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悟空問答

 sos天外飛仙 2019-01-31

很喜歡《道德經(jīng)》,幾年前讀了小半年,受益匪淺。然而,有時候光從我們中國人的角度解讀這部奇書,可能會忽略某些地方。有個德國人也對《道德經(jīng)》很感興趣,于是他從一個外國人的角度解讀了他眼中的《道德經(jīng)》。讓我們看看他眼中的《道德經(jīng)》和我們理解的有什么不同吧。

文/諸神的恩寵

中國哲學的黃金期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與此同時,以古希臘為首的西方哲學也已登峰造極。后人把這一時期叫:軸心時代。


如果把整個人類看作一個個體,軸心時代無疑是這個人的16歲花季。自從秦始皇獨尊儒術(shù)之后,幾千年來,中國哲學一步步走向墳?zāi)?。半道上殺出的王陽明,讓這位重病號重燃希望,騰一下從病榻上坐了起來,然而那不過是回光返照,讓人空歡喜一場,重病號依舊是將死之人。反觀西方世界,在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結(jié)束之后,哲學大師如雨點一樣,密密麻麻,多到讓人數(shù)不清。連小國丹麥,都出了克爾凱廓爾這種哲學奇才。德國就更不用說了,是公認的哲學圣地,十個哲學家里五個都是德國人,還有兩三個是德國裔。而我們……


嗯,好在,我們還有《道德經(jīng)》。



《道德經(jīng)》又名《老子》,記載了春秋時期楚國人李聃的思想精華?!兜赖陆?jīng)》分上下兩篇,總共81章,是道家哲學思想的典籍,也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先不說歷代大家怎么推崇它,單說一個事,在北京南館公園里的健身步道上,有一段路是鵝卵石鋪的,上面刻意拼成了“道法自然”四個字。而“道法自然”就出自《道德經(jīng)》。


第一次接觸《道德經(jīng)》,是七八年前。當時是被動收聽的,耳音灌多了,就想自己看看。這一看不要緊,看完驚為天書。而且讀它像吃甘蔗一樣,越嚼越有味。


不僅中國人愛《道德經(jīng)》,外國人也愛。德國人漢斯-格奧爾格·梅勒專門研究漢學(師承漢學大師陶德文),還尤其偏愛中國哲學。當2000多年前的《道德經(jīng)》,遇到了21世紀的德國哲學家梅勒,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東西之道:<道德經(jīng)>與西方哲學》,是德國漢學家梅勒的作品。在書中,他以《道德經(jīng)》為線索,對比了東西方哲學的異同,其中對宇宙、人性、欲望、情感、時間、生死等十大意象做了精彩的解讀。 下面,來簡單說說說本書的幾大亮點。

《道德經(jīng)》的宇宙觀,可以概括為一個字:道?!兜赖陆?jīng)》開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啥是道?啥是名?用什么詞來解釋,都不精準。但你可以把道和名之間關(guān)系,理解為實和虛、有和無、真和假等等。道家的宇宙觀主張道法自然?!兜赖陆?jīng)》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地、天、道,這一長串都是層層包含的關(guān)系,最大的是道。這句話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人要遵循宇宙自然的規(guī)律。在老子眼中,道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一種客觀規(guī)律,盡管它不創(chuàng)造世界,但萬事萬物最終都會歸結(jié)到道上。打個比方,我們在外面忙活了一天,早晚得回家睡覺;人活到一定年紀,總有一天得躺進棺材。家和棺材,就是道的N種形式里的一種。


古希臘的普羅泰格拉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西方基督教認為,上帝是造物主,上帝先在頭腦中形成觀念,在用這個觀念去創(chuàng)造萬事萬物,于是世界上就有了山川湖泊,花鳥魚蟲。老子卻認為,人只是老天N個孩子里的一個,在老天眼里,萬物平等,人并不比其他生物高貴。所以,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它的潛臺詞是,人之所以認為自己最重要,無非人類在自戀罷了。人類也并非是哪個造物主造出來的,本質(zhì)上人類和萬物沒什么區(qū)別,假如萬物不復(fù)存在,人類也必將消失。


道家的生活觀也很有意思,里面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


無為無不為,是老子的重要思想。在本書里,梅勒引用《左傳》里曹劌論戰(zhàn)的例子,來說明何為不爭之德(不得不說,這個角度切得真好)。曹劌論戰(zhàn)不用多說了,是人都知道,齊國之所以戰(zhàn)敗,是因為開戰(zhàn)前就把全部精力耗完了。梅勒認為,魯國能勝,關(guān)鍵在于曹劌能靈活運用兩次“無為”和一次“有為”,最終克敵制勝。這是“無為無不為”思想的勝利。接著,梅勒又舉了個例子。19世紀初,拿破侖率60萬大軍遠征俄國,企圖殲滅20萬俄軍。結(jié)果,許多法軍并沒有戰(zhàn)死沙場,而是被俄國的嚴寒凍死了,在饑寒交迫中法軍戰(zhàn)斗力大大折損,最終只存活了3萬人,倉皇撤離。梅勒覺得,拿破侖吃敗仗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自然規(guī)律,而《道德經(jīng)》中一直在強調(diào)的天地自然的力量。人在自然面前,什么都不是。


《道德經(jīng)》里,主張過低欲望的生活。在這一點上,老子和古希臘斯多葛學派的觀點有些像,但沒有后者決絕。老子認為,打造和諧社會不能空喊口號,而是需要全社會自上而下地進行自我管理。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只有管理者先做出表率,底下的人們才會跟著學,也才能形成“我無欲而民自樸”的理想社會。這一條也適用于現(xiàn)代商業(yè)社會。最高明的管理藝術(shù),就是不去管理,這樣人們的頭腦才不會被禁錮,才會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價值。


《道德經(jīng)》不貶低感官欲望,但它認為,人不能只追求感官享受,而要保有一顆如嬰兒般的赤子之心。在這里,梅勒說了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欲望表示滿足的匱乏,滿足意味著欲望的匱乏。這句話本身,就運用了老子的“禍兮福兮”的思想。

《道德經(jīng)》里,也談到了生死觀。老子認為,死亡和活著其實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有生就有死。它們同樣真實。如果一個人能夠超越個體視角,那么死亡就失去了威力,變成生命中的某一剎那。要想成為不朽,個體就不能從狹隘的視角來看待生命。

梅勒將《道德經(jīng)》與圣奧古斯丁的《懺悔錄》做了對比。他發(fā)現(xiàn),這二者對永恒的看法是有區(qū)別的。老子認為“此刻”盡管是短暫的,但它是真實存在的;而圣奧古斯丁則認為“此刻”轉(zhuǎn)瞬即逝,不可能成為永恒。這意味著,老子主張時間的持久和變化,而圣奧古斯丁則強調(diào)時間的不純粹性。

《道德經(jīng)》像一道門,一道“回家”的門。一旦打開這道門,世界在你眼中很可能就成了一張X光片,你看許多事情都會豁然開朗。有人說《道德經(jīng)》太玄虛,看不懂。那是因為:他們是站在人類的視角去讀這部書的。出發(fā)點就錯了,再走多遠的路,也很難找到回家的門。老子說“圣人無常心”、“圣人皆孩之”,什么意思呢?就是要讓我們恢復(fù)清凈心,別把人類自身看得那么大、那么重要。

如果能把自己當做一株花,一棵草,或一塊千古不化的頑石,懷著這樣的心態(tài)去看這部書,或許會有很不一樣的收獲呢。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