一名婦產科醫(yī)師,每天八小時上班,三小時通勤,時間安排得無比緊湊。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在朝九晚五的職場之外,從小就成長在兄弟姐妹眾多的環(huán)境、又極其喜歡孩子的她,婚后很快就與丈夫生下了第一個女兒。 不幸的是,大女兒出生沒多久就染病。那時她一邊要忙于工作,一邊要照顧孩子,期間又懷上了二胎,日子過成了一團亂麻。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在很長一段時間,吉田穗波都對人生充滿了懷疑,自己疲憊地應付一切,時間如流水一般從身邊流走,像是做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沒做,深切的不確定感攫取住了她的心。 在不安與焦慮中,她產生了奔赴全新的環(huán)境并努力提升自我的想法,一幅赴美留學的圖景,在她的心底變得愈發(fā)清晰。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然而,對于像吉田穗波這般,一手家庭一手工作的職場媽媽而言,去美國留學,還把目標定在哈佛,多多少少都有點“不切實際”。 職場媽媽們吐槽最多的,也是時間不夠用。有親友勸她,實在要去留學,可以辭職在家備考,順便帶娃,但她,卻有著別的打算。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熱愛幫助他人的吉田穗波并不想放棄醫(yī)師的工作,更何況,哈佛的學費不是一筆小數目,她需要通過上班來賺錢。 一場異常艱辛的旅程,就此拉開了序幕。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從2007年6月至12月,短短半年,吉田穗波同時搞定了上班(婦產科醫(yī)師,朝九晚五)、帶娃(一個兩歲、一個剛出生)、托福成績90分以上(滿分120分)、GRE成績1000以上、準備各類申請文書等事宜。 連她自己回過頭來看,都覺得不可思議。 一開始,她試著遵循常規(guī)的路徑——上班、帶娃、孩子入睡后再學習,但這樣不僅沒有很高的效率,反倒把她弄得身心俱疲。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她發(fā)現自己習慣于遵循傳統(tǒng)的時間分配方式,即完成一件事,再完成一件事,天生完美主義的她又對做事的結果比較偏執(zhí),覺得一件事要達到90%以上的效果才算順利。 但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改換思路勢在必行。 吉田穗波開始嘗試“多線并進”(Multi-tasking)的生活方式,難以延長時間的長度,那就增加時間的密度,珍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被用來完成盡可能多的事。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她會在上下班的路上聽英語,吃飯時想個人陳述怎么寫,照顧孩子時想著怎樣回郵件,利用診所午休填孩子托兒所需要的文件…… 善用時間的第一步,就是要放下完美主義的偏執(zhí),把握一切機會,能做一點是一點。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分享會。美國留學的前輩舉辦的分享會,定在晚上七點到九點,但家里的娃得在八點之前收拾完畢上床休息。 要是在以前,她肯定會想著做好照顧孩子一件事就很不錯,而放棄參加活動,可后來的她卻接受了只聽四十分鐘的分享會,再奔波回來照料孩子,但只要聽一點,就是收獲。 另一個例子則是周末帶孩子去圖書館學習,兩個娃嘰嘰喳喳,一個比一個不省心。 但她卻坦然接納了看幾頁書就要被孩子打斷的事實,平心靜氣,竭力抓住每一刻不受干擾的時光,埋頭苦讀。能看一點亦是滿足。 ![]()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這種在常人看來并不常規(guī)的時間處理方式,在吉田穗波身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她坦言,雖然同時做幾件事極易分心,陷入“虎頭蛇尾”的境地,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反而會讓她變得更加專注——只聽四十分鐘分享會,就高度集中、做好筆記;學習時不時被打斷,便分秒必爭,格外珍惜。 ![]()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俗話說時間是海綿里的水,就看你怎么擠。 除卻諸事同做,吉田穗波還有一個爭取時間的絕妙辦法,那就是早睡早起。 準備申請期間,她每天都和孩子保持一樣的作息,晚上八點便上床休息。只是,吉田穗波每天凌晨三點就會起床,而這比孩子早起的三個小時,則成了彌足珍貴的專屬時光。 ![]()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每一分鐘都掰開成兩分鐘來用,每天都早起自習的日子,吉田穗波過了足足半年。在這處處都是艱難的六個月,她努力著,堅持著,拼搏著,從來沒有一刻松懈。 期間,她甚至再度懷孕并生下了老三。 “時間管理”的本質,其實就在于“意志力管理”。吉田穗波的堅強意志與不懈努力,終究也為她換來了豐碩回報——2008年初,她收到了哈佛大學公共衛(wèi)生專業(yè)發(fā)來的研究生offer,她依靠自己的力量,創(chuàng)造了奇跡。 留學前她學會拿起 留學后她懂得放下 如果說,留學前的那段日子,吉田穗波懂得了如何“拿起”,竭力抓住時間、爭取時間,那么赴美留學的歲月,則讓她學會“放下”。 ![]()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2008年8月,吉田穗波帶著剛出生2個月、1歲、3歲的3個女兒,奔赴夢想的彼岸。 始終站在她這一邊的丈夫,也做出了犧牲——他辭去了在日本的工作,同樣也申請到了波士頓的某所大學,陪妻子一起留學。 丈夫的理解與支持,主動分擔家務與照顧孩子,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吉田穗波身為人母的負擔,也幫她省下了更多時間。 ![]()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然而,在哈佛留學期間、面對繁重課業(yè)之時,僅僅靠著丈夫的分擔,依然很不夠。 在日本,一個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女人生來就是要履行好妻子與母親的使命,凡事親力親為,守護好家庭。吉田穗波也曾深以為然,即便再苦再累,也對孩子盡心盡力。 但在美國求學的那兩年,哈佛鋪天蓋地的學業(yè)壓力讓“親力親為”變得不再現實。痛定思痛之后,她還是做出了妥協(xié)——花錢請保姆照料孩子的日常起居,為自己爭得自由空間。 ![]()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對于一位日本女性而言,這樣做是有些反常,甚至是“離經叛道”的。但吉田穗波清晰地判斷出了什么事必須由母親來做且不可替代,其他的雜事,外包出去也無妨。 有時,借助外界的幫助,也是一種策略。 ![]()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當然,吉田穗波會花錢買時間,并不意味著就對孩子的成長與教育徹底放手。 在將孩子的生活起居外包出去之余,她依舊會留好陪伴孩子的親子互動時間——帶他們去公園、圖書館,或是兩代人一起讀書。該由媽媽出現并照料的場合,她絕不缺席。 ![]()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放下的智慧,讓吉田穗波懂得了如何抓住重中之重,更高效地利用好自己的時間。 2010年,吉田穗波順利取得了哈佛大學公共衛(wèi)生碩士學位,還在留學后期懷了第四胎。歸國之際,一家五口已經變成了一家六口,嶄新的美好生活,正在眼前緩緩展開。 ![]() 作者: 克里斯,精英說90后小編,香港傳媒小碩,一個脫離高級趣味涉獵廣泛的嗷星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