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 痤瘡是指發(fā)生于顏面部、胸、背等處的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多發(fā)于青年男女,皮損以丘疹、膿皰、結(jié)節(jié),有時可擠出白色碎米樣粉物為特征的一種皮膚病。俗稱“粉刺”。 一、診斷 1.初起在毛囊口,呈現(xiàn)小米粒大小紅色丘疹,亦可演變成膿皰,或形成硬結(jié)樣白頭粉刺或黑頭粉刺,嚴(yán)重病例可形成硬結(jié)性囊腫。 2.多發(fā)于男女青春期之面部及胸背部,常伴有皮脂溢出。 3.多有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厚味,或感外邪等誘發(fā)。 4.青春期過后,多數(shù)可自然減輕。但嚴(yán)重者也可出現(xiàn)橘皮臉。 5.婦女多伴有月經(jīng)不調(diào)。 二、治療 (一)內(nèi)治 1.肺經(jīng)風(fēng)熱 主證:丘疹色紅,或有癢痛。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治法:清肺散風(fēng)。 用方1、枇杷清肺飲加減:枇杷葉、桑白皮、黃芩、地骨皮、白芷各9克,黨參、蛇舌草、生山楂各15克,黃連、生甘草各6克。每日1劑,水煎服。 用方2、清熱暗瘡片:每日3次,每次2片,用溫開水送服。 2.濕熱蘊(yùn)結(jié) 主證:皮疹紅腫疼痛,或有膿皰,口臭,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化濕。 用方1、枇杷清肺飲合黃連解毒湯加減:枇杷葉、桑白皮、黃芩、黃柏、炒山梔、地骨皮、白芷各9克,蛇舌草、生山楂各15克,黃連、生甘草各6克。每日1劑,水煎服。 用方2、甘露消毒丹:每日3次,每次6克,用溫開水送服。 3.痰濕凝結(jié) 主證:皮疹結(jié)成囊腫,或有納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脈滑。 治法:健脾化痰滲濕。 用方1、海藻玉壺湯加減:海藻、昆布、蛇舌草各15克,浙貝母、連翹、制半夏、獨活、枇杷葉、當(dāng)歸各9克,青皮、陳皮、川芎、生甘草各6克。每日1劑,水煎服。 用方2、參苓白術(shù)丸:每日3次,每次9克,用溫開水送服。 (二)外治 1.痤瘡洗劑外搽。 2.大黃紫草油:大黃、紫草各等份,茶油適量。上藥研末后,加入茶油,先攪拌后浸泡3~6天,茶油以略高出藥末為準(zhǔn)。然后在每次洗臉后用此油搽患處。 3.粉刺方:黃芩、白芷、白附子、防風(fēng)各3克。上藥各為細(xì)末,用蜂蜜調(diào)勻,于每日洗臉時外搽,晚上臨睡前再搽。 4.米醋皂刺煎:嫩皂角刺30克,米醋120克。二者濃煎,去渣,取汁涂患處。功能解毒殺蟲,除粉刺膿皰。 三、防護(hù) 1.注意休息,早睡早起,不熬夜。 2.經(jīng)常用溫水洗臉,不用刺激性肥皂。 3.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4.少吃油膩、辛辣及糖類食品,特別是巧克力。 5.禁止用手?jǐn)D壓皮疹,防止感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